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论文_吕樱

摘要:目的: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具体效果及护理情况。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18例患儿。其中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血气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几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iO2、PaCO2、a/APaO2值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2.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属于十分有效的通气方式,可以明显缓解患儿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护理

前言

新生儿呼吸衰竭属于新生儿常见疾病,其会引发诸多并发症,甚至会引起死亡,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健康。对此,应及时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方法。当前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采用,但其治疗期间存在一定弊端,较易出现治疗失败问题。高频通气治疗具备高频率、小潮气量等特点,可以通过开放的气道将喷射气流送至患儿肺内,治疗效果显著。本文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高频通气治疗的具体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21例,女性患儿为15例,胎龄在29-38周。之后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18例患儿,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通气治疗方法。

入选标准:符合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在检查后联合症状可以确诊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排除标准:患有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具备可比性。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及时清理呼吸道,并采用碱性药物、抗生素等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利用监护仪检测生命体征,并根据实际病情调节呼吸机的参数。

1.2.2护理方法

首先应做好呼吸机连接准备工作,在使用前,护理人员及时检测呼吸机的实际运转情况,保证装置运行良好。且治疗期间需要固定病人体位,采用仰卧位,患儿头偏向一侧,颈部伸直。其次应做好呼吸气道的管理工作,保证气道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护理人员及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每2-4小时湿化一次。期间应及时检查湿化器内的液面水平,并保证呼入气体的温度在35-37摄氏度,以免过高的温度烫伤患儿呼吸道黏膜。期间还应保持呼吸机的通畅性,及时观察患儿呼吸情况,以防气管插管过深、过浅问题。当患儿出现烦躁情绪时,为了避免患儿出现自行拔管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适当对其进行约束固定,以防出现管道压迫与脱落问题。除此之外,还应根据患儿的自主呼吸情况、皮肤颜色、心率等情况进行吸痰。吸痰时需要脱机进行,且不宜频繁吸痰,只有当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才需吸痰。且护理人员应保持稳、准、快的吸痰动作,吸痰后立即连接呼吸机。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再次应做好呼吸机各参数的调控工作,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结合参数变化、皮肤颜色变化以及呼吸情况推断病情,针对性的调整呼吸参数,并记录详细信息。同时,还应动态观察患儿动脉血气情况,以判断通气效果。在开始机械通气阶段,护理人员应及时检查患儿病情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际的检查结果调整通气机的各项参数。

最后应积极预防感染问题,并强化基础护理工作。整个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在接触患儿前先洗手消毒。在吸痰时应采用灭菌注射用水与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吸痰前应先及时清理新生儿口腔内分泌物,其他吸痰物每24小时更换消毒一次。除此之外,还应做好新生儿口腔、鼻、眼等部位的护理工作,及时帮助新生儿翻身,以免出现压疮。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 SPSS 21.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并采用t检验方法,当p<0.05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2.1新生儿血气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iO2、PaCO2、a/APaO2值均优于对照组,具体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新生儿血气情况比较

2.2新生儿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2.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属于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甚至会导致新生儿死亡,临床方面应及时给予观察与治疗。以往治疗期间较常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方法,但这种方法治愈率并不明显,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本文针对性分析了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方法,效果显著。作为安全高效的机械通气方式,高频振荡通气可以明显改善新生儿通气功能,避免出现慢性肺病与气漏等疾病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同时,相较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潮气量较小且效率较高,每分钟通气量较为理想,从而及时纠正患儿呼吸衰竭症状,在提高氧合效率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肺部剪切伤问题。在本次治疗过程中,相较常规机械通气方法,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率更高,且观察组患儿FiO2、PaCO2、a/APaO2值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高频振荡通气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值得在临床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京芬. 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比[C]. 广东省医学会,2015:183-183.

[2]周敬华. 新生儿呼吸衰竭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C].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2014:273-273.

论文作者:吕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论文_吕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