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汉语中“谁”的搭配用法_现代汉语论文

试论现代汉语“谁”的匹配用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汉语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6425(2003)04-0061-05

引论

“谁”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极其常见的“问人”的疑问代词,“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不止一个人,”[1](P445)在句中经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一般在疑问句中用以表示疑问焦点,这是疑问代词的基本用法[2]。而当疑问代词出现于非疑问句中时则称为“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3][4]。本文所要讨论的“谁”的用法属于“谁”的非疑问用法。

疑问代词“谁”的非疑问用法一般是根据其在句子中实际体现出来的指称特性加以分类的。比如任指用法、虚指用法等:

(1)谁也听不懂他说什么。(黄廖本P29)

(2)全组十个人,干起活来谁都不甘落后。(八百词P445)

(3)别管是谁的,横竖我领情就是了。(黄廖本P30)

(4)今天没有谁给你打电话。(八百词P445)

(1)(2)例“谁”指在所说的范围内任何人都不例外,是“谁”的任指用法;(3)(4)例“谁”指不知道的人、无需或无法说出姓名的人,是“谁”的虚指用法。不过这种分类只能反映“谁”字单用的情况,但是在现代汉语中还有“谁”字“前后照应”的用法:[5](P164)

(5)大家看谁去合适,就请谁去。(丁声树P65)

(6)他们几个人过去谁也不认识谁。(八百词P446)

(7)潘佑军对我说:“以后你也来找我玩吧,这儿清静了。结婚没劲,现在我逮谁跟谁说。……”(王朔:过把隐就死)

(8)台里谁谁谁都是自个儿花钱在外面租的房子。

这种“前后照应”的匹配现象,就很难依据传统的语法认识对其进行有效的描写和分析。例(5)中的两个“谁”字分别出现于两个小句体内,且中间有较大的停顿;例(6)(7)的两个例子中各自也出现了两个“谁”字,它们却存在于同一小句体内两个不同的句法结构位置之上;例(8)中三个“谁”字又连在一起出现在同一小句体内同一句法结构位置之上。以上例子中的“谁”,就很难笼统地界定其任指、虚指情由。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谁”字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互为依赖的制约关系,而这种制约关系也是一种篇章衔接手段。

本文只打算探讨“谁”的这种匹配用法。

二、对“谁”字匹配用法的初步描写

作为疑问代词“谁”字出现在句中,系联着特定语境中的特定个体,而当两个“谁”字在句中连续出现时,它们在指称上有什么特征呢?

1.异指匹配 异指匹配是说两个相互匹配使用的“谁”字所指不相同,也就是说这两个“谁”只能理解为不同指的或异指的(disjoint referential)。再如:

(9)谁也别管谁,你自己还顾不住自己呢!

(10)他们就是这样,说吵就吵,说停就停。因为争吵的双方都知道:就是吵上三天三夜,谁也不会说服谁的。

(11)这不是说谁比谁强。

(9)的画线部分说的是“你别管我,我也别管你”,两个“谁”究竟指的哪一个人,这并不明确也不必加以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谁”无论取什么样的值,都是不可能同指一个实体(人)的。(10)例更为明显:如果第一个“谁”指称争吵的甲方,那么第二个“谁”就只能指称争吵的乙方;反之,若第一个“谁”指称是乙方,那么第二个“谁”就只能指称甲方。(11)例中的两个“谁”互为参照点,也不可能同指。

以上这种情况用公式表示就是:

(一)R≠R

(一)中的R表示所指(referent),“”标示存在匹配关系的两个“谁”字中先出现的“谁”字,“”标示后出现的“谁”字,整个公式的意思是在以上例子中第一个“谁”的所指不同于第二个“谁”的所指。更确切地说,就是:当一个小句内两个复现的“谁”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时,这两个“谁”不能同指,只能异指。要注意的是下例中的两个“谁”字,也是异指用法:

(12)可惜这位河南队员人地两生,并未认清车上谁是谁,那车便轰吼着疾驶离去。

上例的“谁是谁”中,第一个“谁”是指称性用法(referential usage),所指是目之所及的一个个实体(车上的人)。而后一个“谁”是归属性用法(attributive usage),涉及的是每个个体的身份。用吕叔湘先生的说法就是:前一个“谁”相当于“哪个”,后一个“谁”相当于“啥人”(什么性质、身份……的人)。[6]因此前后两个“谁”并不同指,也就不成为(一)的例外。

2.同指匹配 同指匹配,是说两个相互匹配使用的“谁”字所指为同一个实体。例如:

(13)是谁的东西谁就有权力跟你要。

(14)今天谁护着她,我就跟谁急——她非滚不可!

(13)的意思是“是张三的东西,那么张三就有权利要;是李四的东西,那么李四就有权利要……”,“”要是指张三,“”必定指张三。(14)的意思是碰上甲(女人)就把甲(女人)背走,碰上乙(女人)就把乙(女人)背走,如此等等。

同指匹配的用法用公式表示就是:

(二)

(二)的意思是,对(13)-(14)一类例子来说,无论第一个“谁”的所指是什么,第二个“谁”都始终与第一个“谁”在所指上保持一致。

这里要注意的是下例中“谁”的匹配用法:

(15)局长说了,谁的错谁担着,别乱咬一通。

(15')谁说的话,谁负责。

(15)(15')中下划线的部分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分析为“是谁的错,谁就担着”的省略。这样分析的结果是(15)与(13)-(14)一样,其中的两个“谁”处于不同的小句之内,是同指匹配。另一种分析方法是将(15)等处理为主题句,即是由主题(谁的错)加上小句或主谓短语(谁担着)构成的。这样一来,“谁的错”就处在小句“谁担着”之外,两个“谁”字就不至于因为被看作是同一个小句体中的成分而误释为异指成分了。

三、“谁”字的指称关系

处于非疑问句中单独运用的“谁”字,有任指、虚指两种用法,那么匹配运用的“谁”字呢?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带有“”、“”匹配的句式,记作“……+……”格式。

1.同指匹配的“”、“”存在一致性的指称关系 先看例子:

(16)谁逮着谁谈,看谁的话她爱听。

(17)要谁退的谁发才有趣儿。

(18)谁一言不发,谁心里就有鬼,这还要说吗?

(19)孙玉亭坚定地说:谁反对社会主义,我就反对谁!

(16)的意思是“李冬宝逮着李冬宝谈,于德利逮着于德利谈,看谁的话她爱听”。(17)的意思是哪个编辑退的稿件,哪个编辑再把它发出来;(18)的意思是说“心里有鬼”的那个人“一言不发”;(19)我反对他,因为他反对社会主义。总之,以上各例之中的“”在话语特定的范围内“任指”一个人,“”“实际上随第一个为转移,并不是绝对无定,而是相对有定的”。(朱德熙1982,93)“用相同的疑问代词前后照应”表示任指(丁声树,1980;P164)说法过于笼统。“”、“”存在指称关系如下:

(20)只不过现在一家一户分散在各处,谁也照不见谁的面。

(21)润叶比他小一岁,两个人正能玩在一起。渐渐地,他们就相好得谁也离不开谁了。

(22)谁给谁脸呀?给你脸了还差不多。

(20)例说的是“你照不见我,我也照不见你”,两个“谁”究竟指的哪一个人,这并不明确也不必加以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谁”无论取什么样的值,都是不可能同指一个实体(人)的。(21)例更为明显:如果“”指称润叶,那么“”就只能指称少安;反之,若“”指称少安,那么“”就只能指称润叶。(22)例中的两个“谁”也不可能同指,双方之间,一方给另一方留脸面。以上诸例中的两个“谁”的所指绝不可能相同,也就是说这两个“谁”只能理解为不同指的或异指的(disjoint referential)。以上各例之中的“的指称上的制约关系,它们分别指向存在特定关系的特定个体,并不存在一致性的指称关系:

的指称是确定的、受限的、不自由的。

四、句子结构类型对“谁”字匹配用法的制约

1.小句结构 具有匹配关系的两个“谁”字,如果出现在一个小句的不同的句法位置上,那么二者之间构成的必然是异指关系。“谁”字在句中出现的句法位置,无外乎主语、宾语和定语三个位置。[1]两个“谁”宇的匹配用法,实际上就是两个“谁”字在这三个位置中间所进行的匹配选择。以下是四种较为常见的情况。

(一)“谁1”是主语,“谁2”是宾语。这是我们的语料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情况。比如:

(23)我就碰你了,看你敢怎么着我。还不让我碰你了,谁打得过谁还不一定呢。

(24)可即便是说了,帮了,也未必就证明了谁爱谁。这一套花花公子和浪荡娘们儿最拿手。

(25)我垂下眼说,“虽说咱们是哥们儿,可有的事谁也不能代替谁。”

(26)编辑部里一片静寂,大多数人都垂下头,拉长了脸,无论谁看谁,得到都是很大的白眼黑球。

以上画线部分都是小句,每个小句中的两个“谁”都分别占据了不同的句法结构位置:主语和宾语。而小句整体的功能并不相同,分别作更大的结构体的主语(例24)、宾语(例25)、谓语(例25)和复句的前一分句(例26)。

(二)“”占据主语位置,“”占据作状语的介词宾语的位置。如:

(27)我喜欢这幢大平房中居住的人们身上的那种谁对谁都视而不见的独劲儿。

(28)谁比谁傻多少?说这种话就是自甘堕落!

(三)“”处在主语位置,“”处在宾语内部的定语位置上。比如:

(29)说完好汉说侠女,谁最近又转入谁的手中“带”着,哪次有名的斗殴其实是哪个女的引起和召集的,后来又开始聊起本市哪个大院的女孩漂亮多情,哪条街上时常会出现一个绝佳少女而且目前不属于任何人。

(四)同一小句体内同一句法位置

(30)谁谁都出国了。

(31)这是谁谁的爸爸,我怎么想不起来了呢。

(32)我们都知道他批评的是谁谁谁。

(30-32)例严格地说应该是“谁”字的叠用,不应该算作连用。它们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谁”字同指,此处的“谁”相当于“某”,“谁”字的叠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单个“谁”字的疑问性特征,增强了其指示功能,仅在强调其确有所指,说话者并不想言明,这是一种语用策略;在音响特征上,后面的叠用形式,弱化了其词汇特征,仅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常采用轻读模式。另一种分析方法是将它们处理为异指,(30)是说出国的人很多,(31)是说“是张三的爸爸,还是李四的爸爸,已经拿不准”,(32)是说批评的不止一个人。这完全是在“谁”的指示功能的基础上,基于语言运用的经济性原则,所形成的独特的“谁”字异指现象。

2.条件复句 出现在两个小句体内相互匹配的两个“谁”字可能处于相对应的句法位置上,也可能出现在不对应的句法位置上。对应的句法位置是指相互匹配的两个“谁”字在各自的小句体内对主语、宾语和定语作出相同的选择,不对应的句法位置是指其选择较为自由。如果两个小句存在一定的条件关系,那么这两个“谁”必然构成同指关系。比如:

(33)谁先到谁先发言。

(34)“怎么能当?共产党的官,给了谁,谁就能当!”胡永合狂妄地说。

(35)“我们不管什么人干的这事,谁盖了章就找谁,合同上有你们的章,你们就要对此负责……。

以上三个例子中下画线部分的内部都存在一定的条件关系:(33)例“谁先到”是“谁先发言”的条件,(34)例“给了谁”是“谁就能当”的条件,(35)例“谁盖了章”是“找谁”的条件。在每个条件关系的前后分句中都有个“谁”字,前后分句的“谁”字构成的只能是同指性的匹配关系。

这里有三点需要说明。一是“条件”不区别假设与否。比如(34)中的“条件”是假设性的,但(35)中的条件小句却是与已然的事实直接相关的。而(33)中的条件小句无所谓假设与否。二是这里的条件复句包括紧缩复句的情况。比如:

(36)“以后你也来找我玩吧,这儿清静了。结婚没劲,现在我逮谁跟谁说。

(37)“石静,如果没有我,你会和谁住在这儿?”“(我)爱和谁就和谁。”

以上两例中下画线的部分属于整个紧缩复句作为一个单句的谓语的情况。三是下面例句中的画线部分也属于本节所说的条件复句的情况:

(38)譬如买一台电视,不出影儿,老得送去修,本来图个享受却添桩麻烦搁谁谁也别扭。”

3.并列结构 具有匹配关系的两个“谁”如果分别出现在并列关系的两个小句体之中,则不能构成同指关系。比如:

(39)只知道他们侵了权,他们内部是谁不是谁干的我们统统不要管。

(40)马俊仁厉声道:“你一个人得金牌和全队破世界纪录谁轻谁重你想过没有!

以上两例中的“是谁不是谁”、“谁轻谁重”分别是由两个小句构成的并列形式,各例中的两个“谁”都不可能是同指的。

4.小结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可得出“谁”字匹配用法的以下规律:

A、分别出现在具有并列关系的两个小句之中。

以下两例中的两个“谁”字不属于匹配用法,不在以上三条规律的限制之列:

(41)有鹿仙对话有鹿仙保佑就足可以了,还需要向谁言说和谁交流!

(42)她又问:薛嵩呢?对方答道:……谁知道谁叫薛嵩。

五、对“谁”字匹配用法的初步解释

(一)对规律A的解释

为什么分别处于小句内不同句法位置上的两个“谁”不能同指?这取决于“谁”自身的性质。

根据Chomsky(1980、1981、1982),自然语言中的名词性成分有三种类型:指称语(renferential expression)或R词语(R-expression)、代名词(pronominal)和照应语(anaphra)。这三种名词性成分在一定的管辖语域(governed category)各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指称语在小句这个管辖语域内总是自由的,因此不受小句乃至包含这个小句的主句成分的约束;而英语的反身代词作为照应语,必须在小句这个管辖范围内受到约束,因而小句内必须出现一个能够在指称上相同又能够统制它的代词或指称语作为它的先行语(antecedent),否则句子就不合法。汉语的“谁”既不是指称语,也不是照应语,而是对应于英语的代名词。因此它原则上不能与小句内的任何一个成分同指。结果是,当“谁”字在同一个小句内复现时,这两个“谁”不允许互相照应,而应当在小句之外寻找各自的先行成分。比如:

(43)你们不靠我,我还不想管呢,……咱们看谁能整住谁,我反正是不管了!

(43)例中的先行成分有三个“你们”和“我”。如果第一个“谁”以“你们”为先行成分的话,第二个“谁”就必须以“我”为先行成分;反之,若“我”为第一个“谁”的先行成分,则“你们”只能作第二个“谁”的先行成分。因此“(咱们看)谁能整住谁”的意思是:“(咱们看)是你们整住我还是我整住你们”。(21)例“我喜欢这幢大平房中居住的人们身上的那种谁对谁都视而不见的独劲儿”中的两个“谁”以“这幢大平房中居住的人们”为所指确定的范围。假如第一个“谁”以这个范围内的某个体成员为自己的所指的话,那么第二个“谁”就只能以这个成员以外的其他任意一个个体成员为所指,反之亦然。总之,不管哪个“谁”以哪个名词为先行成分,这两个“谁”由于都处在管辖语域(小句)之中,因此都不能受辖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约束,包括相互约束。

(二)对规律B的解释

出现在条件复句前后分句中的两个“谁”只能同指,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谁”作为代名词,它不能在小句这样的管辖范围内拥有自己的照应成分。这就使得它不得不求之于小句之外。其次是“谁”自身的特性。从原则上讲能够作为代名词先行成分的既可以是句子之内的其他代词也可以是指称语。

但是,应当注意到,“谁”与一般的代名词有所不同:一般的代词既可与其先行成分之间保持照应关系,同时又能够在指称上回指其先行成分的所指;然而,“谁”虽然具有前照应性并在指称范围上受到前照应成分的约束,但却因为不能指称任何已知的实体而缺乏回指其照应成分所指的能力。这就意味着,“谁”尽管具有代名词的某些特性,但事实上不具备指代性,因此也不可能与任何具有明确所指的先行成分之间构成同指关系。比如例(14)“今天谁护着她,我就跟谁急——她非滚不可!”中的“她”等等。不过,这并不妨碍它以另一个具有完全相同的句法语义特征的先行成分“谁”相互照应并保持同指关系。

(三)对规律C的解释

处于并列小句中的两个“谁”不能同指,这多少与我们对规律B的解释有所冲突。但仔细观察后,我们发现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语句构造方面的不同。先比较一下条件复句与并列小句的结构,比如例(14)和例(40),结构图解为:

(a)和(b)分别是对条件复句和并列小句所作的结构分析。除了生成语法的X杠理论以外,作为这一分析的主要依据有两点:(i)传统语法对偏正和联合复句的区分;(ii)功能语法曾把小句分析为句子的话题或主位成分[7],但尚未发现讲将并列复句的前一小句分析为话题或主位的做法。

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以看到,条件复句后一个分句中“谁”之所以能够与条件分句中的“谁”保持同指关系,这是因为前一小句处在标句词的位置之上。相反,并列小句中的两个“谁”之所以不能形成同指关系,是因为包含“谁”的两个小句各有自己的标句词位置,因此,其中的“谁”一旦在各自的标句词位置找不到自己的先行词之后就必须继续向更高一层的结构中寻找。当然,若更高的各个结构层次上都找不到各自的先行成分,那么就只能诉之于语境了。但不管怎样,一旦跨出XP这一结构层次,无论最终是否形成同指关系,都不再体现为一种句法结构上的制约。

六、结语

本文粗略地描写了“谁”字匹配用法几种不同的现象,存在于同一小句体内,匹配使用的“谁”字,在小句体的封闭环境内,只能异指;分别出现于两个小句体内匹配使用的“谁”字,并列关系为异指,条件关系为同指。

并试图运用生成语法“管约论”中的一些理论成果对各条规律的制约条件尽可能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触及到的语言现象极为复杂,要想对这些现象作出更为深入细致的分析说明还有待进一步地讨论。

[收稿日期]2003-04-10

标签:;  

论现代汉语中“谁”的搭配用法_现代汉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