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区党的建设新格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新格局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统一对建立社区党建新格局的思想认识
要建立社区党建的新格局,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目前一些同志对此还存在不同的想法:街道的同志认为,社区内有关单位对社区党建不重视、不关心,对市委有关文件贯彻执行不力,因此,认为社区党建新格局主要问题在于社区内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而在辖区内的单位基层党组织认为,开展社区党建,无非是要我们尽义务,没有什么权利,而且对单位来说是增加了负担,是街道把有些事情转移到他们身上,因而对建立社区党建新格局积极性不高。
我认为这两方面的看法在于对社区党建新格局的认识没有形成共识。实际上,建立社区党建新格局的基础在整个社区内,无论对街道或者辖区内的单位,彼此有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正像黄菊同志所讲的,确保社区党建就是确保社区建设管理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什么说社区党建新格局的基础是这个区域范围内的单位有着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呢?因为随着改革的深化,我们正在逐步实行社会的功能与企业的功能、事业单位的有关职能、中介机构、机关有关职能关系日益紧密,总的说就是社会事务要移交给社会机构、团体去承担,这是社会事务向社会化发展的总趋势。所以,随着改革深化,很多事情要依托社区来办,所谓要依托社区的集中表现,就是“四性”(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由于这么一个共同利益与共同目标,使辖区内的各基层党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机关基层党组织)能共同参与社区事务。这样,区域性的党建就有了共同基础、共同目标、共同的利益。所以社区党建新格局问题的提出并不是领导头脑里的主观设想,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事务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产物。各单位都要站在这么一个新高度去认识才能统一思想,才能有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随着市委文件的落实和社区党建的实践与社区建设、管理的发展,也会教育大家把思想统一到这个认识上来。
二、建立社区党建新格局的支撑点和连接线
从工作角度讲也好,从利益、愿望要求讲也好,这个支点实际上就是市委领导与市委文件提出来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这四个性的工作就是社区党建新格局的支点,是新格局中街道与社区内各单位基层党组织的连接线。“四性”工作既然是支点和连接线,它应包含什么?黄菊同志在城区工作会议上提了这么几条:一个是社区的服务,一个是市容环境的综合整治,一个是关于社区治安的综合治理,还有社区居民生活、娱乐。这些都是在这个区域范围内的涉及群众需求的工作。在研讨中,同志们根据黄菊同志的讲话精神提出,“四性”工作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1、社区环境。包括环保、绿化、卫生、安全。
2、社区的生活服务。随着整个城市功能的发展, 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社区生活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怎么使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是“四性”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3、社区人才和劳力资源的介绍、推荐、培养。 这个任务以后逐步突出。随着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将比较多地依托地区、社区的介绍、推荐、登记,包括培养,也包括这些资源的共享。这是“四性”工作的一个新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我们做的。国外大多是依托社区设立劳动力资源介绍所的。
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文化教育、 群众的娱乐生活等。
5、社区的社会保障。它涉及到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病人等, 一些特别需要社会关注的群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城市功能的转换,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工作更多地落实在社区,这是每个单位、每个群体、每个人相应的义务,同时,又是相应享有、获取的资源。因此,无论是街道、居委会还是辖区内的其他单位都要以“四性”工作作为连接点、作为工作的基础。“四性”工作要落实,就必须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在思想上要加以引导发动,为“四性”工作落实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使辖区内的企事业、机关、行政组织、群众团体、居民群众都来共同参与,出人、出力、出钱、出智。这样社区党建新格局才能真正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在方法上还需要对这些“四性”工作做具体研究,加以落实,这样才能使“四性”工作成为社区党建新格局的支点。
三、社区党建新格局的组织载体
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和深化的问题。根据已有的实践, 目前有4个方面可考虑。
1、 各种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包括中介机构)属地管理的那部分,它本身就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对象。也就是社区党建新格局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街道党建向社区党建延伸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有些街道社区建立了经济党总支、流动党员支部等等,这些新经济组织建立了党组织之后,本身就能在区域性党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社区建设、管理和发展。我认为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属地以后,这本身就是区域性党建的重要载体。
2、对区政府各部门的派出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的双重管理。 建立这种管理关系,包括党内的管理关系,也是社区党建的重要载体。这里有很多文章可做,如果我们对双重关系理得比较顺、比较科学,操作比较熟练,将对区域党建产生重大影响。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可以借助这一组织载体在第三管理层次更好地落实市委市府、区委区府的工作要求。社区党的领导的能级和功能都将扩大。而且经过重新组合以后,我们依靠七所八所把第三层次管理覆盖到全社区。这样,要比我们单独依靠街道党组织、街道行政机构去管理要强许多倍。比如,现在粮管所由于粮食形势的变化,它的原有职能已大大弱化。为此,有的区(街道)试行对粮管所进行改制,改成社会保障所这类组织,可充分发挥粮管所原有优势,同时在街道党工委的双重管理之下,这样比新建立一个社会保障组织有效得多,力度也大。
3、近年来街道创造的新的组织载体。如社区党建联席会议、 社区党建工作研究会等。这对于联系辖区内其他基层党组织是一种形式,也有助于引导、组织辖区内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现在问题是怎么使这些新的组织健全、完善,使它能有效地运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4、近年来,社区党组织(街道、 居民区)联系在职党员创造的一些组织载体,如党员志愿者协会等,这类组织载体也有助于社区党建新格局形成。
各社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如各单位情况、群体情况、人文情况、地域环境,去创造有效的组织载体,使区域性党建寻找渗透到“四性”工作的各种组织载体,使“四性”工作落实下来。
四、全面落实双重管理
关于对区政府有关部门派出机构的双重管理和领导干部的双重管理问题。要建立社区党建新格局或者说形成区域性党建,必然涉及到原来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因为街道办事处不是一级政府,街道党工委也不是一级地方党委,但是又要依照上海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实行第三级管理,所以对辖区内的七所八所并不是像地方党委那种很明确的双重管理,而是类似于地方党委那种双重管理。这样做操作上的确有难度,即既不是一级党委,却要对派出机构实行双重管理。但为了加强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有需要也有可能实行管理。从目前调查看是三个问题没有解决,妨碍了双重管理的全面落实:一是思想认识没有完全到位。二是操作办法没有完全到位。市委组织部已经下达了一个内部操作办法,这里既有具体化问题,又有操作熟练化问题。三是协调没完全到位。各区委组织部如何更好地在派出机构和街道之间进行协调。从认识上说应该把双重管理看作“二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中第三级管理的重要体现,如缺少这一条,提出三级管理就没有实质性意义。如果缺少派出机构的力量,缺少对这此机构的统一协调和双重管理,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整体力量是不够的,也是难以完成第三级管理的重担的。所以双重管理不是某一个单位或某一级组织想管理而管理,而是整个城市体制变化的需要,要从适应上海特大型城市、国际大都市管理体制需要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下一步要采取几条措施推进落实双重管理:
1、各区委组织部要加强协调,针对具体实际问题做好服务工作。
2、区有关部门派出机构和街道党工委都要正确定位, 既不要越位,也不要提出过高要求。
3、形成更具体的操作办法。这实际并不难, 我们与中央有关部门在沪单位的领导干部长期以来都是搞双重管理,应该说绝大部分都操作得很好,已经形成很多的规范性的操作办法,而且由于多年实践,操作很熟练,彼此十分默契,不存在什么难题。当然我们上面的操作办法比较细,可能不利于基层单位照办。但我们想其中一些主要作法以及操作原则还是适用的。这一点将在下一步中做好服务工作。
4、推广介绍做得好的单位的经验, 用这些经验指导其他单位落实双重管理。
五、提高社区干部的素质
要搞好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做好第三级管理,建立社区党建新格局,这涉及的面很广,各单位层次不一,有的基层单位层次很高,工作内容要求也较高。这种情况下就对社区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才能适应社区党建新格局。因此,优化配置社区干部就显得比较突出,尤其是街道一级干部以及街道的中层干部显得特别重要。按照市委领导的意见,都应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从街道的特点看,特别是应承担的那些任务看,我个人认为建立竞争上岗机制要从中间突破可能比较可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试点单位最好在市和区确定试点街道进行,然后逐步推开。通过机关内部外部相结合招聘中层干部,至于街道机关怎么全面开展,我觉得具体方式和方法要探讨。从企业实行的择优录用、竞争上岗机制看,在招聘形式上至少要掌握这么几个环节:应聘的同志要提出上岗的工作方案;要进行笔试、面试;要对应聘对象过去工作业绩进行考察、了解;对其基本资质要进行认定评估,看够不够做机关干部,基本资质包括一般政治素质、文化、年龄等;街道党工委或办事处对这个岗位的要求。
掌握好这五个环节才能使竞争上岗工作比较规范,避免出现片面性。这项工作最好由各区委组织部、人事局具体抓试点,形成具体办法然后面上逐步展开。
六、联系社区群众的物质载体和思想政治纽带
执政党的党建,从国内外的经验看,最重要的是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怎样与群众始终保持密切联系,而且是有效的联系,不是抽象的联系。每一个时期都有联系群众的物质载体和思想政治纽带。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执政党都感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执政后怎样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防止腐败,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密切联系群众的肯定腐败少,脱离群众的肯定腐败多。甚至一些不是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党,他们也在研究执政后如何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保证执政党的地位,例如新加坡的执政党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也有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一些制度,何况我们是无产阶级政党。关于这个问题究竟怎么操作,要探索。
一是社区党组织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要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物质载体。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为什么能动员几百万农民参军?当时就是分土地给农民,农民分到土地后,与共产党关系紧密了,跟着党走,提出了保卫土地的口号,一下子就有几百万农民参军和支前。这是当时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物质载体。解放初期,我们党提出保证工人的劳动收入、劳动权利和劳动保护,那是没有合营前。以后公私合营,又提出保证工人主人翁地位,选拔优秀职工担任领导,企业许多老工人对此体会很深。这是党联系工人的载体。现在应该有些什么物质载体来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需要我们研究探索。没有的要创新,有的要完善。没有载体,你说密切联系群众,要得到群众的拥护,要为人民服务就比较空。许多问题要我们考虑。现在下岗工人多,我们要搞劳动培训、职业介绍,设立这样的机构来联系群众。上海有4%~5%比例的困难家庭,可搞社会救助中心。上海已步入老龄化城市,老年人的服务保健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去做,迫切需要创造机构、形式来满足老年人的要求。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服务要配套,如绿化公司、维修中心要设立新的服务项目。要探索新的载体,去为人民服务,这些工作社区搞更合适。
二是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政治的纽带。党和群众的联系光靠物质不够,还要有思想教育。这些年,思想政治纽带有了探索成果。如党内开展“凝聚力工程”;干部中开展的“高兴、放心”活动;包括社区开展的创建文明小区的活动;综合治理;包括调解的网络,国际上也有影响,一些外国法学专家也跑来学习。这些是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需的。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这些来做,推动社区管理和服务,同时还需要不断探索找出新的纽带,社区党建就能落到实处。
七、区委党的工作重心应当下移
市委领导讲到,各个区都要创造区委各有关部门工作重心如何下移的途径、办法,如区委组织部、统战部、纪委、宣传部怎么把工作重心下移。有的同志提出,对经济部门,区委定期不定期地要召开汇报会、工作会议,及时掌握经济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研究提出对策,包括政策性措施。社区上面没有专门部门,地区办公室放在区委办公室内,不是独立部门。重心下移除了各部门要作相应研究,提出具体途径办法外,区委、区府也要考虑有一种组织形式,或通过专门听取汇报、专题工作会议,加强对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管理的指导、协调,包括建立社区党建新格局的研究。既然把第三层次的管理作为整个城市管理重点,就要有与此相配套的工作载体。过去市里没有市政管理委员会,后来城市管理问题突出了,就成立了这个组织,来协调城市管理的重大的问题,这是根据工作的发展而成立的。总之上海怎样加强对社区党的建设的领导和指导,除了从认识上提高以外,还要从路子、载体、办法、措施上加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