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医院;江苏南京210031)
【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采取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总结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性发作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救治效果比对照组好,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进一步完善脑出血急救护理模式,以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效果,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在非外伤的条件的下产生的血管破裂的情况,占脑卒中的30%左右,病死率高达40%[1]。当脑出血患者因急性发作入住急诊科后,如果能够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则可以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对于患者得到良好的预后也是意义重大的[1]。因此,本文选取我院脑出血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对不同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并总结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性发作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100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为58人和42人,年龄48~69岁,出血量5ml~30ml55人,31ml~50ml30人,大于>50ml15人。研究组患者100例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为57人和43人,年龄48~68岁,出血量5ml~30ml56人,31ml~50ml31人,大于>50ml13人。在两组患者就诊期间,在急诊科人员构成、患者基本资料上均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急性发作的脑出血患者入急诊科后,急诊科护士按照常规护理要求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如进行影像学检查,在掌握患者病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对应的救治和护理。
1.2.2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在接收到出诊通知后,急诊科护士即刻按照要求将相应的急救准备工作做好。接收到研究组的急性发作的脑出血患者后,即刻开启绿色通道,对意识清醒者或患者的家属(陪同人员)询问患者的病史,将冷毛巾放置在患者的颈部动脉处进行冷敷,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快速的检查,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固定后,将存在于患者气道、口鼻的异物清理干净,使患者的呼吸道可以保持顺畅状态。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包括颅脑CT,对患者的脑部出血位置加以观察,对其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一旦发现患者血压快速上升,脉搏波动次数有所减少,瞳孔也发生异常,要考虑患者有出现脑疝的可能性,将相关的急救措施准备齐全。按照要求给氧,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气管插管,保证患者的正常供氧状态可以维持,使脑水肿得到缓解。在最短的时间为患者建立静脉注射通道,在掌握医嘱内容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甘露醇以达到降压的效果。在使用甘露醇过程中,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观察其是否有胸闷、心悸情况出现。如果患者属于心功能不全者,则要使滴速减慢;如果患者高龄,则要减少滴量。对于脑出血量大且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尤其是对于首次发病的患者,不要让患者情绪处于过于激动的状态,以免导致再出血或持续性的出血。耐心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效果等解释清楚,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消极情绪,取得其信任和配合。通知手术室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做好转运各项工作,将其送往手术室接受下一步的治疗。不管是在将患者转运去做CT检查,还是将患者转运送至手术室进行下一步治疗,都做好转运前中后的相关护理工作,尤其尽可能减少颠簸,给予患者头部可靠的固定,避免因运行的惯性作用而使患者头部充血加重,重视转运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转运后做好交接工作。
1.3效果观察指标
1.3.1救治效果
救治后,脑出血患者可以进行独立的生活,日常生活行为基本未受到疾病的影响,则效果视为显效;脑出血患者需要依靠家属的照顾,日常生活行为受到疾病的一些限制,则效果视为有效;患者完全不具备了行动能力,或者植物死亡、死亡,则效果视为无效。
1.3.2神经功能评分
从上肢反射活动、手功能、腕功能、分离运行、协调运动、速度运动几个指标进行评分,总分12分,分数高者,提示其神经功能恢复好。
1.3.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总分60分,分数高者,示其日常生活能力高。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如表1和表2所示。
3讨论
脑出血急性发作在急诊科并不少见,尤其是近年来,脑出血急性发作率始终保持居高不下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3]。脑出血急性发作时,发病突然,且病情变化快等,如果在接收到急性发作的脑出血患者时,未能够及时对他们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就会延误他们的治疗时间,使其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轻者,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重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4]。因此,做好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是每位急诊科护士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急性发作的脑出血患者来说,3h-6h是其治疗时间。如果要使这类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使致残率、致死率降低,就要及早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救治[5]。对此,本院近年来根据救治急性发作脑出血患者的经验,对急救护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并注重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急救护理技能水平,应用急诊快捷规范的护理流程,在保证患者评估是全面的、护理操作是规范的前提下,使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避免因遗漏或者疏忽而对救治时间造成影响和耽搁,让脑出血患者在急诊科得到快速、准确且全面的救治,针对急性发作脑出血患者的特点,做好早期给氧、早期心电监护、保证呼吸道顺畅、建立静脉通道、降低颅内压、加强病情观察等急救护理工作,使患者的病情避免进一步恶化,以为患者进一步治疗和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奠定可靠的基础[6]。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诉,做好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工作非常重要,要不断完善脑出血急救护理模式,让患者在最佳的治疗时间得到更好的急救护理,以提高其救治效果,使其得到良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艳红.6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药物与人,2015(1):259.
[2]吕春燕.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及预后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127-128.
[3]裴浩然.脑出血患者行一体化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6):82-83.
[4]张倩.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5):250-251.
[5]赵艳艳.急救护理模式改善脑出血意识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实效性评价[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z1):155-156.
[6]赵俊梅.脑出血急性发病期规范化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8):117.
论文作者:聂盈盈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效果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