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坤 付红芳 蔡晴琴 卢晓阳
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 天津滨海新区 300280
摘要:在新时期为从根本上将海上低渗储层酸化低效问题加以解决,那么则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严格按照不同的储层物性以及管柱条件,采取不同的技术,这样方可满足基本的目标,在本文中主要探究了海上低渗储层酸化增效技术,旨在为日后油田的开发奠定基础与保障。
关键词:低渗;酸化;增效技术;应用
从整体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海上低渗储层的储量规模比较大,但是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其大部分储层均面临着近水问题,除此之外,因为受到平台空间等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制约,所采取的酸压以及水力压裂技术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导致低效问题发生。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从整体上出发,本文笔者结合对其认识提出了微压裂改造以及增强酸液溶蚀等思路,并且采取了两种方式,分别是微压裂以及爆燃压裂,以此提高常规酸化泵注压力,这不仅符合基本的要求,也能够形成横向造缝、可控缝高的良好特点。
1、现阶段我国海上低渗油藏特征
就目前而言,我国海上油田有着大规模的低渗油田,处于待开发状态,其中油气储量不仅大,并且运用程度比较低,据了解,这部分低渗储层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均面临着近水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处理则会导致其他问题的发生。
2、传统措施研究
正如上文所言,对于低渗储层而言,在对其解决的时候主要采取了水力压裂以及常规酸化,但是因为受到诸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所以效果不容乐观,比如水力压裂的压裂规模比较小,并且在压裂之后含水上升速度比较快,无法起到良好的改造效果。并且常规酸化则表现形式为泵注压力比较高,排量比较低,某一油田井,为一口注水井,在酸化之前试注排量在0.20—0.22m3/min左右,且压力上涨比较快,在短时间内上涨了15MPa,且在整个酸化过程中,排量稳定在0.3m3/min左右,压力上涨到20MPa,等到将井下的堵塞物取出来之后,压力有所下降,但是如果继续进行酸化,其压力同样有所上升,所以这种情况下利用酸化是无法达到良好改造效果的,并且还出现了无降压增注的表现。
3、新时期海上低渗储层酸化增效技术的背景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酸化技术的成本比较低,但是适应力却比较强,在国内诸多油田采取该方式取得了成功,其中在进行该项技术的时候需要将重点放置在酸液体系研发以及酸化工艺优选方面,并且需要对堵塞以及物性问题进行研究,尽可能避免出现二次沉淀。还有一点是体现在工艺方面,在诸多油田利用酸化的方式并没有取得成功,主要的原因便是物性,往往会导致酸化注入排量比较低,且注入的压力比较高,所以笔者认为需要对酸化改造工艺加以研究与分析。对此笔者提出了利用微压裂改造以及增强酸液溶蚀造缝的思路,以此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两者均是利用物理与化学的方式进行增产,能够将堵塞及时排除,避免裂缝发生闭合。还有一点是在酸液体系方面,我国相关学者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研发了微乳酸以及活性酸等,但是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这些体系不仅酸液的用量比较大,并且还会对骨架造成破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海上平台空间作业,所以在新时期,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积极研究能够节省作业空间,也可进一步提高溶蚀效果的方式。
4、海上低渗储层酸化增效技术
4.1 微压裂酸化技术
众所周知,常规的酸化主要目的便是将堵塞问题进行解决,按时从本质上分析,其改造能力比较弱,甚至还会对近井周边的地带表皮有所影响,但是采取微压裂酸化技术可有效改善这一现象,不仅融入了酸液的化学作用,起到溶解性,并且还能够解决污染现象,应用水力的物理改造作用,将渗透率加以改善,进而提高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另外一点分析,不仅需要扩大渗透率,还需要在相同井下压差的情况下不断提升泵酸的排量,其中酸液用量主要是施工排量与时间的乘积,公式为: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在一定作业内,还需要对施工排量加以研究,如果施工排量有所提升,那么则说明了酸化半径得到了扩大,这符合了基本的要求。所以微压裂酸化在与常规酸化的对比中,其施工的压力以及施工规模得到了提升,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近水储层方面,需要依托酸压软件对缝高进行控制,并做好相应参数的调整。针对现阶段的海上油田整体发展而言,在实施微压列酸化作业的时候,需要对套管以及井下工具的承压以及固井质量等多项因素加以分析,这样一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安全性与稳定性。
4.2 爆燃压裂酸化技术
严格意义上分析,爆燃压裂主要是应用火药的方式对地层进行压裂,并且顺随着射孔孔眼产生多条微裂缝,以此解决堵塞问题。从优势上研究,采取爆燃压裂酸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储层的有效改造,并且整个过程不会受到地应力所带来的影响,对近水储层比较适用。其中主要压力传递、裂缝缝长、峰宽的公式为:
除此之外,爆燃压力属于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很多情况下会受到加载速率冲击载荷的作用,从而形成多条裂缝,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当然,裂缝面不再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在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发生偏轴效益,这种情况下的裂缝面容易发生微小的错动,进而导致裂缝不再闭合。
4.3 高效溶蚀型酸化技术
从属性上分析,海上油田低渗储层有所特点,具有特殊性,其中储层之中的酸液可溶蚀物主要包括了石英、长石等等,另外因为存在多种复合上海,导致各类问题不断,如出现泥质堵塞、微粒运移等,所以在此发展背景下,如果真的想要提高酸液的综合效率,那么则需要减少平台的空间占地面积,且前提是不可对储层骨架有所破坏。对此需要采取高效溶蚀型酸化技术,并包括了盐酸、有机硅、氟硼酸等等,利用这些物质可以将地层之中的钙物质等进行接触,并且还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进而降低聚合物。
参考文献:
[1]何春百,张健,崔盈贤,陈冠中,孟凡雪. 海上油田蒸汽吞吐化学增效技术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05):172-176.
[2]吴亚联,郭潇潇,苏永新,乔海祥,段斌,谭貌. 机组间偏航和有功功率综合协调的海上风电场增效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07):74-80.
[3]李先杰,张健,吕鑫,赵文森.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深部液流转向增效技术[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32(06):124-125.[4]潘广明,吴金涛,张彩旗,李浩,刘东. 海上稠油油藏弱凝胶驱辅助吞吐增油效果研究[J]. 特种油气藏,2017,24(06):134-138.
[5] Yan Ming, Tian Yi, Song Lizhi, Dong Jiayong, Zheng Yongjian, Chen Jihua. Research and pilot test of subsection water control for horizontal wells with sieve tube completion in offshore oil field [J].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 2013,25 (05): 57-60.
[6] Zhang Baokang, Zhang Bo, Xu Guorui, Jia Yongkang. Research and test of the combined adjustment and drive technology for offshore horizontal wells. [J]. application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2018,37 (03): 44-47.
论文作者:李明坤,付红芳,蔡晴琴,卢晓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海上论文; 油田论文; 压裂论文; 技术论文; 排量论文; 裂缝论文; 压力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