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创新之我见论文_赵朝云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创新之我见论文_赵朝云

赵朝云 犍为外国语实验学校 四川 犍为 614400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环境,构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在对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制定新的教学策略,进行数学创新改革。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开启思维,构建起数学核心素养以学好初中数学,达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成功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数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16-01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国的课程体系一直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改革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初中数学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异常重要。因为它要求的不仅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达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适当教学策略创新。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进行情景创设,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尝试小组合作,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更好地融入到集體中。?

1.善于总结同类型题目

如何培养对于解题的思路?首先需要大量地看题型,然后就需要进行同类型的整理。只有见识过很多的题目类型,才能够对题目感到熟悉,进而产生思路,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当然,一味的见识题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对做过的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同类型的题可利用相同的解题方式和思考方式,这样一来,能够见一题而知百题,事半功倍。对于数学的学习需要进行有效的构建,解题能力提高,对于数学的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也就能够提高。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这一系列的能力通过题目的积累、培养和思考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总结和积累,这样才能取得进步。??

2.进行情景创设,培养思维能力

为了做到初中数学教育素质教育,我们还需要进行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景创设是近来面对新的教育环境下新兴的教学模式。而进行情景创设首先要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这里所说的情感并不是指教师单向的情感,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双向情感。它强调课堂教学需要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应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和认知的关系,以实现情景教学法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塑造学生的性格,促使学生成为健全的个体,构建起自己的数学素养。“生活化”,就是与生活相结合,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数学问题更易于理解与记忆。这点在图形教学中可以采取,将图形概念与生活中的各个图形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图形。学生想象能力有限,有时只在脑海中进行想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借助实物,将抽象的几何图形化为具体的生活实物。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收集和运用模型,激发学生对于身边事物和几何图形的探索和观察。如在讲解三视图相关试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进行直接观察,从而更好地体会和理解几何图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尝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来进行情景创设。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问题,而这些都可以作为情景创设的素材。比如说,老师可以让学生帮家长计算水费。我国现在普遍实行阶梯水价的收费制度,即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累额进加价制。这种收费模式更加合理,但相对来说计算更为麻烦。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查看自己家上个月用了多少水,根据收费方法计算金额并将结果与实际收费情况比较来检查对错。通过这种情景创设的方法,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魅力,进而喜欢上学习数学,培养思维能力。?

3.尝试小组合作,自行讲解题目

在加强初中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和数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进行小组合作以丰富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在集体讨论中完成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分组时,教师需要从多角度考虑,为学生找到彼此适合的组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在完成小组组员的合理分配后,教师还要给学习小组分配任务,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带来的优势。通过丰富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不断加深印象,对学过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使记忆更加深刻。并且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也可以得到一些新的思路,开拓自己的视野,让思维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从思考之中得到提升。?

4.运用微课,创新教学方式

“微课”的核心要素是微教学视频,一般以5—8分钟为宜,内容力求短小精悍,突出主题,条理清晰,语言得体。这种课程的形式形态是一种考虑到学生主体特点的、有针对性的模式,因此,数学在初中的教学中应与微课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好掌握知识。微课是一种灵活新颖的授课方式,在新课标要求下,这种新方式与初中数学相结合,其目的在于给学生带来学习方式上的改变。不同的课堂教学阶段,微课的应用要求也各不相同。课前使用微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内容的大體了解,将学习的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小小的框架体系,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课堂过程中进行微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抓住要点,尤其针对于数学这一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捋顺思路,清晰体系,更好地抓住数学课堂中的重点,并能帮助学生更好记忆公式;课后对于微课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从而加深记忆,巩固知识。微课在数学学科的方便之处在于能够更直观地显示知识点与解题思路。课堂上时间有限,因此教师授课节奏也会加快,学生接受能力有快有慢,会造成进度的不同。而微课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性,更好适应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听讲,学会记笔记,分析重点。微课的制作同时也是教师进步与成长的过程,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提高,更是教学技能上的升华。

5.总结

一门学科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能否掌握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老师应对素质教育加以重视,通过数学教学改革来帮助学生构建起核心素养。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结同类型题目,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情景创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尝试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其在小组合作中加强团队意识,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这三条途径,我们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强数学素养,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夏冰.郭卫辉.数学素养及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2]王芳.数学素质及数学素质教育漫谈[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9)

[3]林尤通.让数学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新高考版,2008(01).

论文作者:赵朝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创新之我见论文_赵朝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