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_顾树江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摘要:目的 研究在不同类型肝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所起到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健康患者与84例确诊为肝脏疾病的患者,对于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进行测量。结果 在各类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与PT、APTT以及FI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指标中肝脏疾病PT增高程度为重症肝炎>肝癌>肝硬化>慢性轻、中度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结论 在肝脏损伤的观察中血浆PT是一项比较敏感的指标之一,在临床上对患者肝脏的损伤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肝脏疾病

很多凝血因子都是在肝脏完成合成的,包括纤维蛋白溶解酶的合成过程[1]。一旦肝脏受到损伤会影响这些凝血因子的合成,使得合成减少以及降低质量,根据有关研究凝血功能的下降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之间是一种正比例关系[2]。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也容易发生血栓等血液并发症,且影响患者凝血因子合成的器官,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也非常不利。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84例肝脏疾病患者的PT、APTT、FIB常规性项目进行了检测,具体的分析内容如下所示。

1.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临床资料概述

选取80例健康患者,都经过了正常的体检。选取84例肝脏疾病患者,69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其中具有17例急性黄疸肝炎患者、29例慢性轻、中度肝炎患者、15例重症肝炎患者、14例肝硬化患者、9例肝癌患者。对于此次研究目的及时向患者家属及时告知,签署一份实验知情同意书,这是实验研究的重要条件。

1.2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过程中选用的仪器是IL公司的ACLTOP700全自动血凝仪。PT、APTT与FIB试剂的生产厂家是沃芬公司。研究过程中指导患者空腹,将抽取的1.8ml静脉血置入1:9的抗凝血管,同时在30分钟之内进行每分钟3000r的离心血浆分离工作,在项目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厂家试剂的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式

基于SPSS 17.0软件的强大作用对于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 ±s)来表示统计资料,以独立样本t来计量资料组间比较检验,以率(%)实验计数资料,运用χ2比较检验,条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不同检测指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

在血浆PT指标上不同类型肝脏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满足P<0.05或者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血浆APTT轻度、中度肝炎患者与健康组患者相比满足P>0.05,但是重症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组与肝硬化组与健康组相比满足P<0.05,在FIB组患者中只有肝硬化组患者与健康组患者相比满足<0.05的条件。具体的分析数据见下表1。

2.2相关性研究

在本次实验中对于各种类型的肝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在患者的PT指标中阳性数为84,敏感度为100%,APTT阳性数为49,敏感度为58.3%,FIB 中阳性数为22,敏感度为26.2%。可以看出APTT与FIB具有比较差的相关性,但是PT具有比较高的相关性,敏感指标最高的为PT,其次为APTT,最后为FIB。

3.讨论

根据有关研究,在肝脏疾病患者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对于PT、APTT与FIB等指标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PAI由肝脏合成,肝脏病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PAI的合成[3],从而导致肝脏疾病病情的加重[4]。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其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FIB则是由肝脏合成而产生的,对其进行观察能够有效看出患者肝脏的损伤情况与营养状况,但是在肝脏代谢情况方面不能进行有效地体现,只有在慢性肝病发生过程中才能充分体现,由此对于急性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能够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5]。在患者凝血过程中肝脏产生的FIB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患者的凝血功能表现内源性途径的时,APTT就能充分反映出患者内源性途径凝血功能的改变。在患者凝血功能产生降低现象时,伴随着FIB指数的降低,其APTT与PT指标会产生相应程度地提升。肝脏疾病对于患者而言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类型之一,对于人们群众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的发病率要高,目前我国乙肝性患者人数比较多,同时丙性肝炎患者的人数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肝硬化与慢性肝炎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肝癌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临床上应当加强各型肝脏疾病的及时诊断,采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诊断方式能够充分诊断出患者体内脏器凝血功能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在血浆PT指标上不同类型肝脏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满足P<0.05或者P<0.01的条件。同时血浆APTT轻度、中度肝炎患者与健康组患者相比满足P>0.05的条件,但是重症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组与肝硬化组与健康组相比满足P<0.05的条件,具有统计学意义,在FIB组患者中只有肝硬化组患者与健康组患者相比满足<0.05的条件。对于各项凝血指标与各组肝脏疾病之间的相关性运用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研究,PT与APTT临床上具有很高的相关性,FIB的相关性比较差。在肝脏疾病对于不同类型指标敏感情况上,敏感程度顺序为PT>APTT>FIB。

综上所述在肝脏损伤的观察中运用血浆PT能够对患者的肝脏病变情况进行充分体现,对于临床上对患者肝脏的损伤判断进行充分诊断,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芳,王德忠,杨乃龙. 老年糖尿病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改变的临床研究[J]. 心理医生,2015,21(16):24-25.

[2]胡彬,傅晓冬. 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对妊高征的联合诊治价值[J]. 热带医学杂志,2017,17(4):465-467.

[3]徐源. 肝脏疾病患者凝血四项的变化规律及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5,25(8):19-20.

[4]陆奕华,吴星光,崔艳双.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J]. 海南医学,2014(12):1805-1806.

[5]张红胜,张敏. 血清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7):2413-2415.

论文作者:顾树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_顾树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