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德育主题探究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八)论文

“学习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德育主题探究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八)

刘永旗

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贯彻大会精神,是当前教育领域的当务之急。《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大会精神,探讨实践应对,为新时代教育发展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N、P、Al2O3、SiO2、TFe2O3、K2O、Na2O、Corg、CaO、MgO、B、Mo、Mn、Se、Ge、F、As、Cd、Cr、Cu、Hg、Ni、Pb、Zn、Sb、pH等元素(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平均值、标准离差、变异系数等地球化学参数(表1)。

2018年是我们的家乡石狮建市30周年,我们基于“学习十九大”这一主题,紧扣时代的脉搏,采撷这些富有时代气息、鲜活立体的课程资源,通过整合与筛选、创新与拓展,研发了“学习十九大,共筑中国梦”这一德育主题探究课程,引领学生经历“感知—认同—内化”的学习探究过程,旨在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乡的情怀,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需求。我们相信,这一课程资源意识的建立,将进一步推进德育课程的建设,提高育人效果。

一、科学规划课程内容体系,让德育课程贴近学生

学校德育的重点在于“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与编排需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学习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德育主题探究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十九大为主题,以“爱党、爱国、爱乡”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党的历史、了解十九大的思想灵魂和精髓要义、领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取得的丰功伟绩以及30年来石狮市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抱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理想,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道德发展。我们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精心撷取有代表性的人、事、物,整合为七个“微”主题:

1.微课堂,明历史。主要是由教师通过课堂授课、学生课后搜集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认知。初步了解党的历史、学习十九大的精髓要义、了解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及其影响、了解石狮市建市的历史。

3.微成就,振人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政治领域、文化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了解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新成就。

2.微党员,树榜样。主要通过采访身边无私奉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党员,感受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小向党靠拢。

4.微馆所,沁乡情。挖掘家乡的“馆所”资源,师生共同走进石狮市革命纪念馆、石狮档案馆、石狮文化馆、石狮博物馆、石狮经济局等“馆所”,结合学生自己的幸福生活,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5.微名人,悟拼搏。访谈了解家乡名人的奋斗史,记录“新石狮人”扎根石狮的故事,感悟家乡人民“爱拼才会赢”的精神。

手术结束时已是凌晨1点05分,陈正副院长将患儿抱进新生儿科进行监护治疗,并安排好一切有关事宜后,这才换了衣服回宿舍,在回宿舍的路上,陈正副院长在便利店买了两盒方便面,作为犒劳自己这惊心动魄的一天的奖励。他说:“忙碌是难免的,但作为新生儿的守护者,一定要做到忙而不乱,看到转危为安的孩子们,作为一名医者,我感到很值得。”

2.实践探究,真实体悟。在前期学习认知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开展“寻找身边最可爱的人”“走访‘馆所’”“家乡名人风采”等主题探究活动,教师协助小组设计探究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学习采访和参观礼仪。学校积极协调联络,带领学生们亲赴多个馆所开展实地探究、采访馆所负责人,让学生们有直观的亲身体验。小组成员按照探究方案分工合作,解决8个小组各自的探究问题。小组同学还利用周末时间,在家长的指导和陪同下,亲身体验滴滴打车、微信支付、共享单车、商场购物等,深入了解家乡关于吃、穿、住、行的变化。探究活动之后,教师组织小组同学整理相关材料,通过讨论、汇报等形式,个性化地展示小组的所学所得所悟,提升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党、国家、家乡的热爱之情。

“两种方式”指的是在小班课和合班课中分别实施“问题探究、互动合作”。具体地说,就是在每周的两节小班课和一节合班课中,根据教师抛出学习内容的多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元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推进。

主题探究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的特点,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有鉴于此,学校经过全面的策划安排,用七个“微”主题落实“学习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德育课程,精心组织引领学生完成为期一个月的学习、探究、实践、展示,让德育课程落地生根。

人类生产、生活废水以及企业废水不合理排放,部分河川径流和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污水入渗补给饮用水水源,特别是靠近生活区和养殖区的水源,微生物指标总大肠杆菌群和菌落总数严重超标,群众长期饮用不达标水,容易引发多种疾病,致使工程不能良性运行。

这七个“微”,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德育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真正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

苏轼偏爱饮茶,所以对茶道也很有研究,对烹茶的每一道程序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试院煎茶》中有“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这几句话刻画了诗人在考试的庭院中细致煎茶的场景,他仔细聆听茶的沸腾之声,看着飞雪般的泡沫来慢慢煎茶,创造了一种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境界。

二、精心组织引领课程实施,让德育课程落地生根

由图3可见,处于峰后状态的破裂岩石,蠕变变形速率明显大于峰前岩石,蠕变失稳时间大大缩短。由表1知,岩样HS4-1进行恒载蠕变,失稳时间为4.42h。岩样HS3-2、HS3-1进行分级加载蠕变,结果显示随着荷载比的加大,损伤减小后蠕变失稳时间并没有严格递增,这是由于分级加载所造成的试验误差。在分级加载蠕变试验中,前一级的加载会对试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且随着加载级数的增加,试样的损伤会逐级累加,导致蠕变失稳时间并不完全准确。对此,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HS3-1与HS3-2等速蠕变阶段进行处理,模拟恒载蠕变条件下蠕变失稳时间[1]。

3.承志教育,展示升华。学校设计“‘微’平台 宣精神”这一课程,利用晨会时间、全校班会课时间、家庭聚会时间等,让参与学习任务的同学开展“争当小小宣讲员”的志愿服务活动,向全校师生、家庭成员、邻居朋友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及石狮建市30周年来取得的发展变化等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微班会,展情怀。举行“学习十九大,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课,升华学生爱党、爱国、爱乡的情感,使德育内容内化于心,让德育成效外显于行。

6.微平台,宣精神。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协助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认知、探究活动中的学习收获内化,以演讲、视频、图画、文字的形式在校园广播、电视、宣传栏等校园平台上进行宣传。

1.主题聚焦,学习认知。2018年是十九大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石狮正式成立30周年。但是,由于学生受限于自身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难以理解十九大、改革开放、家乡建市30周年具有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向党敬礼”“探访‘一带一路’”“‘空中战士’探秘”“‘海中英雄’亮相”“‘新四大发明’热”“石狮,建市三十年了!”等专题课,并且开设“十九大直播间”班级广播站。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介绍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国家的改革历程和家乡的发展史,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党、国家及自己的家乡。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对党、国家、十九大精神、改革开放、中国梦、核心价值观和石狮发展情况的初步认知。

三、注重过程性多元化评价,让德育课程彰显特色

学校德育最终的指向是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学习十九大,共筑中国梦”这一德育主题探究课程将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放在首位,以全过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把德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个体品格。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校德育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及自我管理等综合能力,提高德育课程建设的实效性。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小组同伴、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各自根据学生完成每项任务的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奖励。教师主要对学生当堂课学习和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学生主要对自己参与每项任务的努力程度进行评价,小组同伴主要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家长主要对学生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评价内容多元化。本课程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设计“我的成长足迹”的学习包,记录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真实历程。内容包括收集的资料、小组探究活动方案、活动过程照片、我的学习集赞卡等,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点滴收获,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3.评价方式多元化。如“微”课堂明历史,采用知识问答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微”党员树榜样的探究,要求学生能绘制党员事迹的思维导图或四格漫画等;“微”成就振人心,要求学生能完成资料展示、图片展示或制作PPT展示;“微”馆所沁乡情,学生能合作设计探究方案、采访记录表,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活动;“微”名人悟拼搏,学生能合作设计采访记录表,写下采访体会;“微”平台宣精神,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展板、视频,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早会、班会等多种平台宣传十九大精神;“微”班会展情怀,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汇报,唱响十九大精神。

4.评价过程动态化。除了根据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和学习成果展示评选出最终的优秀小组和优秀学生,我们还注重在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性评价;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同伴建议、家长反馈等即时评价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家长积极关注学生在德育课程中的情况,通过集赞卡、成果制作进度、谈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让评价贯穿德育过程,以评价促进德育发展。

实践证明,“学习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德育主题探究课程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探索和尝试。通过这一课程,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理想,自觉在生活、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时代合格小公民。

【刘永旗,福建省石狮市第七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张楚然

标签:;  ;  ;  ;  ;  

“学习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德育主题探究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