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第一小学 南部 6373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复兴,就必须有数以亿万计的创新人才。而数以亿万计的创新人才就必须依靠教育培养。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任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孩子热爱体育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亲密了,学生才会因热爱老师进而热爱喜欢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动的个体。传统教育的师生之间只有灌输,缺乏交流。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毫无创新可言。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少讲,多在学生中间参与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活动,经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如:“想一想好吗?”,“谁想说”等。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此外,教师还要处处表现出关怀、尊重、信任学生的情感,与他们交朋友,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提不同的见解,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性强的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常将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从而体现趣味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陶冶情操。
例如,小学四--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400米耐久跑,在处理这一教材时,我运用游戏、竞赛形式进行全程跑,像结伴跑、甩人跑、超前跑等;也可以采用在200米处的报时跑,400米全程计时跑以及50米×8往返跑等。同时,那些艰难性教材有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在教材的处理上,使每堂课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譬如在低年级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巩固动作技术,在复习课中可采用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一种是限制性练习,如在颔下和两膝之间夹小手帕进行练习,以强化低头和并腿的动作。还可在两条直线中间练习前、后滚翻,连徐前滚翻以强制左、右手脚用力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教学中的不同情景,会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感情,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进行科学安排,并利用色彩、音乐伴奏等创造一种情景交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学习环境,例如在上“障碍接力赛跑”游戏教材时,用排球网、框架、棕垫、画线等设置了“敌人封锁线”,用塑料小手枪作为接力棒,再加上播放录有冲锋号声、炮弹声和机枪声交融在一起的音响。在这样的意境中做起游戏来,学生的积极性甚高。这样,在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三、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任何创造发明都源于问题。因为科学问题总是发生在已知与未知的交界处,并且用已知向未知提出问题,问题解决便意味着某种知识的创新。过去的教学主要是解决现存的问题,培养的是“应答式”的能力,这样无形中削弱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就是从问题的不同事物中找相同并加以解决,从而使创新意识逐步增长。例如,在教学轻物投掷时,我启发学生能不能用不同的方式投掷?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单手、双手、背向、侧向”共创造出17种方法,虽然有些方法很滑稽,但还是应该表扬,对于小学生这也是知识的创新。为了开发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灵活性,启发学生其他教学内容能不能有所创新?聪明的孩子们想出了许多,诸如:跳的练习可以单脚跳、双脚跳、单双脚交替跳等,跑的练习可以慢跑、快跑、变速跑,倒着跑等。
四、让学生作活动总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先进行活动实践,再总结归纳,找出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教学“弯道跑”技术时,让学生在弯道上跑了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出现的问题:有跑出自己跑道的力量在牵引自己,老要调整,影响速度。组织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实践,怎样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身体向内倾斜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引入利用物理学中的向心力原理来克服离心力的作用,从而保证自己在弯道跑时的方向和速度。这样,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开展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适时激励性评价,肯定学生创新成果,能巩固学生创新信念。小学生的创新成果,可以是一个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也可以是对自然和社会的一个新见解、新观点,还可以是一个小发明、小制作。鉴于此,我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星星点点的创新成果,都大力肯定,极力赞扬,为他们的较大发现进行全校表扬。在肯定中特别强调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例如,在游戏“改换追击目标(贴大饼)”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在原有的方法中,逃的人以逸待劳,追的人越追越累,常常出现“耍猴”现象,能不能改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贴—被贴者追,原追者贴”的形式。我都加以采纳,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做,我及时加以肯定学生创新成果,极大地培养提高了学生创新精神。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和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接受各种教育教学,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和展现自身素质的需要,学生长大后,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未来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为实现振兴中国多做贡献。
论文作者:刁万超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0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创新精神论文; 学中论文; 滚翻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小学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0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