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岑溪市三堡中心卫生院 543215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相关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门诊在2018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病情并对防治措施展开分析探讨。结果:通过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及控制干预措施后,患儿家属的认知评分得到了显著提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对于促进患儿的预后恢复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的,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此病以手、足部出疹和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为特征性表现,绝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5~7天后自行缓解,少部分患儿发展为重症,通常在发病后1~4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以及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门诊在2018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与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相一致,并据此予以确诊。其中男患儿25例,女患儿15例,年龄1~5岁,病程一周,体温37.5~40.5℃。
1.2?方法
针对本组研究所选取的4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结合其临床症状表现,分别实施门诊隔离观察、家中隔离观察及住院治疗,并同时采取综合性预防及控制措施。
1.3?观察指标
向患儿家属发放我院自行指定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含了对各项预防措施、传播途径、传播目标、常见临床表现等相关手足口病基本常识的了解程度。
2?结果
本组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儿其家属对手足口病的干预前认知低下,甚至无知,干预后认知提高到了,对各项指标症状非常清楚。
3预防控制及治疗
3.1预防控制
对于来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详细记录其临床诊疗信息,同时将所记录的患儿信息录入至门诊记录当中,便于日后查询。
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实施全面、系统的隔离管理措施,针对院内手足口病隔离区域开展定期消毒工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注重手部清洁,切断病毒传播感染源头,对患儿家长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为其讲解正确的手部清洁步骤,确保居家观察患儿也可达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加大宣传教育预防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频繁活动场所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3.2治疗分析
结合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对原有分诊制度做出调整。由门诊护士对接触到的患儿先测量其体温,并检查患儿在手、足、口等部位是否出现有皮疹转光,对疑似手足口病患儿应安排其至专科门诊接受更加详细的诊断与治疗,针对需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可将其安排到隔离观察室,对于临床症状紧急患儿可及时安排其接受住院治疗,并在病区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确诊的病患者,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合并症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4?讨论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小儿手足口病多发于5~7月之间,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年龄来看,大部分发病患儿多集中在1~3岁之间。手足口病有着十分典型的自限性特征,一般患儿在发病1周内即可达到自愈恢复。但同时也需注意有少数患儿可能会并发出现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病症现象,对患儿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有大量的幼儿家长已经通过多种渠道途径基本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小儿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随着患儿家长预防意识的有效提高,现已基本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鉴于手足口病的蔓延传播速度极为迅速,在短时间内便可形成大规模的疫情扩散,在临床上要想做到有效控制难度较大。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 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治愈后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
参考文献:
[1]邓时敏;浅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8年29期
[2]李秀梅;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07期
论文作者:彭月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0
标签:患儿论文; 手足论文; 小儿论文; 措施论文; 病毒论文; 儿童论文; 肠道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