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燃料的使用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大量污染物排入到大气中,我国大气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大气监测可以有效了解大气环境整体污染程度,帮助工作人员查找大气污染根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是影响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合适的采样点可以有效获得代表性数据。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原则、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以期为其他工作者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优化
引言
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光化学烟雾和雾霾等问题的产生,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同时威胁生命健康安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为后续质量监管、环境执法等工作提供科学化数据支撑。在布设采样点时,应该确保能反映该区域的实际大气环境状况,增强数据的可靠性。
1大气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
引起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工业生产污染。在我国工业发展迅速的形势下导致大量大气污染物产生,这些污染物质在没有经过污染治理后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虽然我国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明确指出相关排放标准,但是执行起来却难度很大,尤其是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监测管理。而有的生产商为了能降低成本,没有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不愿意投入环境治理资金,本身环保意识也不够强,直接将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到环境中。第二种是交通尾气排放。随着我国机动车经济的飞速发展,机动车的生产和使用量急剧增长,机动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许多大城市的空气污染已由燃煤型污染转向燃煤和机动车混合型污染,机动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二氧化碳(CO2)和微粒物(PM)等,对大气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相当严重。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2.1同心圆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主要适用于有多个污染源、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主要步骤是在明确污染源位置之后,以该点为圆心画出多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在以圆心为起点设置射线若干,将圆与射线的交点作为采样点。同心圆布点法的优点是设置的点位比较均匀,也符合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原则,设置方法较为简单。但风向因素也会对监测点布置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该种方法一般要求区域内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设置的布点个数要多于上风向。
2.2网格布点法
合理划分监测区域的基础上,将监测点位设置于交点位置,这是网格布点法的主要方式。在此过程中,应该明确该区域的污染程度、工业发展状况等信息,增强监测数据的精确性与代表性。另一方面,该类方法的运用,能够实现对污染物扩散趋势的评估,为预防与治理工作提供保障。但是,在高浓度污染物监测当中,网格布点法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据的准确性较低,而且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
2.3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应用过程中,多根据不同的目的,重点监测主导风向,将点位布设于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区域,对于布点位置的选择,多以污染源为扇形,呈45。角分开,布点定于扇形弧线,每条弧线设置3~4个监测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扇形布点法比较适合单个污染源,按照污染源所在地、污染物的扩撒系数、风向而设立的监测方法。具体应用中,可有效监测单个重要的污染源,科学划定污染源所产生的影响,并判断其是否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和环境,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监测结果的精准度,但不适用于范围大的区域,而且对风向的使用、掌握要求也比较高。
2.4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主要是用于区域性大气环境监测,功能区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不同功能与人群活动因素相结合,在不同功能的区域内内按照污染程度、人口密度等因素设置不同数量的监测点。这种布点方法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且采用这种办法可以将大气污染特点不同的地区进行分开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大气环境治理,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
3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优化措施
3.1控制监测点高度
为了增强监测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与代表性,应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通过科学计算确定监测点实际高度。在确定监测点高度时,要对污染源和研究对象加以重点关注。根据相关标准与要求,合理控制监测点与污染源高度差,对多种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确保监测点布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确定实际高度时,还应该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周围环境受到监测高度的影响效果,促进监测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应该分析当地气象状况,对气象变化规律与特征进行充分掌握。由于污染物会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而且在不同时段当中其影响规律也有所差异。比如大风天气是影响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布点时就应该对风速、风向等进行考虑,确保监测点位的合理性。
3.2注意避开污染源
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布点设置时,应尽量避开污染源,综合各方面因素设置合理的监测距离。若处在污染源处可能导致监测数据大于实际结果,所得出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与可信性。
3.3避开障碍物
对障碍物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也是提升监测实际效果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在开展布点工作之前,对周围区域进行勘察与调研,了解障碍物的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明确其与污染源之间的位置关系,降低障碍物对监测数据准确性造成的影响。比如在城市大气环境监测当中,通过监测点的增设,能够有效监测历史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状况,确保监测点高效性配比,及时发现该区域的大气环境问题,为城市化建设提供参考。但是,由于农乡地区的地域分布较为分散,因此此类方法的应用则受到一定限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的安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大气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对于后期监测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选择合适的大气监测布点可以及时掌握大气污染情况及污染物变化规律,相关工作人员需采用适宜的监测方法,并不断优化监测措施。切实提高监测布点的科学合理性,有效提高监测效率,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红,刘海龙.城市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方法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51.
[2]欧发刚.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10):139-140.
[3]胡成方.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7,29(6):248+250.
论文作者:饶君,刘敏,田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大气论文; 环境监测论文; 污染源论文; 污染物论文; 方法论文; 风向论文; 区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