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潴留的护理探讨论文_王庆利

产后尿潴留的护理探讨论文_王庆利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15病区 202150

产后尿储留是产科的常见并发症,它是指分娩后 6~8 h不能 自行排尿或排尿不畅导致膀胱尿液不能排出,当前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主要表现为:膀胱胀满却无尿意,还有的有尿意而排不出来或只排出一部分。当尿潴留时,膀胱容积可增至3000~4000 ml,膀胱高度膨胀,可至脐部。患者主诉下腹胀痛,排尿困难,体检可见耻骨上膨隆,扪及囊性包块,叩诊呈实音。这种尿潴留是非梗阻性的,多发生于分娩困难者.如巨大儿 头盆不称、宫颈水肿等。顺产尿储留的发生率平均为14%,而手术助产尿储留的发生率高达26 -3 8%[1]。但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产后尿储留如果处理不及时,将影响子宫的收缩并且加重产后出血,影响产后生殖器官的复旧,还可导致泌尿系感染,对产妇带来身心痛苦。本人通过文献资料方法以及结合护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现就产后尿潴留的发病原因、护理措施及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1 病因

由于产后疲乏,产妇急于入睡,而不愿意排尿,引起尿潴留。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膀胱三角区受胎头先露部的压迫时间过久,引起膀胱张力低,导致尿潴留,会阴部的肿胀疼痛,阴道的损伤,可在排尿时引起疼痛。由于疼痛反射可导致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可造成排尿困难,还有不习惯平卧床上排尿等因素。

1.1 自然分娩后2—4小时或剖宫产拔除尿管后,未督促产妇排空膀胱;产妇不习惯在床上排尿而导致尿潴留。

1.2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对膀胱特别是膀胱三角区的压迫,造成黏膜充血、水肿,肌张力降低,从而影响膀胱张力感受器的冲动,中断了向大脑排尿中枢的传导作用;胎先露长时问压迫产妇盆底神经,造成神经麻痹,影响其传导功能,不能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及括约肌舒张而影响排尿;产程较长,膀胱和尿道受胎先露压迫过久,导致膀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张力变低而产生尿潴留。

1.3 腹壁由于妊娠时长期持久扩张,产后发生松弛,腹压下降,无力排尿。

1.4 产后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造成外阴创伤疼痛,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而发生产后尿潴留。

1.5 心理因素:病人由于外阴创伤,惧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疲劳或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导致尿潴留。

1.6 产前或产后中应用大剂量的解痉镇静药所致脊髓排尿中枢活动障碍或抑制,不能形成排尿反射降低膀胱张力而引起尿潴留。如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应用硫酸镁、莨菪类等药物。

2 导尿术的危险因素

尿路感染存在于医院感染病例中约占2 0.8% ~ 31。7%,与导尿管有关的无症状菌尿症可达37.3%~56%,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我国医院内尿路感染率为0.7 8%,其中66%~86%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据统计在有导尿或尿路器械操作的患者中,约20%~60 %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其中80%与导尿有关,20%与器械有关。使用尿管开放性导尿 4天以上,感率100%。故严格掌握使用导尿管的指征和正确实施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环节。 在护理工作中,对于产后尿潴留产妇一般先采用非侵入性方法,效果不佳者再用导尿术,有调查研究显示:对产后尿潴留产妇一般先采用非侵入性方法效果良好,尤其适合年龄相对 对小的初产妇,这对减少盲目的泌尿道插管操作导致产妇泌尿道感染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3.分娩前护理

首先应从预防着手,在整个产程中应密切观察膀胱积尿和过度膨胀,稳定产妇情绪,努力缩短产程。当产妇进入待产室待产时,由于环境生疏和阵发性的子宫收缩,产妇有可能感到疼痛不安,精神紧张,此时除对其进行安慰鼓励外,还应注意检查其膀胱充盈情况,并向产妇解释排尿的好处,告知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鼓励产妇每 2~4 h排尿1次,同时尽量缩短第二产程的时间,在1h内使胎儿娩出,减少胎头对膀胱的压迫,这样能大大减少产后尿潴留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分娩后护理

4.1 对会阴切开的产妇缝合时松紧度要适宜,减少伤口疼痛,避免尿道痉挛而不能排尿。

4.2 刚结束分娩的产妇极度疲劳,除加强生活护理外,还要嘱其多进水。一般让产妇进600~900 m l水,使膀胱很快充盈,产生强烈刺激,从而引起尿意。

4.3 调整体位和姿势:协助卧床患者取适当体位,如扶卧床患者略抬高上身或坐起,尽可能让患者以习惯姿势排尿,需绝对卧床休息或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应事先有计划的训练床上排尿,以免因不适应排尿姿势而导致尿潴 留。鼓励患者多坐少睡,不要总躺在床上。因为躺在床上容易降低排尿的敏感度,这就有可能阻碍尿液的排出。顺产产妇,可于产后6 - 8小时坐起来;剖宫产的产妇24小时可以坐起。

4.4 经常巡视产妇,检查宫底高度,了解膀胱充盈情况。有些产妇因神经麻痹,排尿反射功能消失,致膀胱充盈数百毫升甚至上千毫升而无尿意,因此要多巡视产妇,检查其宫底高度,有助于早发现、早处理。

5 治疗及护理

5.1心理宣教

心理护理对产褥期的妇女来说很重要,它可以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使患者顺利渡过产褥期 。大部分孕妇产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软产道操作及膀胱尿道水肿,对紧张、害怕伤口疼痛、担心会阴伤口裂开的产妇进行耐心的解释工作 作,消除产妇的心理负担和顾虑,说明排空膀胱的重要性,消除其惧怕蹲位排尿伤口会裂开的顾虑,使产妇明白排尿能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从而克服紧张心理。同时,叮嘱产妇多饮水,产后鼓励并督促产妇排尿,尤其是第二产程延长、阴道助娩者更应叮嘱其尽早排尿。

5.2中医治疗

5.2.1 穴位封闭:双侧足三里注射法,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暴露膝部,选准足三里穴,护士站于患者左侧,常规消毒皮肤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稳、准、快进针1.5寸一2寸,采用提插法行针,当患者局部出现酸、麻、胀、瘸时,右手推注新斯的明0.5mg.另一种方法为普鲁卡因20 m l,在正中线脐下 1.5寸,与耻骨联合上1寸之间(即气海与中极穴中间)做丁字封闭。

5.2.2 针灸穴位法:取中极、透曲骨、地机(左)、三阴交(右)穴,留针20 min;取主穴中极、三阴交,小腹急胀者加气海,欲解不得加三焦俞,小腹虽胀而无尿意加肾俞,采取捻转提插法,出现针感后留针30 min。

5.2.3中药内服:以蝉蜕通黄汤加减:蝉蜕20 g,通常5 g、冬葵子15 g、生大黄(后下)8 g、生黄芪30 g、党参30 g、泽兰15 g、五加皮15 g、升麻10 g.加减:脾虚加白术、茯苓;肾虚加杜仲、桑寄生;肝郁加柴胡、郁金;膀胱郁热加淡竹叶。上述药物加水500~600 mL,急煎5min~10 min后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

5.3 中频脉冲治疗法

产科一种乳房按摩仪,电脑模式中治疗尿潴留,两个电极片分别放在骶尾部和膀胱区,电极片下面放温湿纱布,紧贴皮肤,包上腹带,脉冲治疗25 m i n,效果较好,适合于顺产和侧切产后的患者,术后患者因有切口,不适合此方法。

5.4 满肠通便排尿法

根据排便和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的腰骶段,且排便和排尿的过程都有盆神经参与的原理,灌肠后,随着排便动作,即盆神经兴奋引起膀胱通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阴部神经冲动减少,使膀胱外括约肌开放,而促使排尿。常选用:①开塞露灌肠通便排尿法:有学者报告,应用开塞露4 o ml(2支)肛门内注入保留,有大便急迫感后再行排尿,有效率分别为9 4 . 4 %、9 4 %以上及 1 0 0 %,而且此法操作简便,患者无痛苦,易接受。②生理盐水灌肠通便排尿法:对产后顽固性尿潴留患者采用此方法有效率达 9 5 %,其方法是用40℃~42℃的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行缓慢不保留灌肠,如出现便意,嘱患者张口呼吸,以放松腹肌,降低腹压,灌肠毕,让产妇下床排便,在排便的同时顺利排出小便。

5.5 留置导尿管法:

在上述方法无效时,临床上常采用无菌导尿术留置导尿管导尿,如果尿量过多,不应一次排空或速度过快,以防膀胱压力骤减引起粘膜破裂出血。经上述方法处理仍无效者,选择16~18号气囊导尿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妥善固定导管采川封闭式引流装置,每次放尿不超过1000 ml,以免引起一次放尿过多致膀胱内压力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于腹腔血管内,引起血压突然下降导致休克。另外,密切观察患者膀胱突然减压,可能引起的膀胱粘膜急剧充血水肿,及时预防发生血尿。需保留尿管者,应开放2—3 d,然后定时放尿,每2—3 h放1次。尿管3 d更换1 次,尿袋每天更换1 次,导尿同时要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防止逆行感染。

6 总结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产妇有强烈的球意,膀胱区胀痛,但不能自行排出。发生机制为:腹壁由:妊娠时长期持久扩张后松弛,腹压下降,逼尿肌收缩乏力,无力排;患者膀胱底受胎头压迫时间过长,形成水肿,阻塞尿道;产程延长,膀胱受压牵拉过久;急性尿潴留不能及时处理,使膀胱紧张度和感受性降低,排尿反射消失州。产前要对产妇强调产后及时排尿的重要性。产后每3 h巡视一次,检查宫底高度,了解膀胱充盈情况。如未充盈,则应鼓励产妇多进汤类并继续严密观察;若膀胱充盈,应鼓励产妇及时排尿。产后膀 胱粘膜水肿,充血、充盈感减弱,加上会阴、阴道部有缝线,肿胀疼痛,所以膀胱充盈数百毫升,甚至上千毫升而无尿意。因此,勤巡视产后产妇,检查宫底高度有助于早发现早处理,必要时应用诱导排尿法帮助排尿。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加强留置尿管的护理,勤换会阴垫,经常擦浴及换洗内衣、内裤,每日定时监测体温,置管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放置期间要鼓励多饮水及进汤类,保持尿道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干燥,预防尿路感染。以上分析表明,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是解决产后尿潴留的关键。另外,单纯导尿治疗产后尿潴留是通过 排空尿液来促使膀胱肌收缩,促进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且反复的导尿和长时间使用导尿管还可致尿路感染。而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储留是通过中医的舒筋活血、顺气豁痰,西医的局部热敷按摩、诱导排尿,加上现代医学中的心理护理等方法相结合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促使其膀胱肌收缩,胱排尿功能得到恢复。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后尿储留较单纯导尿治疗尿储留的效果要佳,且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同时可减少术后尿道感染的发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时,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适应中西医结合和整体护理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在充分掌握西医护理基础和操作技巧的同时,做好传统的中医护理,把中西医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于临床,为护理事业开辟一个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晓姝,郑雅芳. 浅谈产后尿储留患者的中西医治疗与护理 中外健康 文摘一临床医师2 o o 8 年第4 期.

论文作者:王庆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产后尿潴留的护理探讨论文_王庆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