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杰 青岛福州路小学 266000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153-02
音乐课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下面我将结合《音乐小屋》和《喜鹊钻篱笆》这两节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课,围绕着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材的挖掘来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变“组织教学”为“创境激趣”
音乐课的情境教学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声音、图画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音乐小屋》中最初感受音乐我是这样设计的
初始教案修改教案
1.听门铃声
2.听歌曲中出现了几次门铃声。
3.随音乐模仿按门铃的动作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听辨铃声,以及铃声出现的次数1.听门铃声,随音乐模仿按门铃的动作。
2. 老师结合柯达伊手势带领学生模唱铃声。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听辨、模仿门铃声,在按门铃的动作中,解决门铃声的音高。
感悟一:把音乐的耳朵还给孩子。
(二)变“讲授知识”为“自然生成”
以《音乐小屋》的认识反复跳跃记号为例:
初始教案修改教案
1.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两遍不同之处(第二遍最后的“叮咚”)
2.老师讲解反复跳跃记号
设计意图:巩固音乐知识第三种门铃声的变化
1.学生完整唱两遍歌曲后,老师直接加动作唱最后的“叮咚”。
2.引导学生加动作模唱第三种门铃声。
设计意图:于聆听中无形强化音乐知识,将知识技能自然生成。
感悟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三)变“学起来”为“玩起来”
音乐课应提倡愉快教学,要让学生在愉悦和游戏之中学习知识,从而获得审美情感的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音乐小屋》拓展欣赏《三只小猪》我是这样设计的:
初始教案修改教案
拓展欣赏《三只小猪》
1.听《三只小猪》主题旋律
2.学唱主题旋律
3. 老师示范动作学生跟音乐跳舞
4.完整欣赏音乐
当听到主题旋律的时候一起随着音乐唱一唱。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熟悉歌曲主题旋律。拓展欣赏《三只小猪》(播放课件)
1.出示三只小猪图片
2.播放三只小猪视频
3.老师范唱主题旋律
4.师生合作唱主题旋律
5.模仿小猪的动作来唱一唱
6.完整欣赏《三只小猪》
听到主题旋律的时候模仿小猪的动作唱一唱(放手让学生大胆表现)当主题音乐发生变化的时候跟老师一起做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听辨、表演唱音乐主题,增加音乐趣味性,使学生快乐的学习音乐。
感悟三:把音乐的乐趣还给孩子。
(四)变“怕学生出错”为“怕不出错”
最初上课的时候学生说出我预设的答案我就马上进行下一个环节,在唱歌环节也是以完成教案为目地,而忽视了学生是否学扎实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也不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唱的总是有欠缺的地方,这个时候张老师说:“你要大胆的让孩子说,不要怕他们说的和你想的不一样,很多课堂的生成就在这一瞬间。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仅学生要认真,老师也要认真,认真的关注学生,沉下心来,如果学生没有做到,不要紧,再来一遍,让学生听准、唱准!”赵筱樨老师也和我说:“歌唱教学就是要扎扎实实的唱好歌,把每一个音唱准,唱扎实了再进行下一步。”随着在平日教学中的用心积累慢慢的我不怕学生说错、唱错,事实上,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
感悟四:把自主表现的权利还给孩子。
二、变“范本”为“信息”,挖掘教材资源
(一)多听多唱,走进教材
诗人陆游说过:“一读再读至十百读,乃见其妙。”。我们区教研员张老师在多次教研中说,我们要教给孩子一首歌,自己先要多唱,对音乐的每个乐句每个音符细心揣摩,反复体悟。当我在备课中黔驴技穷想不出好办法的时候,我就唱,大声唱,很教学的点子就是在唱中迸发出来的,例如,音乐小屋学唱歌曲之后原来设计的是打击乐器的伴奏,但是一直感觉歌唱教学没有亮点,在有一天下午试讲之后在办公室唱,萌生了加上二声部的想法,最初是想加平行二声部,因为难度太大,趣味性不高,马上就否定了这个方案。通过不断地唱、听,调整;最终呈现的是这种活泼调皮的门铃声:红色的部分是和一声部一样的旋律,绿色的部分是我的创编。
(二)做好“加减法”,试讲很重要
运用怎样的课堂教学手段解决知识点,要在教学实践中筛选适合学生的方法。首先先根据自己学生的做好预设,不断地做“加法”,先把自己的很多的想法加上,做了这些加法,然后就在教学实践中检验这些环节适不适合学生,再做一做减法。在试讲的过程中,总会遭遇到想像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现象,有的环节我觉得学生会很喜欢,演唱表演的情绪会高,结果学生并不买账。比如在《喜鹊钻篱笆》中就遭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原来设计的是前两句的轮唱,(放课件)自己唱着觉得挺美,学生应该能唱好,结果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首歌曲又是彝族语言学生驾驭起来就有困难,课堂效果不好,于是我就减一减,改成只有第一句轮唱,(放音乐)这样学生和老师一起轮唱降低教学难度,教学效果还好很多。
(三)跳出文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二次创作”,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才能让教材充满生机与灵性。比如《喜鹊钻篱笆》中“哟”的运用,从开始的节奏练习到演唱,一直让学生一起喊出“哟”,再到彝族舞蹈中“哟哟哟哟”的唱、跳,最后“哟”二声部的伴唱,一直让学生玩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彝族风情,很愉快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当然,教无定法,以上仅是自己的一点教学感悟,一节好课要经过很多遍的打磨,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
论文作者:杜志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门铃论文; 小猪论文; 自己的论文; 动作论文; 三只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