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二中 (730600)
急慢性咽炎中医学叫喉痹。是以咽部肌膜红肿丶肥厚,或以干萎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咽部疼痛、干焮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急慢性咽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尤为常见,更是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病,去年冬季与今年春季,我们采用中药:射干10克,苦参10克,二花12元,诃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冰片2克,水煎后并配以8万单位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咽部肌膜红肿肥厚,干焮。白细胞总数及分类80%属正常。年龄18一40岁,平均29岁。观察139例,其中男73例,女6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男42例,女34例,并发扁桃腺肿大15例,淋巴结肿大30例。对照组63例,男31例,女32例,并发扁桃腺肿大12例,淋巴结肿大25例。
观察对象凡治疗组成员均在早晚各一次雾化吸入,并发扁桃腺炎的在雾化吸入基础上于抗菌,在煎好的中药中加入8万单位庆大霉素,每次雾化15一30分钟不等;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抗菌消炎治疗。
2、结果
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治疗与对照组分别为5.6土1.8天及6.2土19.2天,红肿疼痛消失的平均时间治疗组分别为4.9天,3.3天,5.7天,5.5天;而对照组分别为5.8天,3.7天,6.5天,6.3天。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3、讨论
急性喉痹多因于风邪侵袭或肺胃热盛,慢性喉痹多因于肺肾阴虚,脾胃虚弱肾阳亏虚。①风寒侵袭:咽喉上通口鼻,内达肺胃。肺主皮毛,若风寒侵袭表,肺气不宣,营卫不和,邪郁不能外达。壅结于咽喉,则为风寒喉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寒郁化热,或外感风热犯肺,肺经风热上壅咽喉,或风热邪毒从口鼻袭咽喉,则发为风热喉痹。正如《太平圣惠方》中说:“若风邪热气,搏于脾肺,则经络塞不通利,邪热攻冲,上焦壅滞,故今咽喉疼痛也。”②肺胃热盛:外感失治,邪热入里,肺胃热盛,或过食辛辣炙煿、烟酒,肺胃积热,火热之邪循经上蒸咽喉,发为火热喉痹。如《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说:“夫咽喉卒肿痛者,由人脏腑充实,脾肺暴热之所致也。或有服饵丹石,毒气在脏,熏蒸上焦,而有多食炙煿热酒,冲于脾肺,致胸膈壅滞,气道痞塞,热毒之气,不得宣通,故令咽喉卒肿痛也。”③肺肾阴虚:热病伤津,阴液不足,久咳伤肺,吸烟、以及长期吸入化学气体、雾霾、粉尘等燥热之邪,均致肺阴受损。房劳过度,久病失养,肾阴亏虚。肺肾阴亏,咽喉失养,甚或阴虚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发为阴虚喉痹。如《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说:“阴虚喉痹……但察其过于酒色,或素禀阴气不足,多倦少力者是,皆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而然。”临床上,常见鼻渊等病之余邪犯咽,或急喉痹余邪未清,与虚火互结而发为本病。④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思虑劳累过度,或寒凉攻伐太过,治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咽喉失于温养,发为气虚喉痹。如《医学心悟》卷六说:“喉间肿痛,名曰喉痹,古人通用甘桔汤主之。然有虚火实火之分,紧喉慢喉之别,不可不审。虚火者色淡,微肿,溺清,利便,脉虚细,饮食减少。此因神思过度,脾气不能中护,虚火易至上炎,乃内伤之火……”。⑤肾阳亏虚:寒凉攻伐太过,或劳累过渡,损伤肾阳,不慎摄养,下元亏虚,命门火衰。阳虚火衰,则下焦虚寒,咽喉失于温养,或寒盛于下,虚阳上浮,无根之火客于咽喉,发为阳虚喉痹。《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又说:“阳虚喉痹,由火不归原,则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然。其证则上热下寒,全非火证。凡察此者但诊其六脉微弱,全无滑大之意,且下体绝无火证,腹不喜冷,即其侯也。盖此证必得于色欲伤精,或泄泻伤肾,或本无实火而过服寒凉,以伤阳气者,皆有此证。”喉又是上呼吸的门户,此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又是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病,目前口服及含服的药较多,但效果一般。近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雾化吸入收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药液能直接作用于患处,抑制疯毒复制,雾化吸入十分钟左右后症状即可改善,多篇报道吸入比口服或静脉用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浓度高数十倍。本文观察结果表明,使用中西医结合雾务吸入法治疗喉痹,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使用安全,值得关注。
4、小结
本文采用中药水煎加西药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炎的方法,用中药射干10克,苦参10克,二花12元,诃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冰片2克,水煎后并配以8万单位庆大霉素雾化吸入,对男73例,女66例,分为两组对比组139例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分析,临床治愈率显著,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还指出其疗效的产生是由于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疏通了呼吸道的排泄所致。
作者:甘肃省白银市靖远二中主治医师薛 莲
论文作者:薛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咽喉论文; 虚火论文; 靖远论文; 白银市论文; 庆大霉素论文; 寒凉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