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好工农关系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_年均增长率论文

正确处理好工农关系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_年均增长率论文

正确处理工农和城乡关系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农论文,中国论文,城乡论文,正确处理论文,产业结构调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1979—1995年的17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89%,其中1991—1995年为12.01%,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发展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也超过了世界任何—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的方针和政策。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确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强调要注意解决当时存在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从此中国经济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产业结构的逐渐合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按1995年可比价格计算,1978年各主要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为:第一产业(农业)41.4%,第二产业33.5%(其中,工业28.4%,建筑业5.1%)第三产业25.1%。1995年,各产业的产值份额为:第一产业(农业)20.6%,第二产业48.4%(其中,工业为41.8%,建筑业6.6%)第三产业31.0%。1978—1995年期间,第二产业的GDP份额由33.5%上升到48.4%,上升近1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GDP份额由41.4%下降到20.6%,下降近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份额由25.1%上升到31.0%,上升近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高速增长,是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在这个时期,中国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2.03%,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9.89%),是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5.12%)的2.35倍;工业的GDP份额由28.4%上升到41.8%,使国民经济工业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这一重大变化,说明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全面工业化阶段。一发展过程符合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正是工业化的进程使产业结构逐渐合理化,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国素。与工业的GDP份额上升的同时,第一产业农业的GDP份额明显下降,这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另—表现特征,同样能反映这一特征的是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份额由1978年的70.5%下降到1995年的52.9%,下降了1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份额由17.4%上升到23.0%,上升了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份额由12.1%上升到24.1%,上升了12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1.产业结构的特点——工业产值份额和农业从业人员份额双高并存

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变化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即随着工业化的这样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但是,进一步观察和分析中国现时的产业结构,就会发现它还有与一般工业化国家不同的特点。由于价格因素的影响,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产业结构变化呈现出与按可比价格计算的产业结构不同的情况。首先,改革开放17年来,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的第二产业GDP份额几乎没有上升(从48.2%略升到48.4%),其中工业的GDP份额还有所下降(从44.3%降到41.8%)。与其他国家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产业结构相比,中国第二产业的GDP份额,高于美、日、德、英、法等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水平,也高于新兴工业国家韩国的水平。其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第一产业GDP份额仅下降7.5个百分点(从28.1%降到20.6%),中国第一产业的GDP份额大大高于其他国家的水平。第三,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第三产业GDP份额上升了7.3个百分点(从23.7%升到31.0%),高于按可比价格计算的上升百分点(6个)数值,而与世界其他国家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产业结构相比,中国第三产业的GDP份额,大大低于美、日、德、英、法等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水平,也低于新兴工业国家韩国的水平。第四,中国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份额尽管有明显下降,但仍高达50一60%,成倍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水平;与此同时,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份额又明显低于其他国家。以上情况就构成了中国产业结构特有的特点,一方面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到41%以上,高于工业化国家的数值;另一方面农业从业人员在从业总人员中的份额达到52%以上。

2.传统农业经济和现代工业经济并存是形成中国特色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

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农村人口占70—80%的发展中国家,这应该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和提出政策措施的出发点。由于人口多,大宗农产品供应的基本来源只能在国内,而人均耕地面积又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决定了中国在发展农业上必须以付出大量的劳动力来弥补耕地资源的不足。由于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工业化的进程不应是渐进式的,而必须借鉴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科学技术采取跃进式的方法,以较短的时间赶上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水平。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劳力投入,工业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结果,必然形成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传统的农农业经济和现代的工业经济并存的局面,农业(或农村)经济(或收入)水平与工业(或城市)经济(或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别。这一局面使得中国第一产业保持着规模庞大的从业大军,尽管近几年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它产业转移,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份额大有降低之势,但是农村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中国产业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份额高于其他国家这一特点。

3.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差别是造成中国特有产业结构的深层原因

与上述情况直接相关的是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差别及其变化,这是造成中国特有产业结构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中国工农业产品价格不尽合理,农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这一现象的实质就是农民收入低于工人,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居民。改革开放以前的26年间(1953-1978年)中国农民消费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的年均增长率为1.77%,比非农居民消费水平的年均增长率2.94%,低1.17个百分点,前者为后者的60%;各经济发展计划期农民消费水平的年均增长率也多低于非农居民,其中1971—1978年8月间,农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1.37%),比非农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4.28%)低2.91个百分点,前者仅为后者的32%。结果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拉大,1978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比(农民=1)由1952年的2.1上升到2.9(按1980年可比价格计算)。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高速增长,实际上是借助工农产品的价格差别,依靠众多低收入的农民推进的。但是,这将会限制工业品市场的扩展,为高度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造成障碍,而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以及工人和农民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提高农民的收入。

进一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幅度及其原因,就会发现价格因素的作用。从1979—199S年整个时期看,与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情况相反,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15.6%)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增长率(15.9%)低0.3个百分点。而分时期看,前7年和后10年的情况完全相反,前7年 (1979—1985年)按当年价格和可比价格计算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 (16—9%和11.7%)都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增长率(14.7%和7.1%)高(约2.2和7.6个百分点);后10年(1986—1995年)按当年价格和可比价格计算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14.9%和3.7%)都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增长率(19.0%和5.9%)低(约4,1和2.2个百分点);而且两者在前后时期的增幅也呈现出高低不同的情况.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价格。

三、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一方面将遵循工业化国家的一般规律,即由产业结构合理化向产业结构高级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从国情出发,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结构。研究认为,今后10—20年内,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的总趋向是:

1.第一产业的份额将有明显的降低,但要比发达工业化国家高

按照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经济发展对农业的依赖性呈下降趋势,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份额,无论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还是在从业人员中的份额,都逐渐减少,分别降到5一3%和8—5%以下,但是,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村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短缺,而农产品供应的基本立足点只能在国内,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不仅要为人民生活提供基本必需品,而且要为工业提供基础加工原料,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估计到2010年和2020年,按1995年可比价格计算的第一产业GDP份额在14—15%和10%左右,而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数字会更高些。

从产业就业结构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农业劳动力向其它产业转移,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份额会有大幅度下降,但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绝不可能达到工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就业结构比例(8—5%以下),估计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份额将不会低于35%和30%。

2.第二产业的份额将维持或略高于现有水平,高于工业发达国家

今后的10—20年内,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全面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后期阶段,在这个时期,无论在增产速度或产业关联上,工业仍将占居主导产业的地位,从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关系来分析,工业一方面要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投入,以奠定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另一方面,工业发展将直接间接地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农民收入的提高提供—条有效的途径,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来分析,工业不仅要为第三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装备,而且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需求。只有确定了工业的主导地位,加上农业的发展,才能推进第三产业的繁荣。估计到2010年和2020年,按1995年可比价格计算的第二产业GDP份额不低于50%和45%,而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数字要低些;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份额将在30%左右。

3.第三产业的份额将有明显的增加,但要比工业发达国家低得多

第三产业份额的提高,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标志,中国产业结构由合理化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必须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的力度,使第三产业的份额有较大的提高。工业发达国家目前第三产业的GDP份额和从业人员份额都在60—70%左右,与之相比,中国的差距较大。1992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此后几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比前几年有所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由1986—1990年间的9.38%提高到1991—1995年间的9.88%,但是,由于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速度更高(1991一1995年间分别为17.74%和14.86%),致使第三产业的GD P份额有所下降,从1990年的33.53%降到1995年的31.06%(按1995年可比价格计算)今后10—20年内,随着农业基础的夯实和工业发展质量的捉高,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实力将大有增强,第三产业的GDP份额和从业人员份额都会有明显的增加。但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农村经济和城市化水平较低,要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的份额,达到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估计到2010年和2020年,按1995年可比价格计算的第三产业GDP份额将不会高于35%和45%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份额将在35%和40%左右。

4.产业内部结构趋于高级化

中国特色产业结构的发展进程,决定了按工业国家一般规律要求的最高层次即三次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任务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今后10—20年内,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点,应该放在下一层次即各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高层次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奠定基础。

第一产业农业要加快结构转换,发展规模经营,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这里,加快结构转换就是要中国农业完成由以种植业为主的结构向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共同发展结构的转变。

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要在改造、提高传统的基础产业和消费品产业如能源、原材料、轻纺工业等的同时,支持、培育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如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等工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工程等产业,尽快增加低消耗、高效益产业在工业结构中的份额,从而提高整个工业的质量和档次,达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推动最高层次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第三产业内部也要调整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在以大力发展传统的第三产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仓储、商业、金融、房地产、旅游业等的同时,新兴的第三产业如信息业、咨询业、技术服务业等会有—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第三产业的同时,资金密集型第三产业也会有相应的发展。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将是商贸、旅游业和建立比较方便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体系。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深索

当前调整产业结构应从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以及工人和农民的关系入手,理顺价格和收入分配,把握资本运营方向,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缩短工业现代化进程,达到产业结构高级化目标。

1.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工农和城乡关系

在保持总量平衡的前提下优化产业结构,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优化产业结构的实质是,通过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任务是,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这里,核心的问题是正确处理工农和城乡关系,这是因为:

首先,工业和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两大核心产业部门,工业和农业之间有着紧密的经济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的发展要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农业不仅要为工业提供粮食和加工原料,而且要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反过来,农业的发展要依靠工业提供农业机械、化肥、生产和生活消费品,而且随着工业化进程,农业的发展将要依赖于工业的发展,需要从工业部门得到更多的中间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和相对价格更为低廉的工业品,此外,工业部门还要承担吸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尽管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过程中,工农业的结构比例有很大变化,但工农业产值在经济产值中仍占主要份额。改革开放以来,按1980年、1990年和1995年不同年份可比价格计算的工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大致保持不变,分别在74%、70%和63%左右;工农业的增长与整个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估计在今后10—20年内,仍将基本保持这样的发展态势。

第二,工农业发展比例是否协调对整个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影响很大。由于一度对农业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和长期对工业发展的倾斜,中国近几年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工业过热、农业过冷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增长速度之比呈现扩大之势,由“六五”时期的1.20:1,发展到“七五”时期的2.21:1,“八五”时期达到4.28:1,个别年份高达61:1甚,至9.9:1. 由于工农业比例的失调,导致城乡发展的失衡,形成了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它的主要表现是,农业物质技术基础脆弱,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影响国内市场容量的扩大和需求结构的高级化;农业劳动力数量较多和素质较低,影响劳动生产率和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进程。

第三,工农和城乡居民之间收人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发展的一个严重结果,是工人和农民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扩大。1995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之比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比,仍然高达2.47:1和3.41:1,工农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正确处理好工农和城乡关系,是中国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正确处理好工农关系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收人和缩小城乡差别。

2.加快农业产业北步伐,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办法,对增加农民的收入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起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调高农产品价格并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唯一途径。要提高农民收人,同时要避免物价过快上涨,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实现农村的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简称农村“三化”),当前,根据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应该尽快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近应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商品化。这是中国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次农村经济体制的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把一家—户分散经营组织起来,也就是说,要确立主导产业,实现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践证明,这是农业进入市场的必由之路。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抓好四个要素载体的建设:1.流通载体,主要是农产品市场建设,还有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等,2.加工载体,主要是龙头企业建设,这是联结市场和农户的纽带,直接决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3.生产载体,主要是农业基地建设,这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4.服务载体,主要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二,要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从全国范围来考察,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生长点。据统计,1995年,中国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4595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58261亿元)的25%;其产业构成:农业1.92%,工业74.02%,建筑业8.78%,交通运输业5.51%和商业饮食服务业等9.77%。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按当年价格计算),“八五”期间达到52%,而“七五”和“六五”期间分别为25%和33%。乡镇企业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贡献主要是,一为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二为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以及推动需求结构高级化开辟了重要的致富道路,三为农村工业化建设、缩小城乡差别和转换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奠定了基础,四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村小城镇建设,就是要超越农村社区微观层次,在更大范围内集聚人口和资本,实现人口、土地和资本三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这是中国农村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实现城市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3.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今后10—20年内,中国经济发展将处于完成工业化和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增长,仍将是主要的因素。为了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中国工业的发展更应该注重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这里所说的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是指工业的发展能否促进第一产业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是指工业的发展能否为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技术基础。从世界经济和工业发展趋势来看,还要求中国工业发展全面赶上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为此,提出如下战略性思路:

首先,中国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是否有市场,是决定工业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产品有市场,还要以高质量、低成本和优质服务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占领市场。注重市场调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是中国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尽快摆脱目前生产经营困难必然选择。中国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培育新的生长点、解决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顽症,优化工业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都必须从抓市场着手,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都要抓,但近期最重要的是国内市场,特别要大力开拓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开拓农村市场,一定要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以及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一要为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供经济适用的生产资料,二要为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生产技术改造、环境治理等提供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三要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价廉物美的工业消费品和农村建房所需的建筑材料。

第二,依靠科技进步,在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的同时,大力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产业,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这就是说,要把当前国有企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整个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依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制定和实施全国统一的工业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要求出发,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装备基础产业和发展支柱产业以及优势主导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从整体上促进国有存量资本的重组与结构优化,提高工业的科技素质和结构构高级化程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发新产品、新产业和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来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培育和新的工业增长点,就是大力发展那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符合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和产品。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基础产业发展和支柱产业发展的关系。在中国工业发展中,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都应该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发展。但是,必须注意到二者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基础产业作为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它的作用在于支持经济的增长,它的功能在于“协调”;而支柱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它的作用在于推动经济的增长,它的功能在于“创新”,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当基础产业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处于“瓶颈”状态时,它起着一种明显的消极的“制约”作用,使直接生产过程处于一种生产能力发挥不足的滞存状态,限制了经济的增长;而当基础产业处于“过剩”状态时,会使经济增长的边际生产率十分低下,因为大部分基础产业产品都不是最终消费品(除农业以外),它对推动其他产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基础产业只有适应和保证支柱产业和其它产业的发展,两者必须协调,才能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然而,支柱产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经济增长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支柱产业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供给能力,发展前景很好,再加上它在国内生产总值和总从业人员中的份额较大,所以,国民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支柱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支柱产业有很长的产业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链条,它的兴起会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这就是说,支柱产业受其他产业部门影响的程度和它对其他产业需求影响程度都很大。因此,从有力地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角度来看,在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两者发展中,中国应更注重于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

第四,深化改革,推进存量资产的重组和工业结构优化.为适应工业生产达到规模经济以及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对中国现有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几万亿元的存量资产,必须进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改革和改组。在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目的都是为了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但相对于庞大的存量来说,增量就显得很小,增量调整很难主导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因此,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资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定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机结构起来。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根据工业生产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以整体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产业上下游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例如,石油资源开采、加工和石化产品生产的上下游一体化,煤炭资源开发、加工和煤、电、运的一体化,机电产品一体化,等等.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结构调整的主体,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改组的目标,就是要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成为优化产品、追求效益和效率的市场竞争主体,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要积极推进和规范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从解决企业规模不经济、专业化程度过低等问题入手,加快企业产权改革和资产重组的步伐,加大企业改革、兼并、联合和收购的力度,鼓励弱质企业向优秀企业靠拢,实行大集团战略、龙头带动战略和名牌战略,以推动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重组,形成规模效益,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工业整体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当然,在存量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增量结构的优化,没有增量和增量结构的优化,存量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难以实现。而优化增量的关键是优化信贷结构和投资结构,把信贷和投资增量作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支撑点和有效载体,向结构优化要生产力、要效率、要经济增长速度。

4.以工农业为基础,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工农业和城乡差别的缩小

第三产业的高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新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第三产业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是为物质产品生产和流通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服务的经营性活动。在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这种经营性活动要特别强调为缩小工农业和城乡差别提供优质服务。这是因为,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需要第三产业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流通载体(包括农产品市场、资金、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以及信息市场等)和服务载体(包括农村生产和生活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营;而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需要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小城镇建设可为第三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产业的优质服务更能促进农村第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在工业和城市发展方面,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也离不开第三产业发展为其在流通和服务领域提供优质服务,而城市现代化建设更需要第三产业与其相适应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三产业是中国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发展的结合部,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将会促进工农业和城乡差别的缩小,当前,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地区、各方面的积极性,国家、集体和个人一起上,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要与发展工业一样,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附表1、2)

表1 1978-1995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表(按1995年可比价格计算)

年 份指 标 国内生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基中工业 第三产业 合计计算

产总值 GDP

1978年 增加值(亿元) 11729.5 5131.8

4146.8

3529.53112.212390.8

比例(%) 41.4233.4728.49 25.12 100.00

1980年 增加值(亿元) 13606.2 5367.9

5096.4

4320.13554.114018.4

比例(%) 38.2936.3630.82 25.35 100.00

1985年 增加值(亿元) 22626.2 7974.8

8206.5

6924.97217.123398.4

比例(%) 34.0835.0729.60 0.84 100.00

1990年 增加值(亿元) 33042.0 9786.3 12610.4 10761.5

11297.233693.9

比例(%) 29.0437.4331.94 33.53 100.00

1995年 增加值(亿元) 58260.5 11993.0 28177.3 24353.7

18094.258260.5

比例(%) 20.5948.3641.80 31.05 100.00

注:各产业可比价格增加增均按各自指数计算,故合计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指数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不相等。

2.各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份额按合计值计算。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表21978-1995年中国产业就业结构变化表

年份 指 标从业人员总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其中 工业 第三产业

1978年 人员数(万人) 40152 28313 69706091 4869

比例(%) 100.00 70.5117.36

15.17 12.13

1980年 人员数(万人) 42361 29117 77366714 5508

比例(%) 100.00 68.7418.26

15.85 13.00

1985年 人员数(万人) 49873 31105104188349 8350

比例(%) 100.00 62.3720.89

16.74 16.74

1990年 人员数(万人) 56740 34049121589698 10533

比例(%)

100.00 60.0121.43

17.09 18.56

1995年 人员数(万人) 62388 3301814315

10993 15055

比例(%)

100.00 52.9222.95

17.62 24.1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标签:;  ;  ;  ;  ;  ;  ;  ;  ;  ;  ;  ;  

正确处理好工农关系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_年均增长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