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英[1]2009年在《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参与的学校教育科研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成为共同的追求。教育实践工作者希望通过科研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文以W小学为案例,通过访谈教师和科研管理人员,了解了W小学教育科研内容、目的、研究方法、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W小学教师对科研的态度与评价、科研基本知识与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通过总结调查资料,分析出W小学以下五个方面的科研特点:(1)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科研目的定位在校本问题;(2)研究内容“小”、“真”、“精”,研究方法多样化;(3)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加深,形成全员参与的研究状况;(4)形成自由、开放的良好研究氛围;(5)科研管理强调重心下移、服务为主。但同时也发现,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运用的具体培训;科研与教研工作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明确;科研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科研经费支持力度不够;科研研究缺乏长期规划等问题。本文对以上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针对于W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相关对策,为W小学科研的深化发展提供参考。
缪剑峰[2]2001年在《校本教育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熟境界》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于探讨中小学教育科研怎样才能提高效益,摆脱困境,走向成熟。其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通过研究,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校本教育研究,使人对校本教育研究有系统、清晰的认识。其论述针对性强,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本文认为:校本教育研究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校本教育研究在课题选择、价值取向、实施方式、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成果形式、鉴定标准等方面和一般的教育科研不同。开展校本教育研究要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必须针对其面临的问题与自身的局限,采取对策——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念、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选择恰当的研究模式、培养坚定的研究信念等,以实现预期目的。
缪剑峰[3]2002年在《校本教育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熟境界》文中研究说明校本教育研究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走出困境,步入成熟的必然选择。它有利于学校实现质量管理、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促进科学而又生动的教育科学的建设。
周翠萍[4]2006年在《关于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小学教育科研蓬勃发展,“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理念耳熟能详,教育科研越来越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热潮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以青浦区教科研负责人的调查访谈为点,兼顾国内期刊杂志中有关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相关研究为面,总结了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依然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后对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进行了归类,并提出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对策与建议。对大多数处于起步阶段和制度规范阶段的学校来说,要构建起校本科研管理制度,推动中小学教育科研走上规范、有序、正确的发展道路。对那些科研基础较好的学校来说要在完善校本科研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学校科研文化,以文化的力量确保学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苗露[5]2005年在《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有关专家从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政策体制改革、教师教育、师范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在职教师培训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试图从广大中小学教师实际出发,寻找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实践证明,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育科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更有赖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能够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总而言之,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教育科研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必须立足于“以校为本”;必须从教学反思入手,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同时,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合作论坛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对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第叁部分主要论述如何把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扫清了障碍;第四部分主要针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教育科研促进专业化发展的几种有效策略,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可操作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化的步伐。
夏英[6]2006年在《中小学校本教研有效性研究》文中提出校本教研作为教学研究机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特征是“学校为本”,是指中小学教师就自身教学及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方式并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研究活动。然而从整个基础教育系统来看,校本教研还缺乏制度上的规范。目前校本教研中较为普遍存在着只重“成事”,忽略“成人”的问题,研究的很多问题往往不是学校自身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反而是校外机构所要求或布置的、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无关或不直接相关的问题,偏向了“校外为本”。 本研究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考察路线,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初步探讨了教学研究特别是校本教研的价值取向、内涵与特征、结构与要素;深入调查中小学校本教研实践现状,指出实施的现实偏差与制约因素;在实践经验与理论指导下,提炼出校本教研“有效性”标准,即人本化、草根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归纳实施的有效策略以及保障体系,力图树立“标杆”,指导中小学校本教研有效实施。
李季[7]2005年在《论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当前,在新课程实验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面临着诸多问题,在目标价值取向上,是刻意追求遵循某种模式,构建某种理论,还是关注学校教育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取得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实效?在方法取向上,是刻意追求科学性、技术性,使研究成果成为教师难以读懂的“阳春白雪”,还是从实际出发,推介中小学教师运用的研究方式方法,使研究成果成为中小学教师喜闻乐见的精品? 本文重点论述在新课程实验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中小学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课程改革以及教师成长之间的重要性。阐述了中小学教育科研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课题选择不科学,缺乏论证,成果评价的不合理以及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等。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在这种新形势下解决中小学教育科研所面临问题的对策。
周娟[8]2012年在《研究型学校的基本特征及构建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千篇一律,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管理墨守成规,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打破原有的教育系统,打破学校中的保守因素,就必须从根源上进行研究,进而实现渐进性变革。对基础教育学校来说,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理念的引领下,有效开展教育研究能够增强教师研究意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特色发展。这是本文以研究型学校为研究主题的缘由。本文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以“学校教育科研”作为载体促进学校发展的四所学校作为研究案例。首先,笔者运用文献法梳理前人已有研究,并走进案例学校查阅学校发展规划、课题研究记录、各类规章制度,并通过学校网站获取相关文本资料。其次,为了更客观的获取研究资料,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两种调查研究方法,编制校长卷、教师卷两类问卷,共发放问卷97份,其中校长42卷,教师55卷,有效问卷率为84.53%,根据研究需要,一共访谈了包括上海、西藏、浙江、山东等地的一线校长和教师12位,获取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最后,笔者深入四所案例学校,综合运用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学校科研情况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研,探索案例学校是如何以教育科研推动学校发展的。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力于构建一种新的学校发展模式——研究型学校,即以“学校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主线,以学校自身情况为基础,以具体问题为导向,以制度规则为基准,落实到日常生活,着力于改变实践,型塑研究型文化氛围,打造研究共同体,使全校师生在研究中获得进步、发展、提升,最终实现学校的渐进式变革的学校发展模式,并归纳概括出研究型学校的四个基本特征,即立足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规范、有效的科研管理系统;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浓厚的教育研究氛围,希望通过基本特征的分析能够为基础教育学校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并丰富学校发展模式。同时根据分析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从影响研究型学校建设的理论因素和现实困难两个维度分析当前学校教育科研发展面临的瓶颈,并尝试从研究型学校建设要遵循立足校本的真实研究、指向实践的行动研究、多方参与的协作研究、扎根教学的微观研究这四个原则,从宏观层面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学校层面学校教育科研体系的构建以及学校科研队伍建设这样一个“铁叁角”探讨研究型学校建设的新思路。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学校发展的实践提供些许参考,为研究型学校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学校发展提供操作范式、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钟志明[9]2008年在《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所有学校的重要选择。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也不例外。但是,需要关注的是,当前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存在着诸如全体参与缺乏、实际实效偏低、研究动力不足、研究内容片面等许多失衡现象。而且,这种状况与我们对校本教研之理论研究的现状相关。对此,本文在校本教研的研究视角上尝试新的转换,以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J市农村D小学为个案,用生态系统的理念为思维视角去观照和审视复杂的校本教研现象和过程,将校本教研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在把握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深入透析其现实的生态失衡之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构建生态优化的校本教研系统。论文第一章首先提出了问题,主要在简要指出现实的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存在失衡现象的前提下,结合校本教研理论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从生态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论文第二章对生态系统及其运行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确立了本论文的思维视角,接着对校本教研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内在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全面地透析和阐述。论文第叁章以J市D小学的校本教研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地问卷调查、深入地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D小学现实的校本教研生态进行全面透析。主要从校本教研生态系统的外部关系、内部结构和自我关系等角度对其进行描述,并对其中的失衡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析,为本研究提供了立论的现实依据,确定了研究价值。论文第四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在现实背景下构建优化的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生态系统的可能性途径。然后,从学校管理的层面提出了若干构建对策。
谢翌[10]2006年在《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文中研究表明教师和学校是教育变革的关键,无论哪一层面的变革,最终都要经由学校和教师来实施。因而,了解学校文化变革和教师改变中的动力因素非常重要。相关研究表明,教师信念是学校文化中的深层指令,它像“幽灵”一样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实践,同时,又被学校文化所影响,因此,理解、控制和重建这一“幽灵”成了学校优质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国内外研究成果显示,以往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了教师的教学信念,而对于学校教育实践中其他对象的信念有所忽视。由于教师的活动并不仅仅限于课堂,他们的信念游走于学校的所有活动当中,并影响着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所以超越教师教学信念的研究,关注教师对于教育整体各个方面的信念,也就成为了教师信念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认为,教师的教育信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关于学校愿景的信念;关于学校教育活动(如课程、教学、德育、科研、评价、管理等方面)的信念;关于教师自我的信念;关于学生的信念;关于社会和家庭角色的信念;关于学校未来发展的信念,等等。为了了解新课程实施、学校变革和教师改变的成功条件和困难,本研究从教师教育信念入手,选取了一所普通中学N为个案,采用访谈、听课、学生自由作文、文件分析、问卷调查、临床情境诊断等质化的研究方法搜集资料,从多位教师重复较多的语言和实践中找出N中所运作的主要信念。通过比较这些信念,建构了N中教师信念的主要结构。然后将这些信念与新课程以及目前教育变革中的一些主要理念进行比较,藉此了解中学教师在实施学校变革和自我改变时需要转变和坚持哪些信念,会遭遇到哪些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信念的一般结构。研究发现,“考试成功至上”的信念是N中的“幽灵”,决定了其消极的学校文化。N中运行着两种对立的文化:停滞文化与进步文化,学校的矛盾表现为两种文化的冲突。这种文化冲突的根源还在于教师信念之间的冲突,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关于“管治为先,教学跟上”与“科研兴校,自主发展”的愿景之争;二是“分数和控制”与“自主发展”成了学校中不同教师群体所关注的重要目标;叁是教师关于自我形象的定位:“权威-控制”与“亦师亦友”的角色信念的对立;四是关于学生的差异的信念:“差异即问题”与“差异即个性”和“科学对待差异”。因而学校所运作的信念体系总体上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存在着两种相冲突的信念体系,从而导致了冲突的学校愿景和学校文化;二是学校教育的真实目标被窄化为分数与纪律,从而忽视了具体个体及他们的具体需要。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学校要把“理解并控制学校教育中的幽灵”作为学校文化重建和教师教育的基点。在新课程实施和学校文化变革中,需要帮助教师反思他们固有的经验与教育信念,同时,调适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教师的教育信念。学校同时应从学校文化的建设方面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学校的改进和教师专业方面的发展,形成自主的教师专业文化。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从元情感和教师文化入手,重建教师信念;需要重建教师关于“科研、德育与教学”叁者整合的学校愿景;重建关爱每一个具体个体的学校课程愿景;重建教师角色的信念,让每一个教师成为学校的领袖,建设领导者共同体;超越“学科教研”,走向“学校科研”;建构“田野—书斋”理论,形成大中小学协作共同体。总之,学校文化与教师信念之间是相互影响,互为改变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个案研究[D]. 孙丽英.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 校本教育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熟境界[D]. 缪剑峰. 福建师范大学. 2001
[3]. 校本教育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熟境界[J]. 缪剑峰.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2
[4]. 关于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研究[D]. 周翠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 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策略的研究[D]. 苗露.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6]. 中小学校本教研有效性研究[D]. 夏英. 南京师范大学. 2006
[7]. 论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问题与对策[D]. 李季.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8]. 研究型学校的基本特征及构建策略研究[D]. 周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9]. 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D]. 钟志明.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10]. 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 谢翌. 东北师范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