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中年级学生爱上阅读论文_黄春莉

浅谈如何让中年级学生爱上阅读论文_黄春莉

黄春莉 广西百色市第一小学 533000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 “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阅读习惯 优化方法 中年级 形成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129-02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生能选读自己喜欢的书;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别人;养成每天看书或读报的习惯,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20分钟,阅读总量达到10万字左右。”要让他们喜欢课外阅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使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采取以下切实可行的小学生实际的方法让学生在对阅读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愿读、乐读、悦读的过程。

一、创设阅读环境,催生阅读兴趣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孩子们的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孩子们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教室的一角安排了一个阅读角,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挑选翻看。创设了一定的物质环境后,良好的心理环境也应注重,不强制他们看这本或那本,也不规定长时间的阅读,让他们随时凭着自己的兴趣、需要、爱好去阅读。现在,在“读书时间”走进我们班,你会发现:全班同学都静悄悄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读手中的课外书;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个干部出来组织大家,是书把大家紧紧地吸引住了。在家里,我希望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读书气氛的家庭环境,家中随处可以看见书的踪影;还要在家中专门安排一个安静的角落,如小书房;还要每天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如在临睡前让孩子进行一定时间的阅读;还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闲暇之时看书阅读,让孩子从现在起受到熏陶,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而对书籍产生兴趣,让阅读活动成为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像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在家中的阅读养成需要家长的配合,这对家长来说是要付出一定精力的,尤其对一些不爱看书或识字不多的家长特别困难。我就送给家长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精选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法国有句谚语:“在铁铺里训练,人就变成一个铁匠。”就是一个很好的回答。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尽早接触书,越早、越多接触越好。从一接班,我在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上发起了一个倡议:让书成为孩子的朋友吧!我希望家长们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要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一些儿童读物,精心地为孩子选购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或者去图书馆借阅,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还有益于培养孩子经常读书和爱护图书的习惯,这将使孩子一生受益。我也为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开了书单,我选择的书都是符合儿童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发展、有益于增知启智的,如《安徒生童话选》、《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等。此外,我每个周都会利用一节语文课给孩子们读一个绘本故事,介绍一本好书,绘本故事精彩故事情节和精美的图案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孩子们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自然就激发了孩子的阅读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不久,孩子们的书包里除了教科书,还多了各种各样的课外书籍。我知道孩子们的阅读时代开始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交流读书感受,激活阅读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通过开展“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背诗会”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最后对阅读充满兴趣,真正做到:一天无书不欢。学校每周安排了两节阅读课,我就充分地用好这两节课。如开展“讲故事比赛”,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听故事比对读故事的兴趣大,我便结合语文教材,经常召开各式各样的“故事会比赛”。我在教《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布置了作业:找关于青蛙和小蝌蚪的故事,然后挑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做好准备,在阅读课上来讲故事,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讲。那节的阅读课,气氛热烈,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台讲故事,通过语言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惟妙惟肖地表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我还举办“诗歌朗诵比赛”,其实也就是儿歌,但是孩子们都是认认真真对待。就算是一篇相同的儿歌,每一个孩子都会演绎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感情、不同的语调来表达自己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我还组织“背诗会”,看谁背得多。因为考虑到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孩子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所以我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看谁上台背得最多。有一次,一位同学上台一口气背了十几首诗,大家给他直鼓掌,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每一次活动好后,孩子们总会问我:“老师,下一次我们活动什么?”是啊,每一次的比赛,何尝不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呢?

四、联系课堂教学,升华阅读兴趣

利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也就是说使课外阅读增“值”。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与丰富,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这样不进保护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价值。

五、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中年级孩子读书,不是一下子就能把书读好的,一遍、两遍读不好,要鼓励他们再读,表扬、鼓励、信任和期待是促使孩子读好书的法宝,是促使孩子上进的法宝。同时,要学会赏识,及时评价,孩子在读书过程中,我相机指导,及时评价,对读书读得好的孩子,要及时把他们好的读法向大家推广,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品尝自己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读得不太好的同学,要多给他们信心和力量,要相信他们会把书读好的,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他们读好为止。因为我知道任何一个孩子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作为一个教师,评价艺术的真谛就是敏锐地发现和真诚地肯定他们的点滴成功,小心地呵护他们的学习欲望,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使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我通常的鼓励方法就是奖给他们一张五角形的小红贴纸,可别小看了这张贴纸,孩子们经常聚在一起比比谁的五角星多,于是少的同学憋着一股劲,更加努力,希望争取更多。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让孩子们阅读中充分地触摸语言,品位语言,内化语言,进而丰富积累,积淀语感,接受熏陶,体验到阅读的兴趣。我们要像教婴儿走路一样,对孩子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增强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这种培养是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是因人而异的。孩子们在这种风气中相互感染,形成良性循环。应该说,这是“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因为关注情趣比关注知识本身更重要。

古人曾云:“开卷有益。”事实正是这样,读书愈多,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书籍促进人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所以,我们要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变成真正的悦读!

论文作者:黄春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让中年级学生爱上阅读论文_黄春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