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士洪(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555100)
【摘要】目的:探究分娩期全程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从2012 年到2014 年接受的120 例产妇进行分娩期心理护理干预来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的影响,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进行影响分析。结果:由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70.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28.3%)和产钳助产率(1.7%)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护理能够降低婴儿不良结局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妇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影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29-0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妇女为了工作推迟生育时间,致使很多人在生育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状况。很多产妇在分娩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情,对分娩产生恐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婴儿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1]。所以,为了降低产妇在分娩期产生焦虑心情需要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来降低分娩期间出现的一些不良情况,通过心理护理提高自然分娩率和婴儿健康。具体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受的足月产妇,选取标准为:①所有产妇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②产妇年龄在20~40 岁之间;③无产前抑郁、妊娠并发症及遗传性疾病的产妇;④排除具有神经肌肉病变的产妇。⑤均为单台产妇,自愿选择分娩方式。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1~36 岁之间,妊娠33~42 周,体重65~82kg,孕次1~3 次。对照组产妇年龄20~35 岁,妊娠34~44 周,体重61~85kg,孕次1~4 次。
两组对比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分娩护理、卫生护理等护理内容。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全程心理护理,首先,患者入院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对入院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其次,分娩前,护理工作人员应经常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2]。 1)分娩前。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分娩前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讲解分娩需要注意的事情,给予心情疏导,并进行放松训练。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 2))产时预防及护理。护理人员应对产妇的基本资料和病史进行询问,一些异常孕妇护理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及时的检查和预防,分娩时出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和产妇进行深入沟通,创造好的分娩氛围。在分娩期间身边需要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陪伴,在待产室待产时,允许家属陪伴。注意产程;(1) 第一产程: 对胎心和宫缩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仔细观察胎心和宫缩情况,定期检查肛门,对子宫口径进行必要了解,并绘制产程图。护理人员要做好产妇的心理工作,提高产妇的自信心主动配合。提醒产妇保证足够的睡眠,及时进食和排便,不能使产妇过于疲劳。护理人员要时刻准备着接产的准备,情况严重者做好抢救的准备;(2)第二产程:产妇分娩过程中要缓慢,能够使子宫肌纤维得到有利的回缩,胎盘就会顺利的娩出。有出血因素的产妇使用静推缩宫素,以此来降低出血量[3];(3)第三产程:护理人员应对产后患者进行细心的照料,缩短第三产程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 0.05 时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统计采用标准差(χ±s) 来表示。
2 结果2.1 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并且产钳助产率和剖腹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具体数据见表 1;表 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3 讨论产妇在分娩期间往往由于疼痛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这种焦虑会引发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出现子宫收缩无力导致分娩异常,有些产妇还会出现宫颈痉挛[5],由此可见,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尤为重要。通过对产妇进行细心的护理和心理疏导,提高产妇心理自信心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分娩异常症状导致的分娩异常情况。心理干预能够降低产妇剖腹产的几率,并且还能够有效降低分娩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进行留产观察,对子宫收缩情况和阴道出血情况进行密切监视,对出血量,会阴有无肿块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分娩过后需要将婴儿与产妇同室,护理人员之间做好间接工作,做好对产妇24 小时情况的观察。
所以,降低产妇焦虑心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心理素质差异会导致分娩方式的不同,并且情绪的变动比较频繁,这些情绪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和分娩的好坏有直接关系,更大程度上和家庭情况与社会压力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此基础上除了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以外,家属在其中也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大降低了患者悲观情绪,使缺乏的自信心提高,最终提高分娩效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较低,且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 < 0.05),提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并且降低婴儿不良结局率。
综上所述,全程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和婴儿结局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1] 牛琼华. 孕期综合管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06:58-60.[2] 张晗, 谷玥. 围产期心理护理对产妇心理状况和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13,04:169-171.[3] 郭琳.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3,05:655-656.[4] 曾淑琴. 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1,10:56-62.[5] 孔莹莹, 王艳丽. 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1,29:137-138.
论文作者:丁士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产妇论文; 心理论文; 方式论文; 结局论文; 对照组论文; 情况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