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 重庆 400016)
【摘要】 目的:探讨体位指导对活跃期初产妇胎位异常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4~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活跃期胎位异常初产妇50例作为常规组,采取平卧体位。将2015年4-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活跃期胎位异常初产妇50例作为干预组,采取体位指导。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干预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常规组,人工徒手转胎方位例数少于常规组。结论:体位指导有助于活跃期异常胎方位的纠正,减少医疗干预,促进阴道分娩。
【关键词】 体位指导; 活跃期; 胎位异常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325-02
自由体位是指在产妇取坐、立、跪、蹲等自觉舒适的体位,避免平卧。研究表明[1],自由体位对发挥产妇内在生理因素、促进产程进展、增加产妇舒适度和身体自我控制意识,保障胎儿安全,发挥着关键作用。1996年WHO[2]出版的《正常分娩监护适用手册》中将自由体位分娩列为有用的、鼓励使用的措施。我国学者对自由体位的临床应用也进行了探索,效果明显[3-5]。笔者对100例活跃期胎位异常初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地收集2014年4~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活跃期胎位异常初产妇50例作为常规组,将2015年4~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活跃期胎位异常初产妇50例作为干预组。纳入标准:足月单胎、头位、身高≥150cm,骨盆各经线在正常范围,活跃期胎方位枕横位或枕后位;估计胎儿体重<4000g,无精神及沟通障碍。两组产妇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产妇孕期未接受自由体位知识或培训,活跃期胎位异常取平卧位,持续胎心监护。干预组产妇活跃期胎位异常采用体位指导,以枕后位为例:(1)同侧侧卧位:产妇取侧卧位双髋和膝关节屈曲,双小腿之间放个枕头,或者上面腿抬高或支撑架支撑,面向胎儿侧躺,胎背“指向床面,这样会促使胎儿从枕后位转向为枕横位。(2)对侧侧卧位:产妇取侧卧位,下面的手臂置于身体后面,上面腿屈曲90°以上,下面腿伸直,身体部分向前。“胎背朝天花板”,如果胎儿是右枕后位,产妇应该面向左侧躺。重力会带动胎枕和躯体转向右枕横位。然后转向右枕前位。(3)开放式膝胸卧位:产妇双膝和前臀着地,胸部紧贴床板臀部高于胸部,前臂支撑起身体重量,双大腿与躯干夹角>90°。由于重力作用使衔接的前(后)不均倾位胎头退回骨盆转成均倾位或其他位后再重新入盆。(4)蹲位让产妇双脚平放在地板或床上,同时有同伴或者栏杆协助,或用其他方法维持身体平衡。增加了骨产道径线,有利于矫正胎儿异常胎位。
1.3 观察指标
(1)分娩方式:查阅常规组产妇病历,统计该组产妇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例数与干预组产妇阴道分娩、剖宫产例数相比较。(2)统计两组人工徒手转胎方位例数并进行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
干预组经阴道45例,剖宫产5例,剖宫产率10%,常规组阴道分娩30例,剖宫产20例,剖官产率40%,两组剖宫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人工徒手转胎方位例数比较
干预组人工徒手转胎方位10例,人工徒手转胎方位率20%,常规组人工徒手转胎方位39例,人工徒手转胎方位率78%,两组剖宫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1)对产妇体位指导有利于纠正活跃期胎方位异常,鼓励产妇多活动,将分娩球、坐式马桶等工具对产妇进行积极的帮助和支持,卧位、趴位可有效增加骨盆径线[6-8];站立位、坐位,有助于胎儿纵轴与产轴相一致,借助胎儿重力、地心引力和子宫收缩力的合力作用,有利于胎头在骨盆内旋转下降,促进自然分娩[9-16]。(2)体位选择的原则是保障母婴安全和满足产妇需求。没有一种体位对于任何情况和任何时间都是最合适的,具体采取哪种体位要依据产妇与胎儿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体位,要鼓励产妇尝试更多的体位,不能长时间没有明显产程进展的情况下保持一种体位。
【参考文献】
[1]张依妮,郭洪花.不同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应用的研究进程[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81-283.
[2]零恒莉,潘茹,杨晓娅,等.第二产程产妇自由体位分娩效果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20-22.
[3]黄海燕,郑红雨.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的分娩体位对母婴影响的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13):2443-2444.
[4]祁志宇,韩萍.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5,37(7):1000-1003.
[5]吴俊芹,刘喜荣,张宏玉.手膝位分娩用于头位难产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1):5068-5070.
[6]郑雨阳.自由体位分娩在第二产程的应用效果评价[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11(6):155-156.
[7]陈霞群,张卫社.自由体位对活跃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9(26):14-20.
[8]颜华英,孙香玲,范如珍,应绍红.孕妇生产过程中坐位体位指导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4,2(6):125-128.
[9]黄建辉.改良自然分娩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4):11-13.
[10]张凤玲.自由分娩体位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12(26):84-86.
[11]朱华英,徐玲娣.膀胱截石位与四肢着床位处理肩难产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2):156-157.
[12]梁燕运,梁瑜,苏日莲.不同体位分娩处理肩难产36例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2(1):90-91.
[13]谭红彤,孙亚莲,蒙萍,刘惠桃,卢德梅.自由体位分娩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3,5(18):323-324.
[14]张松涛.血清尿酸水平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充盈压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4,36(4):527-528.
[15]赵雅琳,姚宇.舒张性与收缩性心力衰竭N末端心房利钠肽前体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8):722-723.
[16]黄国鹏,安素.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老年心力衰竭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9):698-701.
论文作者:袁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体位论文; 产妇论文; 胎位论文; 初产妇论文; 活跃论文; 异常论文; 胎儿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