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人民医院 四川巴中 636600
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结果:人性化护理组在护理效果质量方面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其焦虑程度也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患者的治疗中,人性化护理实施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焦虑程度;人性化护理;妇产科
妇产科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上升,最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一般有子宫疾病、阴道疾病等,患者在发病之后临床症状比较显著,如果不能够及时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人性化护理是以创造性、个体化、整体化及有效性为主的一种护理模式,使患者可以在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方而获得满足,同时也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减少或避免不适应程度。为了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6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30例,年龄20.3-55.6岁,平均(34.3±0.7)岁,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1-3年,平均(2.3±0.5)年;对照组30例,年龄18.9-61.0岁,平均(33.6±1.2)岁,从发病到入院时间1.1-5.4年,平均(2.5±0.9)年。疾病分类:盆腔炎5例,宫颈炎6例,子宫肌瘤7例,妊娠合并症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5例,月经失调4例,其他3例。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所有患同种疾病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其临床症状和生命特征等进行观察和处理,如患者是否发生感染,炎症、心跳、血压、排尿等是否正常等。护师配合医师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出院护理工作给予对症的治疗护理,针对患者所具有的症状进行护理评估,制订护理方案,然后给予护理实施,同时密切观测患者的临床症状等,及时解决问题。
1.2.2干预组
干预组则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给予病患各方面的心理护理,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尽可能减少其压抑、焦虑等负面情绪,树立起战胜病痛的信心。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护理:①努力营造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妇产科患者的治疗基本上在病房中进行,病房内人员嘈杂,极易影响患者休息,甚至使患者烦躁。因此,护理人员要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氛围,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同时,双方还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样就会更加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②医护工作者要注重护理过程当中的沟通方式。患者在发病之后,有的患者会内心急躁,甚至产生抱怨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沟通技巧,自觉的调整情绪来面对患者的抱怨,给予他们微笑服务,努力得到家属的信任;③进行人性化操作。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要动作轻柔、麻利,让产妇感到舒适,拥有一个放松的心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当中接触最多的是护理人员,所以护理人员更要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乐观的心态,从而引导患者勇敢的面对疾病。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常用软件SPSS20.0,整理得到的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利用方差分析的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得到P<0.05,说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的妇产科患者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沟通能力、责任感、患者的病情康复程度以及服务态度,得到下表。
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调查结果
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妇产科是比较特殊的科室,患者基本上是女性,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在发生疾病的时候会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另外妇产科疾病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其类型较多,再加上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妇产科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对于妇产科疾病,在临床上更多的以手术治疗为主,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不好,再加上治疗过程当中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治疗预后较差,这些疾病不仅造成患者带身体上的疼痛,并且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如何治疗护理这些疾病是医务工作者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人性化护理是护理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的结果,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把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作为中心,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进行全方面护理,使患者能够主动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从而大大提高了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服务态度和质量。患者在入病区治疗时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之对检查和手术的恐惧感,易产生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应该要主动安慰和关心患者,换位思考,向患者详细讲明手术室环境,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人性化护理的实施能够提高护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患者的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为医院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人性化护理方式对妇产科治疗及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的工作人员都秉承着患者第一的原则使患者尽量得到满意,让患者有好的心情去接受治疗,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妇产科疾病患病率呈增长趋势,这些疾病在心理和经济上均造成很大压力,妇产科患者心理压力重于其他科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对其情绪变化进行掌握,找出心理宣泄的方法,使其主动地、轻松地接受治疗。因此,注重患者的心理需要,制订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计划,可实现护理工作者的价值,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锦秀,邓晓杨. 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成效[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167-2167.
[2] 董翠梅.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7):47-48.
[3] 王依琼. 人性化管理提升妇产科优质护理的作用[J]. 上海护理,2012,12(4):76-77.
论文作者:杨秀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患者论文; 妇产科论文; 疾病论文; 心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方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