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远
(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三干休所 辽宁沈阳 110003)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用药状况及实施用药干预管理效果。方法:就36名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8人,对照组未实施干预管理,对研究组给予干预管理,回顾性分析两组的药品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总结分析老年患者用药状况,对比分析实施用药干预管理效果。结果:老年患者普遍服用多种药物。用药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及用药过度情况。研究组在用药疗效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少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用药存在诸多错误与误区,如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药品的误服与漏服、用药与饮食的不合理搭配以及各类媒体广告药的私自滥用等,加强用药干预管理能够明显改善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提高药品疗效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患者;用药状况;用药干预管理;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317-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老年患者也相应增多。同时,老年人机体各脏器功能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少老年患者身患多种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预防治疗。在就医过程中,各疾病科室间的协同用药也存在沟通不畅等现象,导致本就复杂的老年多疾病用药更易出现误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之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1]。为应对老年患者用药现状,需要对老年患者用药状况进行分析,根据情况实施用药干预管理。经对用药实施干预管理后,收效明显,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就36名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实施用药干预管理组为研究组,未实施干预者为对照组。每组各18人。研究组:男性7人,女性11人;年龄75~92岁,均值(82.26±1.65)岁。对照组:男性7人,女性11人;年龄76~94岁,均值(83.25±1.58)岁。两组患者均为联用药物。
1.2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用药状况,对药物服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研究组实施用药干预管理,对照组除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外,不予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施用药干预管理的内容为:一是针对不同药品同时服用中协同作用适当增减单一药品用量;二是加强合理安全用药教育与管理;三是对老年患者家人及陪护人员进行用药知识宣传教育;四是强化医务人员药理学习及合理用药知识培训。
1.3 观察指标
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2人(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患者用药依从17人(占比94.44%);对照组长出现不良反应5人(不良反应发生率27.78%),患者用药依从12人(占比66.67%)。
2.结果
2.1 用药情况
对36名老年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患者中普遍存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品服用不规范不合理、药品间相互协同作用放大(缩小)药效等情况,有的患者一天之内要服用药品达18种,用药品种最少的患者也有5种;药品服用中有13人存在漏服、缓释剂加大剂量、搭配不合理饮食、胶囊类制剂化开后服用等现象;5例存在不同药品间协同作用影响疗效的问题,如两类抗凝药物同时服用;2例存在服药后饮酒。
2.2 药物不良反应与依从性情况
研究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次以36名老年患者作实施用药干预管理(研究组)与未实施用药干预管理(对照组)
进行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用药状况,并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用药依从性过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老年患者普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品服用中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现象,通过对研究组有效的实施用药干预管理,得出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可以看出,实施用药干预管理后在降低老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作用明显,原因在于,实施用药干预能够使老年患者用药更加科学合理,药品服用更加规范,降低不同药物同时服用间协同作用对药效的影响,从而更有利于老年患者自身疾病的防治。同时,医务人员也应不断加强对药物的药理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学习和掌握,及时指导实践中针对老年人用药的干预管理,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2],进而提高老年患者疾病防治水平,提升老年患者带病生活、生存质量。
总之,老年患者在用药时存在很多错误和误区,及时实施用药干预管理,可明显改善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在指导老年患者用药时,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旭权,雅超.年患者用药情况调研及药学干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3(9):147.
[2]朱杰.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药学服务干预对疗效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令牌,2014,09(9):90-91.
论文作者:刘宽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药物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药品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