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政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_高考论文

高考加分新政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分论文,新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高考选拔人才制度的一项重要配套政策,高考加分政策近年来被严重异化,严重损害高考公平,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和弄虚作假现象屡禁不止,引起社会公众尤其是学生及家长的强烈反应。为了促进高考加分政策本质的回归、进一步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和维护高考公平,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新一轮改革(以下简称新政)。新政规定大幅缩减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荣誉称号及体育和艺术特长等鼓励性高考加分项目,并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以严格规范加分政策实施过程。

       新政的出台引起全社会广泛热议,公众对其褒贬不一,认同和争议共存。新政的实行与高考公平紧密相关,学生及家长的态度及意见是其能否实行、该如何实行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针对“新政能否促进高考公平?”、“新政是否健全?”等问题,笔者对湖北省2市的部分学生及家长进行调查,对所得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新政的进一步完善做出有益探究。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湖北省的学生及家长。将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从武汉市、黄石市的A校、B校、C校、D校四所学校抽取学生和家长作为样本。武汉市、黄石市历来都是湖北的教育强市,A校为省级示范高中,B校为市级重点高中,C校是区级重点高中,D校为普通高中。选择两市四所综合实力有差异的高中部分学生及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得出的调查结论具有一定普遍性。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学生320份,家长8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其中学生314份,家长72份,有效回收率为96.5%。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是关于学生及家长对高考加分新政的整体态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对改革的关注度;对新政的认同度;对新政影响的预估以及新政是否需进一步完善。

       (三)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对调查所得数据在spss for windows(11.7版)上进行录入及相关的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及家长十分关注新政

       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学生及家长对此次改革知情,只有20%左右的学生及家长表示不太关注(详见表1),可知,学生及家长十分关注高考加分政策改革。

      

       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学生及家长对新政的关注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学校的学生与家长对高考加分新政的关注度有显著差异,学校综合实力越强,其学生及家长对高考加分新政的关注度越高(详见表2和表3)。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综合实力与学生学业水平紧密相关,学生的学业水平越高,学生及家长对高考的关注度与期望值就会越高,学生及家长对高考的关注度与期望值越高,其对与高考密切相关的加分新政的关注度也就越高。

      

       (二)学生及家长相当认可新政

       此次高考加分政策改革主要对高考加分项目以及监管机制两个方面做出调整。调查结果显示,79%的学生及家长整体上认同新政策,9.3%的学生及家长“不置可否”,仅11.7%的学生及家长不太认同(详见表4)。

      

       在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建立严格监管机制这两个主要改革内容的调查中,均有超过60%的被调查者持认可态度。由此可知,学生及家长相当认同新政策。大多数学生及家长对缩减加分项目比较认同主要是因为多数学生须要凭借自己的实力裸考才能获得进入大学的机会。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杜绝暗箱操作和加分资格造假等现象,有利于维护公平的高考竞争环境,保证多数人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学生及家长对新政的整体认同度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学校的学生及家长对新政的整体认同度的差异也不显著(详见表5和表6)。

       (三)加分项目认同度存在差异

       学生及家长对改革调整的加分项目认同度包括两方面:分别是对取消加分项和对保留加分项目的认同度。通过比较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及家长对这些加分项目的认同度有差异(详见表7)。

       1.对取消的加分项目认同度不同

       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学生及家长对取消的加分项目的认同度存在差异。学生及家长对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和省级三好学生和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的认同度高于取消奥赛及科技类竞赛加分。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省级三好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和体育特长生的评判标准模糊不清,荣誉和特长称号的含金量有待考证,并且各省的评定标准不一,跨省招考的公平难以保证。由于缺乏监管,上述加分资格在省级认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奥赛和科技类竞赛衡量标准较公开透明,加分资格认定过程出现腐败现象较少,此类竞赛国家级奖项获得者只有具备较强实力并经过层层选拔才能够获得加分资格。

      

      

       调查数据还显示,学生及家长对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的认同度略高于取消奥赛加分的认同度;学生及家长对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的认同度也略高于取消三好学生和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表现加分的认同度。前者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奥赛项目主要是数学、物理、化学等高中学科,而科技类竞赛中一些项目例如“三模三电”适应学生范围窄,有些家境优越的学生甚至通过报班进行短期培训就可参加比赛获奖,相较而言,奥赛获奖的投机性更小,也就是奥赛比科技类竞赛对人才的选拔性和科学性更高,奥赛更能获得社会公众认可。后者的出现是因为中国人传统的、单一的德才观和特长生投机行为。一方面,多数人主要从学生的才能和品德两个方面来评价学生,在体育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不像学习或品德表现好的学生那样容易获得认可。另一方面,面对高考竞争,很多学生企图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大学而进行长期训练,体育特长生是否真有特长令人质疑。

       2.对保留的加分项目认同度不同

       数据显示,学生及家长对保留的加分项目认同度差异较大。他们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认同度最高达72.3%,对侨眷及台湾籍考生加分的认同度最低仅42.3%,而对退役士兵加分和侨眷及台湾籍考生加分的认同度均不过半(详见表8)。

      

       由于历史、文化及经济发展状况,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较为滞后,学生及家长对少数民族学生加分认同度较高是基于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实情的考虑。烈士为国家做出牺牲,给予烈士后代一些优待,学生及家长在情感上可以接受。学生及家长对表现优秀的退役士兵及侨眷和台湾籍考生加分的认同度较低,主要因为政策性加分旨在对弱势群体给予适当照顾,而上述人群并不属于弱势群体,给予他们加分,学生及家长不能够充分地理解。

       (四)改革将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关于新政施行可能产生的影响调查中,超过半数学生及家长认为新政将在降低“奥赛热”、杜绝加分资格造假、促进高考公平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详见表9)。

      

       1.一定程度上降温“奥赛热”

       调查发现,70%以上的学生及家长认为取消奥赛加分项目将对降温“奥赛热”有积极作用。改革前的高考加分政策为鼓励有特长的学生个性发展,给予在中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优先录取、高考加分甚至是保送的资格。这样的鼓励性政策确实选拔了一批具有学科天赋的学生,但其促使奥赛畸形发展,为争取高考加分资格,众多家长将孩子送往奥赛培训班进行高强度训练,损害孩子身心健康,原本旨在发展学生兴趣的奥赛班成为学生通往高校的“捷径”。改革取消奥赛获奖者的加分资格,一部分为加分而进行奥赛培训的学生无疑会退出,由于奥赛获奖者在自主招生时依然享有初试通过优先权,因此,新政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温“奥赛热”。

       2.有效杜绝加分资格造假

       在调查中,88.9%的学生及家长认为新政将有利于杜绝加分资格造假。其中42.5%的学生及家长认为“作用很大”,46.4%的学生及家长认为“作用较大”,只有11.1%的学生及家长认为“作用有限”。改革要求严格管理和监督,加强加分考生资格审核及加分考生信息公示,完善和健全违纪举报、申诉受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强调严肃处理资格造假考生,这将对相关部门和学生及家长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严厉的监管及责任追究制度使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造假腐败行为无处遁形,从而减少甚至是杜绝加分资格造假现象。

       3.进一步促进高考公平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及家长对“新政施行将进一步促进高考公平”表示赞同。一方面,改革要求大幅缩减鼓励性高考加分项目,缩小了加分对象的范围,使得更多的考生在同一个录取标准下竞争。另一方面,加分程序透明化,管理和监督机制更加严格,将有效铲除滋生高考加分腐败的土壤,防止不法加分行为。因此,学生及家长对新政策将进一步促进高考公平充满信心。

       (五)新高考加分政策依然存在争议

       通过调查可知,尽管学生及家长对新政策整体认同度和满意度较高,但新政与他们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学生及家长对新政的争议依然存在。

       1.对取消奥赛加分的公平性争议

       对调查结果的比较发现,学生及家长对取消奥赛加分的认同度最低,32.4%的学生及家长“不太认同”,7.5%的学生及家长则“比较反对”。另一个数据显示,44.3%的学生及家长认为取消奥赛加分对有学科特长的学生不公平(详见表10),由此可见,学生及家长对取消奥赛加分的公平性争议是确实存在的。

      

       争议性意见应该引起改革者的重视。学生及家长对取消奥赛加分公平性争议,具有一定合理性。柏拉图曾说过:“对一切人不加区分的平等即是不平等。”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也强调差别原则。公平是所有公共服务共同的价值目标,也是高考加分政策的重要目标。在教育公平中,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是两个重要维度,其中纵向公平是指能力不同的学生受到差别对待。奥赛获奖者与其他学生相比,在某个学科上能力更突出,给予他们的加分如果得当,并且防止政策执行过程中人为的不公平,就可以认为是合理的差别对待。

       2.对保留的加分项目合理性争议

       调查表明,学生及家长对保留的加分项目有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及家长对在服役期间荣获二等奖后退役及自主创业士兵加分及侨眷和台湾籍考生加分的认同度均不过半,说明这两项加分的争议比较大。上述加分属于政策性加分,给予那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士兵及烈士后代一定支持与优待无可厚非,而高考加分并非唯一的途径,且不利于高考公平。针对侨眷及台湾籍考生的加分,是基于国家统一的考虑,暂且不论学生们是否有义务去承担此类加分可能导致的不公平,加分能否发挥很大作用以实现政策初衷也有待考证。如果加分项目的积极作用有限且易引起一些学生及家长的不满,则该项目存在的合理性须重新定义。

       调查显示,学生及家长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认同度高,但这并不表示满意,仍然有27.7%的学生及家长持保留意见。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及家长对少数民族学生身份的界定标准及加分分值存在疑虑。此类加分在执行过程中,只需要对考生的少数民族身份进行确定。而现实中存在一些与政策矛盾的情况。一方面,对从小生活在汉族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分,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汉族学生不加分,简单以民族为加分标准,不合理;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教育在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对少数民族加分的分值未依据教育发展实情进行调整,欠考虑。

       3.加分项目转移后问题的争议

       在访谈中,部分学生及家长对改革取消的加分项目获奖者在自主招生中依然享有初试通过优先权存在争议。高校自主招生因为存在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的招生腐败而饱受争议,尽管新政补充说明取消的加分项目获奖学生只在自主招生初试优先通过,但并未出台更详细的规定,也未针对高校自主招生对获奖学生的录取工作建立严密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为自主招生腐败、出现新的不公埋下隐患,高考加分导致的不公平有可能转移到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来。高考加分与高校自主招生是当前高考制度的两个重要配套政策,在没有更严密周全的监管制度出台的情况下,学生及家长对取消的加分项目能否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公平合理执行的争议并非毫无道理。

       针对学生及家长的争议,笔者有以下观点:(1)教育公平是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既包括有学科特殊天赋的学生,也包括弱势群体。结果公平和过程公平都是教育公平的追求,合理的差别对待是每一个人凭借自己的优势或努力在政策允许的合理范围内,能够获得接受更好教育的权利,合理适当地对待奥赛获奖者不违反教育公平原则。(2)加分政策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其选拔人才这一本质的回归是必然趋势。结合我国教育发展实情,在一定程度上对贫困地区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等弱势群体进行政策性补偿无可厚非,但加分政策对有特长学生的鼓励是在目前高考制度下对特殊人才选拔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考加分中鼓励性加分与政策性加分不宜偏废。对鼓励性加分的大幅缩减需慎重,高考加分政策不应该仅仅只是充当政治性补偿的角色,它应该是高考选拔人才制度的一个有益补充。(3)高考加分政策改革要维护高考公平正义,更要防止新的不公平出现。对新加分政策实施的各个方面和过程进行严格规范是维护公平,防止新的不公平的重要策略,如何规范取消的高考加分项目在自主招生中的运行,应引起各方重视。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广大学生及家长对新政相当认同

       学生及家长十分关注调整后的高考加分政策,他们对新政相当认同。学生及家长认为改革将一定程度上降温“奥赛热”、有效杜绝加分资格造假并进一步促进高考公平。但学生及家长对取消奥赛加分项目的公平性、对保留的加分项目的合理性及对取消的加分项目转移后问题的争议依然存在。

       2.新政策大幅缩减高考加分项目

       取消奥赛等加分项目,有利于发展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特长这一本质的回归。省级优秀学生及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衡量标准各异的加分项目的取消有利于铲除权力寻租及暗箱操作的腐败土壤。新政策要求严格管理和监督政策实施过程,使加分在阳光下进行,实施过程的透明有利于杜绝加分乱象。

       虽然取消奥赛、科技类竞赛等加分,但是这些项目的获奖者在自主招生依旧享受初试通过优先权,由于监管体制的缺位,容易滋生自主招生腐败。在新政推行前,如何妥善处理高考加分项目朝自主招生方向转移后的相关问题,防止自主招生腐败应引起重视。

       (二)建议

       1.建立与健全社会公示与公众参与制度

       社会公示制度是公众参与和了解公共政策的重要途径。高考加分的公示内容不仅包括加分对象信息公示,还包括对整个改革过程尤其是改革重要环节的公示,加分项目存废的合理性分析论证也应进行公示,要让学生及家长知道,什么人可以加分,为什么要加分,如何加分等。与公示制度相配套的公众参与制度也应建立,对于高考加分政策的改革,公众尤其是学生及家长应有充分的参与权,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公民的基本诉求,也是广聚民智,促使新加分政策科学合理、符合民意的需要。只有在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公众才能更好地理解新政。

       2.区分并明确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对象

       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区分的加分对象主要是少数民族考生。针对与加分政策矛盾的情况,需要对从小生活在汉族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加分资格进行重新论证。他们虽为少数民族学生,但其受教育状况与绝大多数汉族学生无异甚至是优于很多汉族学生。同时,要考虑对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汉族学生的实际处境,他们与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同样的教育,于汉族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竞争力,而与少数民族学生竞争,没有加分,这是另一种不公平。因此,高考加分政策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学生加分对象进行细化与区分,取消从小就在汉族区接受较高质量的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加分资格或减少他们的加分分值,给予从小就接受与少数民族学生同样教育的汉族学生一定的照顾或加分。

       3.调整和限定保留的加分项目分值

       对保留的加分项目,学生及家长在一定程度认同但并不满意。基于社会公平正义和防止社会矛盾的考量,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对于有争议的加分项目,应该考虑适当减少或限定其加分分值。侨眷和台湾籍考生加分以及退伍士兵加分争议较大,如果要保留他们的加分资格,减少加分分值是平息公众情绪可采取的方式之一。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延边扶贫及教育倾斜政策的实施,少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与以前相比,有一定程度发展,适当减少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分值也是新政与时俱进的重要追求。根据少数民族教育不断发展的规律,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应该是呈递减趋势,政策应对此进行严格限定。

       4.规范和监管自主招生工作

       新政中取消的加分项目获奖学生依然享受高校自主招生初试优先通过权,为了防止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出现权力寻租等不法行为,须在新政实行前出台更严密的说明,详细规定取消的加分项目获奖者在自主招生中的选拔录取工作如何进行。同时,建立健全高校自主招生监督机制,严格规范和监管高校自主招生对获奖学生的选拔录取过程。这是防止高考加分不公转移到高校自主招生过程的要求,也是维护高考公平正义的需要。

       5.加快推进高考加分政策法制化进程

       依法治国背景下,依法治教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新政重视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强调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和加分腐败行为,随着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纵深发展,加快推进高考加分政策法制化是必然要求。加快加分政策法制化进程,可以促进高考加分政策的合理完善,在出现违法加分行为时,学生维权、教育部门追责也将有法可依。将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有利于引起公众重视,这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要求。在加分政策立法工作中,立法者应以谨慎、科学、理性的态度把握立法的核心诉求——维护高考公平正义。

       四、结语

       高考加分政策作为当前高考制度的一个补充,其作用和影响重大。该政策的改革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科学合理地选拔人才。此次加分政策改革大幅缩减加分项目尤其是易于暗箱操作、滋生腐败的鼓励性加分项目,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机制,体现了高考制度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使广大学生及家长看到一个更加合理的加分政策。但是,广大学生及家长对改革后的高考加分政策仍有一定的争议和担忧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政策制定者应充分考虑公众意见尤其是争议性意见,为政策的完善做出努力。在支持现有加分政策的基础上,我们期待更加科学合理的高考加分政策出现。

标签:;  ;  ;  ;  ;  

高考新政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