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嵌入的突发事件情报感知:资源基础与实现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突发事件论文,路径论文,情报论文,情景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相对集中,加之自然环境的变化,各种突发事件频发。200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近年来我国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有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2008年的南方雪灾、2010年“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2013年“4·20”芦山地震等;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有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2013年“11·22”青岛的管道爆炸事故、2014年上海外滩“12·31”拥挤踩踏、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12·20”深圳滑坡事故等;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有2003年的非典、2007年的禽流感、2013年的H7N9等;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有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2012年四川甘孜骚乱事件,2014年的“3·1”昆明火车站暴力事件等。这一系列突发事件都呈现出爆发频繁、人口涉及多、波及范围广、危害性大等特征,突发事件在较大范围内、较长时间内严重威胁到公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和负面影响。 突发事件频发的现代社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并行交织,由突发事件及其演化的次生衍生灾害事件,更是对当前的应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突发事件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难以采取常规性管理方式进行处置,也深刻印证了这样一句话: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知道风险。我国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完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并建立完善了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应急法制以落实应急预案。2006年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00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都强调了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处置方面的信息情报重要性,凸显情报体系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具有前提、核心和保障的战略地位。我国各级政府在“一案三制”的核心思想指导下也很重视信息管理和情报体系工作,并在地震应急管理、城市应急管理、煤矿应急管理中得到了较多的实践。 诚然,从海量碎片化信息中感知提炼出高质量情报为业务活动决策提供参谋,是情报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应急管理情报体系往往缺乏特定问题的情景嵌入,使得情报耳目、尖兵和参谋效用大打折扣,难以快速有效地响应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突发事件。传统的信息序化和情报转化较容易忽略情报信号的时间先行性和情报资源存在的真实情景,对已有情报资源赋予意义敏感不够、认知不清、判断不足,由此造成情报感知能力缺失,难以有效捕捉和挖掘突发事件情报资源,导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情报工作的被动和游离。因此通过相关技术获取感知不确定性环境中可用情报,并进行智能转化和推理研判,从而为应急管理决策提供支撑服务的情报感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情景分析视角研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情报感知的资源基础、实现路径和服务方案等问题,积极尝试“历史与现场”双重演奏的情报工作范式,以及努力探究应急管理情报联动要求下的“被动感知与主动感知”协调规划方案。 2 文献综述 国外一直以来对情报与业务对接有着清晰的认知,Fingar认为情报工作需要通过预测和识别问题以避免失误[1],Clark提出应以目标为中心,通过从战略到任务的情报问题界定来展开工作[2]。Voshell等对过于碎片化的信息限制情报工作能力的问题进行了辨析[3],Walsh研究了基于情报过程和关键活动的情报架构问题[4]。国内尽管很多专家都讨论过情报的本质,探究了情报学学理,但实际的情报业务处理中的资源构建与情报决策仍存在一定脱节,情报失察在思维定向和认知失调中时有发生[5]。 情景分析作为一种战略决策的有效方法,在跨学科理论方法融合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情景是对事物所有可能的未来发展态势的描述[6],情景分析法是通过假设、预测、模拟等手段生产各种未来情景,并分析其对目标产生影响及构想未来可能方案的方法[7]。一般认为情景分析法最早是在二战后由美国兰德公司应用到局势战略研究上,描述了核武器可能被敌对国家利用的各种情形。情景分析法的经典案例如壳牌石油公司应用情景分析和规划结果成功预测并应对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Web of Science上高被引成果作者Swart等认为情景分析为人类科学选择提供了一个有力整合知识、审视未来的工具[8],Postma等强调情景分析尤其适合处理不确定性[9]。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孙建军等指出情景分析法是情报学科生长的基点和情报学科发挥社会价值的基础[10]。黄晓斌[11]、徐芳等[12]讨论了情景分析在竞争情报领域的应用,研究了情景分析框架中的情报环境、情报需求、情报组织、情报传递等内容,此类研究已将情景分析融入了情报学领域。 情景应对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Hernandez等提出了一种利用知识片段的情景应对应急管理架构体系[13],Amailef等提出基于本体的案例情景推理的情报智能决策[14]。国内学者刘铁民[15]、李仕明等[16]在研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情景规划构建和情景分层归类中都强调了情报资源的重要性,但缺乏以情报资源为核心和情报感知为触发的情报流程主线,即情报学介入不足。在图书情报领域,沙勇忠等[16]讨论了由要素论、过程论、功能论、方法论、系统论构成的公共危机信息管理分析框架;姚乐野等[17]探究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情报运行的过程、构成与作用机理;李纲等[18-19]构建了以情报为核心的突发事件监测与识别的理论架构,认为情报要素、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的整合、快速响应的协同联动机制构成了应急决策情报体系的智慧所在;徐绪堪等[20]从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构建了突发事件情报分析框架。上述文献从信息管理、情报机理、情报监测、情报流程等角度展开应急管理情报工作研究,提供了有助于在情景中感知情报并激活情报体系的研究分析框架和应用思路。只有将情景、情报、事件、历史、未来融为一体,才能更好体现情报学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价值所在。 基于以上分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要进行情报资源综合集成并进行态势推演研判,但就如何在情报资源和业务实践中嵌入情景,提升全面实时的情报敏感、认知和判断的感知能力,尚有较大的研究拓展空间。通过突发事件情报资源的集成融合和关键情景要素的提取,映射关联情报内核,提升情报感知能力,达到“历史的现场直播”和“现场的历史推演”是当前情报学科发挥社会价值的重要命题。 3 案例启发 2015年8月12日23时30分,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事故导致遇难人数165人,其中消防警务人员110名,其他人员55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0亿元,目前受损住宅处置协议共签约9420户。“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是建国以来消防员死伤人数最为惨烈的一次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人们在深深哀悼牺牲的消防官兵和无辜民众的同时,也在深刻反思救援行动中为何有那么多的消防官兵牺牲,为什么周围人群没有及时得到疏散等问题。有相关媒体也报道过消防官兵出警时对于火灾现场情况的了解程度,“至少有两名消防队员对媒体证实,他们在接到火警时并没有人告知前方有不能沾水的危险化学品。一位名叫李广清的消防队员也说,出警时并不知道前方起火的原因。”[21]消防官兵对于爆炸现场的仓库里储存了什么化学品及其特性、化学反应情况不清楚,这或是此次爆炸造成消防人员大量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自身的安全,消防人员需要知道特定的危害和正确的战术来使用每种材料,这样他们能够应对下一步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应打电话向熟悉特定危险的知识源头咨询。”[22]不同的化学品需要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由于消防人员对现场的化学品种类和存储位置等信息无法有效把握,消防灭火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而事实上,有理由相信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的化学品是该有所登记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属于天津港口企业,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由交通运输部门发放,依据我国交通运输部2012年公布的《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的第二十八条规定,“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在危险货物港口装卸、过驳作业开始24小时前,应当将作业委托人,以及危险货物品名、数量、理化性质、作业地点和时间、安全防范措施等事项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也就是说,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签信息、物理化学性质、主要用途、危险特性、安全要求以及出现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都是应该登记在相关管理部门记录中的,这些重要记录能够为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支持。如果“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的消防救援中,消防人员在赶赴到事故现场之前,能够及时获得有关爆炸现场的这些危险化学品的登记信息,实时准确地认知爆炸现场仓库里存储着气体、液体、固体各种形态的易燃易爆品,及其可能产生的各种物化反应、如何有效处置等情报资源,再与消防火灾事故处理的历史经验知识进行匹配互补,将大大提高救援行动的精准可能性,或许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现场危情和态势的把控能力。 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深圳光明新区柳溪工业园发生受纳场渣土堆填体滑动引起的生产安全事故,造成滑坡覆盖面积约38万平方米,33栋建筑物被掩埋或不同程度受损。截至2015年12月26日上午11时40分,“12·20”深圳滑坡事故已造成7人死亡,仍有75人失联。对“12·20”深圳滑坡事故进行探究的报道显示,该事故前因后果事实上在很多环节上已有危情征兆,预警此次安全事故可能发生[23]。 征兆情景1:群众和企业两年来多次举报扬尘问题,有关部门未引起重视。街道办、环保、城管、公安等部门都对泥头车排队拉土上山的情况知情,最终不仅扬尘没有治理好,更没对余泥渣土临时受纳场做好安全预警和防范措施。 征兆情景2:项目涉嫌非法转包。深圳光明新区城管局、深圳绿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圳益相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作为发包单位、中标单位和实际运营单位之间“默契十足”,招标过程可能存在恶意串通。 征兆情景3:监管方多次预警,停工令未执行。监管项目承担方深圳建星项目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发现“现场填土密实度不够”、“有轻微沉降”等诸多隐患,并向光明新区城管局递交日报、月报时均提出了这些问题,要求立即整改,但红坳受纳场仍有大量车辆进场倾倒垃圾。 征兆情景4:运营方超期经营。红坳余泥渣土临时受纳场的使用期限至2015年2月21日,但至12月20日深圳滑坡事故事发时止,该受纳场已经被超期使用至少超过10个月。 征兆情景5:环评报告并未引起重视。中标单位深圳绿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显示,该项目环境风险主要是坝体溃坝风险,并特别提醒“挡土坝发生溃坝风险主要可能对北侧柳溪工业园和混凝土有限公司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遗憾的是相关的环评报告没能够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的卫星照片也清晰显示了深圳光明新区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是如何从一个废弃采石场演变为渣土堆放场,并最终导致“12·20”深圳滑坡事故的过程。如果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就把上述情景作为重要信息情报来源,做好应急管理预防和准备工作,就完全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 上述两起突发事件都凸显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信息情报资源的重要性,无论是突发事件内生信息源(如“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的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等),还是突发事件的外生信息源(如“12·20”深圳滑坡事故中的群众举报、环评报告、卫星地图等),都是构建突发事件的预警体系、提升突发事件预警能力的资源基础[18]。但只有这些信息情报资源被搜集整合和挖掘判断,并被深层次地纳入到突发事件情报工作流程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全源情报的基础性作用。而这些已经发生的单一突发事件作为历史事件,其间产生的情报资源,总是因为与未来类似事件具有一些共同要素,或多或少地映射着彼此之间的相似之处。由无数的单一突发事件在时空演变中所汇集的历史情景集[24],扩充了“情景—应对”下的突发事件情报感知实现的资源基础,为后续的突发事件情报研判和决策支撑提供了更具有根据性的服务方案。例如在“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发生后,广州市立即着手建立安全生产隐患电子地图,通过3D立体影像模式,在南沙和黄埔建立重大灾情情景建构方案。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要从全源融合的信息情报资源中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情景,进行智能转化和推理研判,全面提升应急决策的情报感知能力,唯此才能满足应急管理中现场的历史感和历史的现场观的双重要求。 4 情景嵌入的突发事件情报感知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无论是通过预防工作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造成损失,还是通过应急工作防止事件引发危害的进一步扩大,都需要面向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快速响应情报体系支持。根据突发事件生命周期构成的基础情报、实时情报、衍生情报和经验情报形成了一个有机互补的应急决策情报资源集合[25],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感知而且应当被感知,并实时转化为可激活的动态情报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支撑服务。应当注意的是,情报资源是一定情景下的产物,并依赖特定情景实现价值和发挥作用,因而探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情报感知问题必须在情景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只有深刻把握呈现情报资源和支撑情报工作的情景特征,在情景应对下的多源异构细粒度情报资源的集成融合层面上讨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情报如何触发识别感知问题,才能真正在“情景—应对”应急管理模式中发挥情报学的社会价值。 4.1 情报感知之基:全源情报的情景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但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工作中,既难以准确预知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表现形式、事件规模等,也很难清晰判断某个突发事件发生后产生的危机能量大小、质变临界点等。突发事件对于情景有着依赖性,并且相同事件在不同情景下引发的次生、衍生事件也有所不同,由此进行的研究也需要围绕着不同参考情景而展开[26]。因此破解突发事件态势的“感知鸿沟”[27],亟须以全源情报理念构建情景应对的情报资源集成融合,满足情报的精准和实时需求。 多种信息源如传感器、数据库、案例库、网络舆情等都记载了以往突发事件的各类信息情报资源,呈现了突发事件的类型、起始时间、延续时间、危害程度、波及范围、群体反应、应对措施等具体内容,构成了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描述的情景要素。这些信息源所构成的情景要素既包含了静态视域下的不确定环境中的突发事件在时间序列上的属性描述,也囊括了动态视域下的情景演变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在上下文空间上的自然、社会、经济、行政等结构因素和人的认知、心理、行为等驱动因素[6]。情景要素描述了突发事件各种态势的基本特征内容,除了赋予事件内容本身意义之外,也为未来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组合及顺序。可见,从已知的情报资源依赖于一定路径预测未知的情景描述,强烈依靠多源情报资源的集成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取的关键情景要素归类,如图1所示。标签: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论文; 应急管理体制论文; 情景规划论文; 情报搜集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消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