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乡村建设中规划与建筑问题探讨论文_王娟

美好乡村建设中规划与建筑问题探讨论文_王娟

身份证号码:53293219820816xxxx 云南昆明 6540000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由于起步较晚,相关问题研究不足,导致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村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建设不到位,建设过程中存在管理低下等,从而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反弹”现象。地方政府为了响应号召,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切合实际,对农民住房强行拆迁,存在着劳民伤财的现象。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长远性问题,短期内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具有较大的困难。这样一来,就需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有效探究。

关键词:乡村建设;规划;实践模式;景观

美好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涉及面很广,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其中的规划与建筑设计问题,尤其是对中心村建设规划与乡村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与方法,为美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美好乡村建设中的规划问题

1.1规划要注重结合实际

规划设计人员要真实地沉下心去,做大量的先期调研与论证工作,掌握大量而且全面的资料是做好规划的基础,那种泛泛地走一遍,开座议会,听汇报数据,网上搜一搜背景材料,甚至连详细的符合要求的地形图都没有,就躲在工作室中的“闭门造村庄”,这样的规划设计有多少现实意义呢?恐怕难逃“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宿命,对美好乡村建设有百害而无一利。

1.2美好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亟待提高

乡村建设规划涉及到政治、文化、经济与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全面解决的方案。但长期以来,由于大规模城市化建设,规划专业技术人员奇缺,使得他们穷于应付,重城市轻乡村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何建设符合我省省情且各具特色的美好乡村,确实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探索,很多现象都是想当然的。首先,村庄规划的空间结构、交通组织、配套设施与环境景观基本上都在模仿城市居住区或社区的规划理念与方法。其次,乡村社会与城市社会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存在巨大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从社会协调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不应该消除的。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组织和鼓励一大批有识之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性地广泛而又深入开展美好乡村规划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探索,分层次地带动全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本土专业设计人员更了解情况,更贴近实际,对家乡建设更具备情感投入的条件,外地设计师或洋设计师做美好乡村规划确实有一些水土不服的障碍。

2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建筑问题

乡村建筑活动一直处于自发状态,自由选址、家家备料、户户建房、工匠建造,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创造出各具特色高品质的人类聚居环境和传统建筑文化,很多都成为宝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福建的土楼、云南的吊脚楼、陕北的窑洞、皖南民居等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民居在使用功能、技术措施和审美情调上都与现代社会有所不适应,因此改革创新与历史传承这个矛盾就显得较为凸出,如何创造各具特色的新型乡村建筑形式是历史赋于我们这一代建筑人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乡村的建筑现状确实让人担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由于建筑材料与建造技艺的变化,使得传统建筑形式的元素与符号已经消失,新的建筑风格还没有形成,在这新旧交替之际,乡村建筑迷失了方向,农村中一些先富起来的“暴发户”就开始模仿外来的建筑式样,由于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或者是经济条件的限制,其结果是“西施效颦”,造型“俗”;其次,由于农村的工匠没有现代建筑结构与构造方面的专业技术,建造的房子安全隐患非常大,结构“危”;再次,由于乡村建筑没有专业设计人员指导,功能布局很不合理,房间大而不当,层高过高,通风、采光、日照以及保温隔热等技术处理都存在严重问题,功能“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或美好乡村建设,其实是改变乡村建筑“俗、危、差”现状的一次绝佳的机会,一定要利用好。为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2.1大力加强乡土建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乡土建筑是建筑的本源,是我们的先民们几千年与自然融合的结果,是最适合于当地的生活状态。所谓乡土建筑形式就是将民居、园林和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建筑师在没有受到明显风格影响的情况下,自主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技术和文化条件的建筑形式。因此,乡土建筑既非传统建筑,也不是现代建筑贴上传统的符号,而是此时此地的建筑形式。这需要一大批有智慧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建筑师去沉下心来研究与实践,做出试点,广泛引导。别指望通过几次运动式的设计竞赛征集几个方案来解决这么大的问题。这需要政府尽快下决心出台相关政策扶持。

2.2尽快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

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村居民,但政府是主导,这个关系必须明确。政府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做到到位不越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对美好乡村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我觉得政府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指导扶持美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与土地政策,扶持资金应该通过这些政策有序规范地分配下去,杜绝表面现象或面子工程,踏踏实实地做好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同时应及时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尽快编制适合某省省情的相关技术规范、规程与标准,用以指导美好乡村建设。

3乡村建筑的未来

主要内容:

3.1乡村建筑的发展、传承和创新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乡村建筑健康有序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庞大、持久、系统的过程,它需要国家的统筹规划,需要国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对建筑的形式进行总体定位和把握;

3.2乡村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法律支持、资金援助;

3.3乡村建筑的发展也离不开建筑师的耕耘。乡村建筑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人们生活、生产的产物,他要求建筑师在乡村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注重对乡村人们生活方式的研究、提炼、把握与安排,通过充分考虑乡村生活的多样性、差异性来创造适合人们生活的空间。

4结束语

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议题。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体现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性”和“经济性”,满足乡村绿化建设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坚持创新,因地制宜,深度挖掘自身优势,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杜绝模仿,保证美丽乡村建设具有较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史瑞.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4.

[2]朱圆成.美好乡村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

[3]凌艳.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4,19:355.

论文作者:王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美好乡村建设中规划与建筑问题探讨论文_王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