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
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我国现实国情。不同民族间实现共同的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要。现阶段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稳定和谐的局面,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增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对于有效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本报告选取了西北五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发放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西北五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并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影响因素
一、调研说明
(一)调研背景与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广泛,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形式。这一情况突出体现于西南、西北几个省份中。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以上所列的各个民族群体中,其所跨境居住的国家数量存在很大的偏差,且同一个民族在各不相同的国家中,也许存在不一致的自称或者他称;但是,对于每一个单一的民族群体来说,其从历史角度来看,均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现实生活当中,民族认同观念也比较强烈,是最具典型性的一个跨境民族。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2018年5、6月间本小组成员充分运用我们学校的民族成分多样及分布地区广泛的优势,通过向西北五省的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网络自填问卷的办法收集其关于中华民族认同态度的相关资料。研究被试的对象主要选取了134名西北五省地区跨境少数民族大学生,回收问卷后,对问卷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同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收集并分析西北地区跨境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各方面资料,了解西北民族地区跨境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现状,分析其认同特点,总结态势与问题,通过统计软件考察其与个人背景变量(性别、民族、地域、年龄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比。最后,为加强西北地区跨境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提出合理建议,撰写调研报告。
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现状
本次调研共涉及陕西省20人(14.9%)、甘肃省26人(19.4%)、青海省29人(21.6%)、宁夏回族自治区33人(24.6%)、维吾尔族自治区26人(19.4%)五个西北省份的11个民族:回族85名(63.4%)、维吾尔族18名(13.4%)、蒙古族8名(5.8%)、土族6名(4.5%)、藏族5名(3.7%)、哈萨克族4名(3.0%)、满族3名(2.2%)、苗族2名(1.5%)、布依族1名(0.7%)、壮族1名(0.7%)、高山族1名(0.7%)。从性别来看,女生人数略高于男生,男生60人(44.8%),女生74人(55.2%)。
本次调研主要涉及中华民族认同的以下八个方面: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否有必要庆祝;2. 是否愿意学习汉语和汉族文化;3. 是否愿意了解中华民族的各种宗教文化;4. 是否认同任何人都应无条件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5. 是否认同中华民族同是炎黄子孙;6. 当中华民族取得重大成就时是否会感到自豪;7. 是否喜欢有各个民族参加的社会活动;8. 是否认同我国目前的民族政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反馈结果如下:
1)87.8%被试认为有必要庆祝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7%认为没有必要,8.96%认为无所谓;
2)94.0%被试表示愿意学习汉语和汉族文化,认为可以促进与汉族同胞间更好地交流,6.0%被试不愿意学习汉语和汉族文化,更倾向于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
3)80.6%被试愿意了解中华民族的各种宗教文化,12.7%被试不愿意了解中华民族的各种宗教文化,6.7%表示无所谓;
4)对于是否任何人都应该无条件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70.9%完全认同,26.1%基本认同,0.75%不太认同,0.75%强烈反对,1.49%无所谓;
5)67.9%被试完全认同中华民族同是炎黄子孙,24.6%基本认同,3.7%不太认同,0.0%强烈反对,3.7%无所谓;
6)当中华民族取得重大成就时,78.4%被试表示一定会感到自豪,17.2%有时会,1.5%一般不会,0.0%不会,3.0%无所谓
7)72.4%被试非常喜欢且赞同有各个民族参加的社会活动,6.0%不太赞同,只喜欢与同族人打交道,21.6%表示无所谓;
8)51.5%被试完全认同我国目前的民族政策,40.3%基本认同,4.5%不太认同,0.0%强烈反对,3.7%无所谓。
根据以上反馈结果可见,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现状整体呈良好趋势,但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其中,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否有必要庆祝、是否愿意学习汉语和汉族文化以及是否愿意了解中华民族的各种宗教文化方面,超过85%的被试认为完全有必要且十分愿意;关于是否任何人都应该无条件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当中华民族取得重大成就时是否会感到自豪、以及是否喜欢且赞同有各个民族参加的社会活动等问题,超过70%被试认为完全认同且赞成;关于是否认同中华民族同是炎黄子孙以及是否认同我国目前的民族政策,有50~70%的被试表示完全认同,其余持不同看法。
(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1.中华民族认同的性别差异分析
受访女性更愿意了解各种宗教文化,当中国民族去的重大成就时民族认同感也更高,而受访男性在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统一、认同自己为炎黄子孙、认同民族政策等方面比女生的认同感要更高一些,也更愿意参加多民族的社会活动。所以综合比较来看,男生的民族认同感比女生更高一些。
2.中华民族认同的父母学历水平差异分析
受访者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往往不是很高,大部分为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但是无论学历高低,大部分受访者的民族认同感都是很强烈的,这说明民族地区父母和学校对于民族认同方面的教育还是很有效果的。但是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父母学历越高的受访者对于民族政策认同感越高,可见受教育程度也会影响父母和孩子对于国家民族政策的理解程度,理解程度不同,认同和接受程度也就不尽相同。
结语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令每一个中国人骄傲自豪的“中华民族”由此应运而生。中华民族的进步也与各个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哈贝马斯认为,“对‘臣民’的政治动员要求混杂在一起的人民在文化上实现一体化。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它,民族观念也就付诸了实现;而借助于民族观念,国家成员超越了对于村落和家庭、地域和王朝的天生的忠诚 , 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集体认同 ”。
参考文献
[1]陈茂荣.“中华民族认同”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J].黑龙江民族从刊,2013,03:10-18.
[2]刘和鸣. 对新疆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思考[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4.
[3]王超品. 当代中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王茜(1997.08——),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
当前职务:学生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
论文作者:王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中华民族论文; 民族论文; 西北地区论文; 少数民族论文; 汉族论文; 大学生论文; 民族政策论文; 《知识-力量》5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