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_女性主义论文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_女性主义论文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女性主义论文,电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发端以来,日益活跃,最主要的方法论有符号学、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和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等,其目的旨在分析性别差异如何被编码进古典叙事中。追溯过去四十年里女性电影理论几次最重要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理论焦点经历了数次关键性转移。

一、古典叙事电影

早期的女性主义批评关注电影里,特别是好莱坞电影里,塑造出的女性刻板形象被女性主义者一针见血地分析归类为父权社会、父系文化下的产物,他们认为这些一成不变、不断重复的女性形象是令人反感的失真描绘,只会对女性观众产生不良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叶,帕姆·库克(Pam Cook)和克莱尔·约翰斯顿(Claire Johnston)为爱丁堡电影节和英国电影协会撰写了一系列论文,成为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先锋。库克和约翰斯顿从理论角度解析这些电影中的女性及其欲望,并力图在电影中找到断裂、沟壑的一面,以此证明被压迫的妇女渴望爆发,打破既有的父权机制。

约翰斯顿是最早以符号学的方法批评电影中女性刻板形象的女权批评家之一,采用罗兰·巴特的“神话”理论,约翰斯顿考察古典电影中“女人”的神话。她将“女人”这一符号解析为一个建构、一个符码、或是一种惯例,它代表的是男人心中“女人”应该具备的意识层面上的含义。但就女人而言,它什么也不是:女人仅仅消极地意味着“不是男人”,电影的文本中从未表现“作为女人本身的女人”①。之前的理论将电影看做现实的反映,而约翰斯顿却提出电影本身即为特殊的、具有意识层面意义的现实,这是电影理论一个重大的转变。

约翰斯顿的理论以精神分析法为批评手段,这方面她与劳拉·莫尔维(Laura Mulvey)极为相似。在其著名的《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1975)一文中,莫尔维运用精神分析法来探究好莱坞电影的魅力,认为这些电影之所以能吸引人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人的“窥视癖”②,即把他人看做客体的快感,所以观众才黏在屏幕前不愿离开。莫尔维认为“窥视癖”电影通过其情节和影像,将窥视与自恋合为一体,从而刺激了观看的欲望。窥视的视觉快感由观看他人(包括其外形、性格、遭遇)产生,而自恋的视觉快感则来自于对所看影像的认同。

莫尔维认为,对相似体的迷恋导致人对银屏影像的认同,这与拉康的镜像理论极为相似,对我们认识人如何构建“自我”(ego)至关重要。但是,正如拉康所说,人趋于认同优于自我的“镜像”,错误因此而生。人们认为镜像比自身更完全、更完美,因而在自身之外建构起一个理想的自我。同理,人们认同于屏幕影像,将其错误地认做理想的自我。电影通过明星体系,技巧娴熟地操纵人们的这一心理过程。莫尔维解释说,观众与银幕之间有一个复杂的区分和认同过程,“平凡”的观众将“非凡”的明星看做理想的自我,而明星本身又是扮演非凡人物的普通人,即“自我”假扮作“理想的自我”。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莫尔维在她这篇现在被视为经典的论文中指出,不同性别被置于电影中不同的地位:男性是主动者,推动电影情节向前发展;女性则是客体,是男性欲望的对象和盲目崇拜的目标。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将男性角色塑造得积极且强大:他是剧情展开和观众注意力的中心。而女性角色则是被动和无力的:她不过是男性欲望的对象。由于电影是以男性角色的视角来拍摄的,电影院里的观众自然认同于男性角色的视角。因此,通过三个层次的观看(摄像机的看、男性角色的看和观众的看),电影将女性角色具体化并呈现出来。

莫尔维等女权主义者们坚持认为在弥漫着父权意识的社会里,观看癖倾向的惟一用途,就是维护既有的父权意识。银幕上的女性形象有两个作用:作为银幕故事中的人物的色情对象,以及作为影院里观众的色情对象。主流电影将这两种视角结合,并假设电影的观众群体是男性,或是只针对观众中的男性,这实质上是对女性观众的异化。莫尔维等评论家认为,女性的主体性在电影中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被表现成微不足道。主流电影如此脱离女性观众,是因为受父权制的影响,也因为长期缺乏公正客观的批评。

莫尔维的论文被后世评价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开山之作,为抵制好莱坞和好莱坞快感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但是莫尔维认为基本上不可能对现状加以抵制,观众也不可能有批判性的眼光,未认识到现实主义电影的结构和影响可能会带来变化。因此,她的观点受到了众多批评。莫尔维的批评者们采用更为尖锐的理论来分析电影,如文化研究、身份政治、解析学、福柯的哲学等。

二、女性主义对抗电影

女性主义对抗电影摈弃传统技巧,构筑一种崭新的女性电影话语,重新定义电影叙述。这类对抗电影深受先锋电影和戏剧的影响,如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的蒙太奇手法、贝尔托·布莱西特(Bertolt Brecht)的“陌生化、间离效果”,和让·吕克·戈达尔(Jean Luc Godard)的现代主义美学等,成为20世纪70年代政治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玛丽·安·道恩认为,探讨女性问题的电影采用了与古典电影截然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女性,这些电影生动有趣、数量颇丰,尽管其手法略显生涩、不够老到。

莎莉·波特执导的影片《惊悚》是女性主义对抗电影的优秀范例。该片从两个层面上解构了古典情节剧——普契尼的歌剧《波西米亚人》(La Bohème)。影片摈弃了传统的电影手法,将剧中的女角色分裂成了两个人:咪咪甲和咪咪乙。咪咪甲独立于情节叙述,咪咪乙表演剧情时,咪咪甲则在揭示、分析另一个自己被男性生殖器中心对象化的实质。片中波特还运用了镜子来表达其思想,借此展示精神分析学说中拉康的镜像理论。

女性主义对抗电影不仅适合情节虚构的电影,也适合纪录片。传统纪录片采用错觉艺术手法和现实主义以捕捉“事实”或“真相”,但这样的理想主义不受许多70年代的女性主义电影制作者欢迎。约翰斯顿认为,女性主义纪录片应制造并构造妇女被压迫的“事实”,而不是对其做简单的记录。

电影是理想的传播手段,因为它拥有广泛的吸引力,是最佳的宣传社会改革的媒介。但具有反讽意味的是,电影的吸引力往往只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根据莫尔维极倚重的弗洛伊德理论,人们观看电影是为了享受精神性欲,包括对窥视癖和拜物癖的满足。其次,观众通过电影,确认自己所熟悉的意识形态体系,从而在潜意识中获得信心。最后,大多数人看电影纯粹是为了放松、逃避思考或压力。鉴于此,只有思想解放的人才会喜欢颠覆性电影。由此可知,女性主义对抗电影的影响力有限,只能存在于表现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之外。

三、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

过去的几十年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兴旺的学科,但也不乏问题。许多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都受到批评,被认为过于抽象、笼统,术语过多,倾向于教条化。

电影精神分析理论一直受到黑人女权主义者的批评,简·耿斯最早指出电影理论抹杀了种族差异,她认为电影理论应该是历时的、应该倾听黑人女性的声音,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性别、种族和阶级如何对电影产生影响③。

精神分析理论对情感的处理方法也同样值得怀疑:该理论在一个狭小的框架内,对主体、快感和欲望进行研究,全然不顾性别差异、完全漠视女性的感受。莫尔维在拉康关于自我与欲望的理论基础上,构建起关于欲望和快感的理论,而那些关于自我与欲望的理论是否成立,本身还需要得到确认。

另一个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文化批评的问题是:将精神分析的结果一般化,导致理论僵化不变。杰瑟琳·罗斯认为,精神分析考察的是特定主体如何维护社会强加于其身的一元性别身份,其间面对的困难和失败。此即意味着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必须遵循一个特定的性别差异秩序。这种性别身份的二元模式不仅阻止了理论家发现性别符码改变的可能性,也模糊了两性间的重要差异(如源于阶级、种族和性特征的区别)④。

非主流的女性主义理论也许有助于推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理论均提出了新的问题、设立了新的框架。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提出了新的伦理道德,关注母性、关怀女同性恋等问题。同时,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和从事文化研究的女性主义者则更为关注因性别、种族和阶级产生的压迫问题。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者亦提出了有别于阿尔都塞及拉康理论的关于自我和主体的理论,并对将人按照种族、阶级和性别进行划分的做法提出质疑。

四、结语

当代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异彩纷呈,反映出女性电影作品的丰富多彩。这些多重的声音、多样的视角、不同的电影的风格和类型,均意味着女性在银幕上再现自我的成功。当今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对自我、身份、环境和作用的认识有别于传统,因此,他们提出新的理论,强调自我的复杂性、差异性,重视电影观众对构建文化批评的重要性。由此,他们为女性参与社会变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制作出了我们周围的文本。

注释:

① Johnston Claire:Women’s Cinema as Counter-Cinema.Notes on Women’s Cinema,第24-31页。

② Mulvey Laura: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in Visual and Other Pleasures,London Macmillan,1989年版,第14页。

③ Gaines Jane; White Privilege and Looking Relations:Race and Gender in Feminist Film Theory,Screen,1988年第29卷第4期。

④ Rose Jacqueline:Femininity and its Discontents,Feminist Review,1983年第14(Summer)期。

标签:;  ;  ;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_女性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