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美模式”在中学地方美术教学中的应用_美术论文

“创造美模式”在中学地方美术教学中的应用_美术论文

“创美模式”在中学乡土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土论文,美术论文,模式论文,中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69(2006)01—0031—03

课程资源是在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空间分类,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其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因为我国贫困地区大部分在偏远农村,一般中学的校内课程资源不能和富裕地区相比,校外也不会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以供利用。所以,为了达到新课程中学美术教育目标的要求,只能在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上下功夫了。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画家或美术工作者,而是使他们成为懂美、爱美、能够创造美的合格公民。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美的过程。须知,贫困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课程资源方面显然没有优势。但从课程资源方面看,即使是贫困地区的中学,其乡土课程资源也是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

乡土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美术属于本民族的本土文化。呼唤乡土美术教育就是要加强民族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建立相应的乡土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模式,规范和发展乡土美术教育,这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中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学乡土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中学乡土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模式——“创美模式”,并对此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中学乡土美术教育的现状

乡土美术教育的关键是要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并赋予其时代精神。要研究乡土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模式。必须首先解我国中学乡土美术教育的现状,通过广泛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中学乡土美术教育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学生对乡土美术教育和课程开设的意义认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二,教育者未认识到乡土美术资源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更未认识到地方文化对本专业建设的优势与特色作用;其三,中学乡土美术教育在整体教学方法上较为单调,未能体现出该课程的教学特色;其四,在本课程教学方面投入的经费不足;其五,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还停留于对乡土美术形式的借鉴,无法运用理论与原理去进行创作上的拓展。

虽然经过近几年来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学美术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我国中学美术教学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加强乡土美术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乡土美术,受到本土艺术的熏陶,在加强其民族素质教育的同时,并使之不断适应当代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二、中学乡土美术教学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如何建构中学乡土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模式?查有梁教授在他的《教育模式》一书中指出:“模式”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的要点是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基本特征,进行合理分类。“教育模式”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抓住特点,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作简要概括,以提供教育实践选择;另一方面,对教育实践的经验作概括,抓住特点,则可得到个别的教育模式,以丰富教育理论。前者主要应用探索性的演绎法,后者主要应用探索性的归纳法。[1] 我们对乡土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就是在素质教育观念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相应的乡土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模式,有利于研究乡土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导中学乡土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实践,把握乡土美术教育的整体,推动和加强乡土美术教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影响力,提倡本土文化、保存和发展本土文化和艺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构乡土美术的素质教育模式时先要确立教学的目标。乡土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打破乡土美术传统的教育方式——家庭或师徒的言传身教的文化传承模式,更重要的是要保留和发扬各地区独特的乡土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本土的文化艺术和继承、发展、创造乡土艺术的新的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学习乡土美术中的文化艺术,吸取传统民间工艺的经验,从学习和实践中领悟知识;注重学生的相应学习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双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力;注重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建立乡土美术课程学习小组,培养合作学习和尊重他人的精神;注重启发性,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做笔记、写读书报告、搜集资料等,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成就感和自学精神,对未来的工作和人生观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上述基础之上,我们可以着手建构中学乡土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模式——“创美模式”。

创美模式由三个阶段连贯组合而成:知美→立美→创美,在这三个阶段中,我们要着重强调对学生的创美意识的培养,即通过“知美→立美”,最终达到“创美”的根本目的,也即达到了乡土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首先,创美模式中的“知美”就是让学生知道乡土美术的美、发现乡土美术的美、理解乡土美术的美的根源,即认识乡土美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知道它的基本特点,知道乡土美术相关的艺术史及其他相关的艺术知识;其次,“立美”就是通过知美的过程后建立欣赏美、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并提高中学生的审美素质,即对中学生进行文化形态的审美教育;最后,“创美”是乡土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美、立美而后创造美,即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创造新的美,“让学生在审美创造活动中逐步地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创美模式”的中心任务,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让学生掌握以整个知识结构为背景的认知方法,善于幻象,敢于猜测,既会形象思维又会逻辑思维。在“创美”的实践活动中摸爬滚打,逐渐形成自己的“创美”能力。

中学乡土美术教学“创美模式”的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但不同的教学形式下的创美模式的教学重点不同。

(一)技艺——表现型的乡土美术教学

“技艺——表现型的乡土美术教学”,主要是手工劳作,是对乡土美术技艺的模仿,对本土美术的表现或再现。创美模式在“技艺——表现型的乡土美术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情趣的导入和经验传授为中心进行教学,即通过教师的指导技艺、聘请民间艺人示范教学和乡土美术的示范作品的展示,将传统手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直接了解乡土美术主要的技艺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神秘的传统手艺和有自身特色的乡土美术发生兴趣,并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的操作和锻炼,逐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乡土美术技艺及其表现形式,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学生可以自己利用学来的技法动手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加以展示,这样就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的是方法,培养的是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教学时可边练习边讲授,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同时还应该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作适度的个别指导,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有系统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和保障教学的品质。

在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中,从小就会对学生进行传统印染、插花等有民族特色的技艺教育。我国的中、小学现在也有剪纸、泥玩等,还有一些学校根据当地的乡土文化开设相应的乡土美术课程,这些技艺不单单是开发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最佳的“乡土情感”延伸的艺术教育方式。

(二)欣赏——活动型的乡土美术教学

在“欣赏——活动型的乡土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学的原则,注重分析、讨论、归纳,使学生尽可能获得完整的知识,通过欣赏和了解乡土美术的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在欣赏中学习和认知乡土美术;第三,欣赏教学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形式、表现技巧等进行讨论,深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乡土美术特色及其与社会生活、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认识和比较各种美术的表现形式,从描述、比较和分析中学习,同时还要认识生活环境之美;第四,欣赏教育缺少不了户外活动教学,要为乡土美术教育创造一个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甚至家庭环境在内的教育场所,让学生在这种大的环境中受到乡土美术的感染和熏陶。这些教育场所很多,包括当地的民俗或文物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中心、传统和现代标志性建筑(例如安徽省的徽派建筑、周庄和同里的水乡建筑等)、传统的民间工艺展示(例如剪纸、年画、泥人、手工蜡染和扎染、唐卡、各地各民族的刺绣、壁画、雕刻、等等),还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性的各种有地域色彩的节日活动(例如贵州苗族的姊妹节、傣族的泼水节、山东潍坊的风筝节等等)。户外教学往往总能在孩童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乡土环境里从事户外教学无疑是培养乡土情感的有效途径;第五,要利用各种教学的先进技术手段和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即不但要进行课堂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的操作,更多的是通过各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图片投影、网上教学等多种形式。这种鉴赏形式的乡土美术教育,必须是存在于学生的欣赏、游览和教师的点拨之中的。这里,通过乡土美术欣赏课程,使学生获得认识相应的乡土美术的理论知识。

(三)综合——探索型的乡土美术教学

“综合——探索型的乡土美术教学”是在学生“知美”、“立美”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创美”,探索并开拓新的艺术形式,将继承和发展乡土美术。创造新的美的形式指的是在原有的乡土美术的基础上的创新,脱离了乡土这个地域性,“创美”也就失去了其发展的土壤,也就失去了个性,乡土美术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和探索形式的乡土美术教学是将已有的技能和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创作中去。这要求我们注重三点:第一,在综合和探索型的乡土美术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技能知识进行创作,对一项或几项乡土美术形式进行实验性的探索;第二,乡土美术教育的创造要与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相结合,要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当中去。陕西的户县、凤翔等地,就极好地将当地的民间手工艺,包括农民画、剪纸、皮影雕刻、泥塑彩绘、缝布和刺绣等作为当地艺术产业结合旅游业一同发展,发挥民间艺术资源的优势,与现代的经济运作方式和审美需求相结合,使这些手工艺术成为沟通世界的媒介。通过经济的刺激,推动了旅游业,也推动了乡土美术的发展,拓展了更大的审美空间和经济空间;第三,在加强对乡土美术作品创新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对乡土美术理论的研究、探索与创新,乡土美术是不断发展的,乡土美术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理论的积累,作为乡土美术的专业教育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积累创新的经验,不断发展乡土美术。

创美模式为乡土美术教育提供了理想的素质教育模式。首先,它遵循了一般教学模式的规律,与现代的素质教育模式不冲突;其次,它是基于乐学乐教基础上的一种新模式;其三,这种模式不是一种僵化不变的模式,它总是在变化中不断发展的,因为乡土美术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模式只能顺应其发展而不能阻碍其发展。但是,创美模式的顺利实施还需要的保障是:专业教师自身的思维方式、价值尺度、审美素质、情感意向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应跟上;乡土美术课程应分阶段、层次,要因地、因校制宜并具有前瞻性;另外,乡土美术教育还要有固定的经费作保障。这些对乡土美术教育的顺利实施缺一不可。

三、我国中学乡土美术教育的展望

“中学乡土美术教育创美模式”是一种理想的素质教育模式,但是,不能把这种模式僵化,随着人们对乡土美术课程的重视和教育实践的深入,乡土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模式也将日趋完美。同时,我国民族教育对内必须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主要是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或特色融入到学校现有的课程之中,以体现文化多元的观点。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面对新的问题与挑战,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必须通过“本土化”、“中国化”来完成外来的多元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相互沟通与融合。

总之,通过传统的本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在“扬弃”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而这些意识与能力又是浸染了本民族、本土文化精神与特色的,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中国人”的,他们将来或许“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也就是说,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其深层次的东西仍是本土的、民族的。这样,他们才能带着中国的印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文化的多元化。否则,文化统一,什么民族的、本土的、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将不存在了。这也正是“中学乡土美术教育创美模式”实施的根本目的和真正意义之所在。

收稿日期:2005—10—05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子课题“乡土美术与学校美术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FLB011408。

标签:;  ;  ;  ;  ;  ;  ;  

“创造美模式”在中学地方美术教学中的应用_美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