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的纠结》论文_毛中林

《大气污染防治的纠结》论文_毛中林

安徽省合肥市七中高三(十)班 合肥 230001

摘要:通过电视和上网查询,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状况、石化能源的产量和PM2.5有关知识,对大气污染在预防、生产治理、出行方式和大气治理几个方面阐述了幼稚的纠结。

关键词:大气污染;能源碳;PM2.5;防治;纠结

1前言

从电视和网上关注我国的污染情况,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2014年春节前中央一套的新闻联播曾经报道说“汽车尾气的污染占大气污染物的29%,并还在呈现上升的势头”。我想到怎样防治大气污染使我国的大气回归到正常的标准?思来想去又感到有些纠结。

2大气污染

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数量达到一定浓度值并且污染物还在持续不断地增加、污染物又得不到有效得治理,最终危害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活,土壤、水系和大气都是如此。

3污染产生

看过去“中国历史”上的人为污染事件,如火烧阿房宫等历次战火的危害都被历史的长河掩埋了。过去产生的污染是局部的、短暂的、可降解的且毒性小,而今产生的污染是区域的、长期持续性的、难降解的且毒性大。

上网查询得知:我国2013年煤炭消费量36.1亿吨左右、全年石油产量2.1亿吨、原油净进口量达到2.89亿吨、煤层气和页岩气产量分别超过30亿立方米和2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1210亿立方米、天然气进口总量为530亿立方米……

天哪,这要燃耗多少氧气产生多少二氧化碳啊!这些深埋地下的石化能源可是地球数亿年将大气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通过降水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并积累的,用掉一点就少一点,结果使能源碳服务人类后又还原了二氧化碳再回到大气中。人类过度依赖、享受能源碳的服务了!

除此之外还有自然界产生的和人类生产生活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的沙尘、火山喷发、烧秸秆、挥发性有机物、抽香烟……

4 污染结果

各种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其附带产生的其它一些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碳氢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磷氧化物等。科学家早已证实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有害气体能产生酸雨。近几年出现的新名词PM2.5与人类生产生活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排放有直接关系,从网上学习PM2.5有关知识后认为:PM2.5不仅仅是细小的土沙尘颗粒,还有上述有害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汽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或其他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其它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后就形成了气溶胶,俗称霾。霾的化学性质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是盐。这些细小的成分复杂的颗粒物在空气中漂浮是带电荷的,它能吸附(或被吸附)空气中漂浮细菌、病毒、孢子和花粉。电视新闻报道说PM2.5携带有毒物质可吸入肺泡进到血液中。2014年元月26日中央10套科教频道的“原来与此”节目,主持人在长沙市中度雾霾天气测得数据:楼下110微克/m3;15层108微克/m3;30层99微克/m3;50层105微克/m3。50m(15层)160微克/m3;200m高223微克/m3;300m高209微克/m3;500m高72微克/m3;1000m高51微克/m3;直升机飞到3000米还测得PM2.5含量是20微克/m3;飞行员告诉主持人雾霾的高度应该在4500m左右。

5防治与纠结

5.1预防的纠结

这里还要提到2014年元月26日中央10套科教频道的“原来与此”节目,主持人取9种口罩,通过测试和佩戴只有3种符合要求,它们是KN90口罩、KN90活性炭口罩和N95口罩。

我的纠结是:人们即使将所有室内都装空气净化器也免不了要外出活动,按主持人的建议不顾面部的容貌能佩戴各种口罩那怕是防毒面具,这是能做到的。但是那些动物又怎么办?还有那些庄稼和所有的植物,它们不也要呼吸!在网上查了一些叶片气孔的大小,他们的气孔口径都大于PM2.5颗粒,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呼出氧气和水,吸入二氧化碳的同时不也将成分复杂的PM2.5颗粒也带人叶片气孔内!不能就知道人类的呼吸道和肺泡不能伤害噢!所以佩戴口罩不能解决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呼吸问题。

5.2生产治理的纠结

2014年春节前后的电视新闻,印像较深的是唐山和石家庄拆除了一些钢铁厂、水泥厂,目的是减少向大气排放废物,这让大家很欣慰。

我的纠结是:各种燃烧尾气(包括汽车尾气)的排放,那怕是在烟囱或排气管位置装个“水烟袋”过滤所有的颗粒物,大多数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还是要排出的。北京市采取单双号出车也架不住燃油车数量的庞大,买车的人还在不断增加噢。

5.3出行方式的纠结

人们出行方式有从过去的步行进步到少数骑乘和牲口车辆,再发展到蒸汽机车、各种内燃机车和电动机车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机车都不环保,包括电动机车,因为中国发电量的95%是靠燃煤电厂发出的。记得去年电视上播出欧洲国家在建设自行车高速公路,上网查之,还不少呢!如荷兰、比利时、丹麦、德国和英国。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靠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提高燃油机动车的使用成本,一方面为自行车提供种种便利。

我的纠结是:中国还有地方建设自行车高速公路吗?小汽车都开到非机动车道上,有的还占用盲道!中国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自行车大国发展到今天的(燃油或电动)机动车大国。如果像欧洲国家一样努力建设了自行车高速公路,没有人上去或上去的人较少又咋办?说不定某些人还要说“有车不用不是回到上世纪骑自行车年代了”。中国人的某些观念就不能超越发达国家?国民素质教育还有加强噢!

5.4大气治理的纠结

这里还要再次提到2014年元月26日中央10套科教频道的“原来与此”节目,说雾霾要靠大风吹散。大风只是将雾霾吹到下游去了,并没有消除。将上文长沙市中度雾霾天气测得数据做个计算:从地面到3000m高空求每平方米空气柱中PM2.5算术平均立方重量,(楼下110微克/m3+15层108微克/m3+30层99微克/m3+50层105微克/m3+200m高223微克/m3+300m高209微克/m3+500m高72微克/m3+1000m高51微克/m3+3000米20微克/m3)÷9=997微克/m3÷9=110.7微克/m3,每平方公里面积上3000m高空的体积=1000m×1000m×3000m=3000000000m3,每平方公里面积上3000m高空的体积含PM2.5重量=3000000000m3×110.7微克/m3=332100000000微克÷1000=332100000克÷1000=332100公斤÷1000=332.1吨,这还不包括大于PM2.5的颗粒物及二氧化碳等众多有害气体的重量,若计算形成的气溶胶重量,是不是大于332.1吨每平方公里?与过去洁净的大气相比,这个多出来的重量能不能影响弱气流的移动?

消除雾霾最有效的是雨雪天,大家不都有这样的认识吗?雨滴或雪花是由高空向地面降落,在降落的过程中雨滴、雪花再细小到水雾都会吸附大量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这是因为雨雪云层是带电荷的。在网上查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它是二氧化碳与大气中的水相结合而产生的。雨雪将大气中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溶入水里降到地面再排入江河湖泊。2014年春节的新闻联播说过,北京有128天无有效降水了,无雨雪若再无风,北京地区的雾霾得有多严重啊!看中央1套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冷空气主要从鸡尾(新疆)、鸡腰(内蒙)和鸡冠(黑龙江)三处约45°左右南下。鸡冠处的大小兴安岭不算高,上网查它们的海拔标高仅1000m左右,低空的冷空气很容易翻越进入东北平原;鸡尾和鸡腰就不同了,鸡尾有天山、鸡腰有阴山,再南下还有昆仑山、秦岭和太行山,它们是阻碍鸡尾、鸡腰冷空气南下的主要屏障。上网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习后认识到秦岭还是阻碍暖湿气流北上的屏障呢。如果在天山的东经80°线、阴山的东经108°线、昆仑山的东经90°线、太行山的中部和六盘山东西两侧与秦岭相交处,不说开豁口,仅仅用些炸药修理修理高山大岭的坡面斜度,让低空的冷空气南下顺畅一点、让暖湿气流再能北上顺利一点,让西北沙漠和华北多些雨雪、让云南贵州多些云雨;在东南沿海八字的“一撇”弧形地区高山上,人工建设大气环流设施,让雨季多余的乌云环流到大海上、让旱季海上的暖湿气流环流到陆地上,实现呼风唤雨多好啊!

我的纠结是:是否易出现极端异常天气?低空的冷空气南下顺畅了沙尘暴不也南下顺畅了?为避免因修理高山大岭的坡面斜度而破坏自然地貌风景,可否在气流较强的某海拔标高处将山体打穿建成一个或两个像高速公路隧道一样大小的风洞,洞口放置大型风机、中部装个风门(或用耐气候材料沿山势地表建设若干条大型风管长城),将山体北侧(或西侧)的冷空气(或乌云)强行排入南侧(或东侧)、将山体南侧(或东侧)的暖湿气流强行排入北侧(或西侧),有效果吗?银河计算机能进行模拟计算吗?

6结语

(1)大气污染是人类过度依赖、享受能源碳的服务所产生的原因之一。

(2)佩戴口罩那是人类的专用品,动物和植物可享受不到噢!

(3)防治大气污染,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拆除污染严重的工厂、建筑工地和城市道路洒水控扬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地面公交独行快速公交线路、降低自行车使用成本;植树造林绿化荒漠,不仅能将大气中的碳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产氧气并将大气中的碳固化成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还能产生氧气,还能改善气候环境,还能增加野生动物的家园,还能…;减少石化能源用量,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核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用电;北京市推行的限行单双号及鼓励拼车出行。北京市机动车多,其它地区也很多噢!

(4)有时间多走路,那也是锻炼噢!

(5)改善气候、调控降水是消除雾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做起来很艰巨噢!

(6)我的纠结是因为我很幼稚,仅仅通过几年学校的学习、科普参观、网上查询和电视新闻,是不能对大气防治进行解惑也。

作者简介:

毛中林 2001.8.31生 男 汉 安徽省合肥市七中高三(十)班学生 联系方式2357592683@QQ.COM。

住址:邮编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徽州大道青年路小学宿舍1栋502室(南熏门桥南公交车站东侧)

论文作者:毛中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大气污染防治的纠结》论文_毛中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