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艳君;海伦市中医院1523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后手术刀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结节患者30例,共31个结节。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结节的特征。结果:肿块大小:1cm×1.5cm×1.5cm~5cm×3.5cm×4.5cm,多呈混合型回声或不均质低回声,边界不清楚,边缘不规则,没有包膜,有部分肿块呈片状囊性回声,周围组织回声增强。12例内部及周围均没有血流信号,4例周边有血流信号,6例内部有血流信号,4例血供稀疏,内部和周边具有血流信号者4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依据超声检查显示的肿块位置、边缘情况、内部回声、周边组织特点,同时结合临床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超声;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研究显示[1],生育期女性的发病率高达15%,绝经后女性的发病率为2%~5%。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痛经、不孕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内膜可侵犯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甚至大腿、手臂等部位,而某些特殊部位发生异症时常无症状,不具有特异性,诊断困难甚至误诊[2]。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0例产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超声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后手术刀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结节患者30例,共31个结节,发病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1.2±4.8)岁,发病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5年,平均发病时间为(30.4±10.8)月。临床表现:术后切口处皮下可触及质韧结节,部分患者有压痛,月经周期可呈规律性的变化。
1.2 监测仪器和方法
采用VOLUSON730,探头频率6~12MHz。患者取平卧位,必要时侧卧位,探头与肿块处进行多切面扫描,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观察病变是否有包膜、周围血供,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
肿块的位置,位于横切口右侧10例,左侧9例,中央8例,位于总切口中央1例,上端2例;肿块位于脂肪层者25例,12例侵及腹直肌前鞘,10例位于肌层,2例累及腹外斜肌腱膜,1例累及腹膜。肿块大小:1cm×1.5cm×1.5cm~5cm×3.5cm×4.5cm,多呈混合型回声或不均质低回声,边界不清楚,边缘不规则,没有包膜,有部分肿块呈片状囊性回声,周围组织回声增强。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
12例内部及周围均没有血流信号,4例周边有血流信号,6例内部有血流信号,4例血供稀疏,内部和周边具有血流信号者4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本组所有结节均经手术及病理监测,大部分标本呈灰白色、灰黄色或灰褐色,部分肿块切开呈巧克力样,31例结节均被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确诊率100%。
3 讨论
子宫内膜的纤体和间质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其它部位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3],这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发生机制主要有终止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以及诱导学说[4]。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发生于行子宫切开手术的患者,但也有少部分无手术病史。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临床主要表现为随着月经周期出现的规律性疼痛,局部形成硬结,有压痛。主要是手术时子宫内膜散落在切口创面,终止成活后,局部内膜在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同子宫内膜相同的增殖及分泌期,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局部纤维结蹄组织增生从而形成局限性肿块[5-6]。目前研究认为内膜异位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月经、生育、生殖道畸形、遗传、手术以及环境等[7]。月经与内膜异位症有着密切的关联,月经量偏多、经期延长、经期缩短等均是内膜异位症的高危因素。人工流产引起的内膜异位症说法不一致,有研究报道在腹腔镜下刮宫时可见输卵管滴血,而流产导致的内异症主要原因包括负压吸引、药物流产、不全流产及感染性流产等,IUD也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危因素,很多妇科手术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潜在危险因素。内膜异位症有盆腔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及腹壁切口异位症,考虑由于手术创伤子宫内膜进入宫腔外组织,因此也被称为医源性种植。内膜异位症的妇女有30~50%存在不孕,不孕者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率是正常女性的15倍,而女性在妊娠、产褥及哺乳期中,异位种植内膜因局部坏死萎缩而被认为妊娠对内膜异位症具有干预效果。
本组30例共31个结节,确诊率100%,产后的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结节的二维超声,主要表现为手术切口处脂肪层或肌层不均匀低回声或者混合型回声,边缘不规则或边界不清晰,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没有特异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应与腹壁韧带样瘤、纤维肉瘤以及脂肪瘤鉴别诊断。本研究样本量小,虽认为术后刀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具有一定的特征,但仍需要大样本量来总结结节图像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诊断水平。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依据超声检查显示的肿块位置、边缘情况、内部回声、周边组织特点,同时结合临床做出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华金才,黄健民.超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2):124-125.
[2]罗玥.CA125、CA19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3,09(10):101-102.
[3]孙晓溪,杨岳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价值[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04(03):95-96.
[4]魏碧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6(10):210-211.
[5]迟亚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0(21):55-56.
[6]郑轩,林勤,王澍颖.同源框基因A1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J].中华全科医学,2015,10(12):128-130.
[7]戴晴,王亮.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2,10(11):228-230.
论文作者:贾艳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内膜论文; 子宫论文; 异位症论文; 超声论文; 回声论文; 肿块论文; 切口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