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化课改实施关键论文_沈兴明

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化课改实施关键论文_沈兴明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湾教育集团 310000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时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课程改革之风也从行政管理层面到了基层落地层面,从校长顶层设计阶段到了教师具体实施阶段,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和价值观。大部分学校对此已经有了初步的课程设计、课程纲要、课程内容,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认识不同、水平不一、执行不力的现象事实存在,严重影响并制约了课程改革的开展。因此,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每一位立志于新课程改革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勇于打破传统固守的教育理念,乐于解放思想,勤于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服务于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深化义教及课改,需要一线教师积极、科学、系统开发并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再好的课程没有教师,也无法完成。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发到学校,校长开始着手设计(或者邀请专家指导)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再由教育科研或者教导处去组织实施。很多教师认为与自己无关,我只要照常上好自己的学科、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些“课程开发是校长的事”、“一线教师根本没有必要去课程开发”的想法大有人在。

教师需要三个转变:其一,教育观念要从“学科人”到“教育人”转变。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而要有一种大教育观。不管什么学科,最后的出口一定不是专业知识,而应是教育,教师一定要从“学科人”转变成“教育人”。其二,教师要从课程执行者到设计者转变。从教师角色来说,一线教师原本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与操作者,说白了教师在课程开发上不必有所思考和作为。因为课程改革,使得教师有了空间去开发课程,所以教师必须在统领教材、统整主题、统筹教学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统合与拓展。教师成了课程的设计者并且可以亲自实施验证。其三,教师要从怎么教到教什么转变,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课程改革后,教师不仅要关注以上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关注课程开发,加强课程能力、掌握课程设计、建构课程系统,这对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挑战。

2.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在课程设计基本成型的基础上,课程实施就要依靠全体教师。全体的概念是所有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没有一个因为各种原因而缺席。少了旁观,多了考与;少了埋怨,多了体验。全部的概念是所有学科参加,课程改革没有主要学科与次要学科之分。不同学科都可以建构起本学科的课程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程开发主要依靠学校教师,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加自己的才学,提升自身的素养,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发挥教师的一技之长,可以说有什么样素质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素质的学生,教师永远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更要严谨对待自身行为。拓展性课程开发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延伸与深入,要鼓励教师在本学科或者跨学科领域研究并开发课程。

二、课程改革中内涵价值的着重开发

1.着力课程开发的内涵建设。课程开发不是原有社团与兴趣小组的变相包装,更不是简单的拼凑与组装。教师在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坚守国家课程这个底线,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有效整合,在单元主题下的整合远比开发拓展性课程难度大,因为这涉及到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整体设计与整体实施。在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应的拓展,可以在广度与深度上做文章,但其核心是重学科内涵与学科素养。同样,即使是主题实践类的课程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蹦蹦跳跳、热热闹闹的表面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深度、有系列、有价值,并且深受学生喜爱。

2.着力课程开发的价值超越。教育的目标简单来说是使人“聪慧”、让人“尚善”。课程改革的前提是要先行建立教育的价值体系,要有课程哲学,要体现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最终教育价值元素要依靠教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如果学校开发的课程没有其教育价值,不能体现核心素养与学科特质,只是停留在表面活动形式,只是原有社团与兴趣小组的改变,那么,这样的课程没有教育价值,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浪费了学生与教师的宝贵时间,又成了新的学业负担。

三、课程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只是依照课本、参考资料、集体备课、各自实施的原有课堂教学模式。因为有课程研究、开发,所以倒逼教师去研究文本之外的内容,开发课程除了学习研究原有文本之外,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阅读、寻找、研究、讨论文本之外的内容。开发课程的过程就是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在某个小小领域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做积极主动、认真细心的探索,就一定会成为在这个领域有一定“话语权”的研究者。可见,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在此其同,更倡导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一堂好课,学得好才是真好,教得好不是真好,教师教得好,如果学生没学,就等于无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千变万变,唯一不变的是让学生增值。增值的指标有四个:一是怎么让学生更想学;二是怎么让学生更会学;三是怎么在同样的时间里学得更多、更好;四是怎么让学习更有意义。

课程改革过程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重点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方式。在学校课程改革科学合理并切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课程开发与建设走向深入、全面有效实施就需要一线教师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并付诸行动。多年来,我国传统的课程文化偏向于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严密的教学安排,导致课堂形成固态,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不善于思考。而新的课程文化注重打破传统思维、创新理念,使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自身积极作用,让课程改革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助力。

论文作者:沈兴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化课改实施关键论文_沈兴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