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丽香
(太原煤气化职工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行静脉输液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长的满意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6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采用护理干预,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环境干预、穿刺护理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静脉输液;患儿;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307-02
静脉输液常用于儿科诊治,其优势是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能够有效快速地治愈患儿,但治疗中由于患儿的认知能力较差,容易出现恐惧、反抗、哭闹、多动等情况,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在为小儿静脉输液时需要合理的护理干预,让患儿配合诊治,促使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本文探讨我院为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行静脉输液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3±1.5)岁;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2.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的输液护理,输液中病情观察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是:(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和患儿交流沟通,转移其疼痛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焦虑、担心、不安等不良情绪,多给予患者关爱与鼓励,取得患儿的信任,增强患儿的安全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2)环境干预,患儿一般都会有对陌生环境的抵触心理,因此可以专门为患儿输液时准备一些卡通画、玩具、动画片等,让患儿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并安静下来;(3)穿刺护理,输液治疗时需要对患儿进行穿刺,不仅会束缚患儿的自由,还会让其感觉到疼痛,因此患儿对静脉输液非常恐惧和排斥,反复穿刺和外渗的情况也会出现的比较多一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准穿刺的静脉进行穿刺,还要注意患儿是否出现疼痛或者恶心等不良反应;(4)拔针与按压穿刺点干预,患儿输液完毕时,关闭输液器,护理人员应先在棉签上蘸一些 0.9% 氯化钠注射液把患儿穿刺粘贴的胶布湿润,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去除胶布时的疼痛,护理人员的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而左手应用棉签压住患儿针眼的上方,快速把针头拔出来,并让患儿的家长帮助患儿压住针眼处5分钟,可以有效避免血液渗出来,嘱咐患儿家属不能揉搓患儿的穿刺处[1]。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分为优、良、差三种,患儿表现安静、没有抗拒则为优,患儿有轻微抵触和抗拒,需要护理帮助则为良,患儿明显抵触穿刺,致使不能正常输液则为差。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主要包括护理工作的环境、护理人员的态度以及护理能力等,护理满意总分设置为100分,1~29为不满意;30~59分为一般;60~79为满意;80~10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本次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优30例,良7例,差4例;对照组优22例,良10例,差9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率为92.68%,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为60.98%,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下表。
表1 两组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n(%)]
*
3.讨论
患儿在静脉输液中,大多数都很不配合医生的诊治,输液时总是需要多次穿刺,容易出现静脉炎、输液速度不稳定或者药物外渗的情况,这时如果能得到有效的护理干预,就能减少这些不利于为患儿诊治的情况。
护理干预是指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和诊断情况,运用科学的理论制定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方式,让患者感到舒适的前提下,预防并发症,治愈患者心理不适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本次研究护理干预主要有,护理人员在为患儿输液时,可以为患儿讲故事、聊天,以转移其焦虑、担心、不安等不良情绪,进行心理护理;环境干预,为患儿输液时准备一些卡通画、动画片等,让患儿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并安静下来;穿刺护理,护理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找准穿刺的静脉进行穿刺,避免患儿的恐惧和排斥;患儿输液完毕时,应湿润胶布,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去除胶布时的疼痛,针眼处需要按压5分钟,可以有效避免血液渗出[2]。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采用护理干预,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环境干预、穿刺护理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予,韩艳丽.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降低小儿输液风险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08):1411-1414.
[2]曾月嫦,麦海娟,马梦玲等.系统心理干预联合按压式小儿输液手掌稳定器在小儿前臂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19):25-27.
论文作者:穆丽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5
标签:患儿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小儿论文; 满意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