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我国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丽洁,梁雨萩,孙晨琛,陈梦千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流动人口长期在城市就业、居住的基础上,户籍制度渐渐地不再成为阻碍农民在城定居的最大障碍。大量的流动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2016年国家就已部署1亿人在城市落户,使得一部分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2017年就有13个城市的人口增量超越了10万,6个超过20万。对流动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生存状况进行了分析,从加大对流动人口“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的认可程度,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感,这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落户意愿;影响因素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指出,2020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流动人口。大多数流动人口依然处于次级劳动市场,未完全融入到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中,王春光将这种现象称为“半城市化”。通过对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公安部门登记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待市民化人口每年新增1510万,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沿海以跨省迁移待市民化人口为主,中部地区以省内迁移为主(曹广忠,2014)。林李月对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分析发现,我国流动人口户口迁移意愿整体水平不高,在大城市落户意愿高于小城市,沿海城市的落户意愿高于其他地区,在内地一些发展较好的城市流动人口落户意愿较高。研究流动人口的落户以及良好的社会融入对推进城市化步伐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流动人口的自然结构特征、空间结构特征、生存状况特征对落户意愿的影响。流动人口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市民待遇、市民权利、子女教育等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社会认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需有所改观。

为了避免在寝室装饰和文化建设中形成简单的复制、迁移,从而形成千篇一律的寝室风格,在工作室创意设计中,会引导各寝室成员结合专业、兴趣爱好、优势特征等因素,充分挖掘本寝室的特色,让寝室成员参与到寝室文化创意与建设的全过程,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2)用电热板加温碾压收面,温度达到100℃,来回多次碾压摊铺,保证碾平压实,并使材料厚度、平整度、密实度达标,压实后的厚度为6mm。注意边角碾压不到的地方用电炉将烙斗加热到100℃人工压实,底层与四周石材边留5~8mm空隙,用面层彩色橡胶颗粒填补,防止面层完成后有黑色橡胶颗粒影响效果。

1 变量描述

通过频数分析发现,流动人口以女性为主,占总体的53.1%;流动人口在年龄上也有明显差别,主要为20-40岁群体,41-50岁次之,分别占到流动人口总数的68%、 21.9%,其中20岁以下及51-59岁的人群占比最少;受教育程度主要在高中及以下,占84.7%,说明流动人口的总体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户口性质主要为非农业,占84.3%;婚姻状况为初婚和未婚,占96.8%%;流动范围主要是跨省流动,占56.5%;上月收入或上次就业的收入大多在10000元以下,占83%;流动人口目前就业状态大多处于就业状态,占所有流动人口84.1%,而处于失业,无业,操持家务占比较小为15.9%。

2 流动人口落户意愿分析

通过对来自不同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58556个样本进行分析可知在外1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更愿意将户口迁入本地,占所有流动人口50.0%,有24.3%的流动人口态度果断,不愿意将户口迁入本地,同时还有25.7%的流动人口不确定是否将户口迁入本地,这部分流动人口更可能成为长期的流动人口,他们最终的态度的确定,对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哪些因素成为制约流动人口落户的因素,最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使没想好的流动人口最终能够确定定居的方向。

2.1 女性、年龄与受教育程度越高、非农业的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更强

对流动人口流动范围进行聚类分析,流动人口跨省流动最多,占总流动人口的56.5%,这些跨省流动的人口大都流向了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的一线城市地区。兵团比较特殊,其流动人口有其自身的特点。有27.9%的流动人口选择省内跨市流动,这些流动人口大都流向了甘肃,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二线城市剧集的地区,市内跨县所占的比例为15.6%,可见流动人口在外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市内跨县流动的人数极少。

2.2 不同的流动范围流动人口落户意愿有差别

本文流动人口自然结构包括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统计显示,流动人口女性落户意愿(77.7%)高于男性落户意愿(75.3%);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将户口迁入本地的意愿越高,其中大学及以上的迁入意愿最高占88%,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流动人口还没考虑是否将户口迁入的占的比较多,为42%。在对流动人口的年龄进行分析时发现,流动人口年龄越高,户口迁入意愿越强烈,其中年龄在51-59岁的流动人口落户意愿最强烈,占81.3%,年龄越小越不愿意将户口迁入本地,没有想好的人数越多;在户口性质方面,非农业人口的户口迁入意愿(86.4%)要高于农业人口(73.3%%),不愿意户口迁入的流动人口中农业(10.9%)要高于非农业(5.1%),农业流动人口没有想好的人数更多(15.8%)。

流动人口就业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通过分析发现,处于就业状态的流动人口中愿意落户占49.3%,占总愿意落户流动人口的83%。处于失业状态的流动人口中愿意落户占55.4%,占总愿意落户流动人口的1.4%。处于无业状态的流动人口中愿意落户占53.4%,占总愿意落户流动人口的15.6%。且通过卡方检验,可知不同就业状况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就业状态的流动人口落户意愿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别。工作的稳定意味着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对异地生活甚至落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就业状态越稳定,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越强。

表1 流动范围系统聚类分析

2.3 流动人口生存状况特征与落户意愿描述性分析

2.3.2 流动人口的就业状态越稳定落户意愿越强

通过列联分析可知,未婚流动人口中愿意落户占46.3%,占总愿意落户流动人口的20.2%。初婚流动人口中愿意落户占50.9%,占总愿意落户流动人口的76.5%。再婚流动人口中愿意落户占55%,占总愿意落户流动人口的1.3%。离婚(丧偶)流动人口中愿意落户占50.1%,占总愿意落户流动人口的2%。且卡方检验伴随概率小于0.05,可知不同婚姻状况流动人口愿意落户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婚姻状态流动人口落户意愿之间有着显著差别。通过以上分析,婚姻状态最稳定的初婚流动人口中愿意落户的最多,他们向往更稳定,更好的生存状态。

2.3.1 婚姻状态越稳定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越强

后来,陈建伟娶了个家在农村的老婆,日子过得还算安逸。他踏实肯干,没两年从缝纫工变成了质检员。职务变了,性质却还是临时工。

3 政策建议

3.1 加大对流动人口“教育”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分布在各个城市的流动人口大多数为高中以下学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存在很大问题,进而导致收入并不能满足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需求,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在城市落户或者没有想好,以流动人口的身份游离在社会中,对社会的和谐和进步也会带来威胁。因此要加强流动人口就业培训的力度和知识文化进修,对流动人口的子女给予教育方面的帮助,提高流动人口的教育回报率,改善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使这些人力资本发挥长期作用。

在开发完成之后,大量旅游者到此旅游,旅游过程中会丢弃残留垃圾。旅游开发者为节约资金,没有对旅游地进行积极治理,导致了自然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3.2 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的认可程度

流动人口在城市中享受的公共服务和相关福利与城市中的人口相差比较大,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自我认同感很低,即使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意愿强烈,但本质上却是很难与城市融入。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在政府角度,为流动人口在就业难,教育难,婚姻难等方面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在社会角度,给予流动人口足够的关爱,引导流动人口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增强流动人口的社会归属感。

3.3 完善流动人口的落户政策

现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二线城市的落户限制比较严格,而三四线小城市却具有开放的落户政策,然而,我国流动人口大多流向了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少部分流向了三四线城市,每个城市的容纳量,资源是有限的,流动人口比较紧张的一二线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周边的郊区和城镇,发挥缓冲带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针对不同的城市、不同情况的流动人口,建立多元化差异化的流动人口落户政策,使高流入与高限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参考文献】

[1]肖子华.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战略思路[J].中国领导科学 ,2018(02):54-59.

[2]林李月,朱宇.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J].地理学报 ,2016,71(10):1696-1709.

[3]翟晓叶,魏振隆.湖南省2012年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研究[J].新经济 ,2016(23):20.

[4]陈群.福州市流动人口落户情况调查[J].中国统计 ,2015(10):25-26.

[5]王海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流动人口市民化过程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02):41-43.

[6]刘锐,曹广忠.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06):748-755.

[7]张庆五.关于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概念问题[J].人口研究 ,1988(03):17-18.

[8]马岩,杨军,蔡金阳,等.我国城乡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研究 [J].人口学刊 ,2012(02):64-73.

[9]张新,周绍杰,姚金伟.居留决策、落户意愿与社会融合度——基于城乡流动人口的实证研究[J].人文杂志,2018(04):39-48.

[10]李晓壮.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实践模式及政策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4):110-115+148.

[中图分类号] C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18-0210-02

基金项目: 河北农业大学“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课程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7Y12)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我国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