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新课改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以往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也都开始一一暴露了出来,文言文教学也是如此。从以往的教学措施来看,教师们大多选择让学生以重复性的背诵和单调的文字翻译记忆为主,缺少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和新课改所提倡的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并不相符,这就使得教师们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在与其知识点琐碎,并且往往较难理解,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放弃的想法。因此,教师要针对其特点,通过朗读、自我翻译和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
一、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熟悉文字
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好文言文教学,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多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来熟悉文言文内容及其含义。文言文由于成文年代比较久远的原因,不论是行文习惯还是文字含义都与学生们所用的语言有不小的区别,这就使得学生必须要先弄懂这些文字的含义才能够接着往下学习。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来完成。通过大声的朗读,学生能够在脑海中逐渐建立起对文言文中断句、发音等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对基础文字知识的记忆,为理解文言文做好准备。
比如,在《咏雪》这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注释进行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断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在学生进行了朗读之后,通过断句的熟悉,对于文章的大致含义也就了解地差不多了,而通过这样的朗读,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语感,建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对于学生理解新的文言文有着不小的帮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鼓励学生翻译,提升文章理解能力
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好文言文教学,教师还要改变一下文言文教学的方式,不再直接告诉学生文章的释义,而是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着对文章进行翻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对于文言文整体释义的教学是重中之重。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是直接告诉学生最终答案,学生只需要进行背诵就好了。然而这样一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被极大地压制了,还很容易在不断重复的记忆中丧失掉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试着去自己进行翻译,促使他们主动地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进而真正锻炼出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了朗读之后,就可以让他们尝试着根据课本上给出的文字释义将整平文章翻译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针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这句话,学生就尝试着翻译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而教师在学生进行了翻译之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纠错和完善,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锻炼了能力,对文言文的释义也会印象更加深刻。
三、结合信息技术,提供文章相关知识
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好文言文教学,教师也要学会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以此来为学生提供关于文章及作者背景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一项任务就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中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时代相聚较远和内容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往往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师就要用信息技术找到文章创作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能够从这些背景资料中获取一些帮助,从而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
比如,在《陋室铭》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下刘禹锡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从作者角度出发去揣摩文章的含义。当时刘禹锡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通判,又被当地知县欺压,半年里强迫搬了三次房子,一次比一次小,无奈、愤懑等情绪交杂才有了这篇传世名篇。而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学生再去通读文章,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和清高,对文章也就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好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先进行朗读,熟悉文章的断句、字词;然后要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进行翻译,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则要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参考文献:
[1]李欣男.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65.
[2]赖蓉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初中文言文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43.
论文作者:蒋征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文言文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文章论文; 教学中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