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了八年的阿富汗战争如何收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打了论文,美国论文,收场论文,阿富汗战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阿富汗战争是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继科索沃战争之后发动的第二场战争,也是它在新世纪伊始以“反恐”为名发动的第一场战争。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它动员了英、法、德等北约和非北约的42个国家参加。美国领导的联军和它们的对手塔利班相比,不论是装备还是人数,都占有绝对优势。但是,从2001年10月7日开战至今,阿富汗战争已经打了八年了,“基地”组织首领本·拉丹没有落网,保护他的政治军事组织塔利班非但没有被消灭,还大有卷土重来之势。2005年7月26日的《今日美国报》说,这是一场“意志的较量”。这场战争结局如何,很值得分析研究。
一、美国兵来了,塔利班走了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6月4日在埃及开罗大学演讲时说:“阿富汗战争不是美国的错,而是‘9·11’事件所导致的。”
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的经济、政治中心发生了一起堪与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相比的恐怖袭击事件。恐怖分子经过周密策划,劫持了3架美国民航客机,其中两架先后撞击了纽约世贸大厦,摧毁了双子塔楼,另一架撞击了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共造成3200人死亡和失踪,这与死伤3784名美军的珍珠港事件相差无几。
这是一起震惊世界的前所未有的恐怖事件,对谋求“绝对安全”的美国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因而激怒了美国的当权者。时任总统小布什说,这是“一场国家悲剧”,并宣布“美国进入战争状态”。9月20日,小布什在国会发表的演说中强调,“要在外交、军事、金融等所有方面集结力量,与国际恐怖组织战斗到底”。他还对各国首脑说,“你们要么支持我们,要么支持恐怖分子”,非敌即友。这是1941年以来美国总统首次在国会发表演说。
美国认定“9·11”事件是“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所为,后来本·拉丹自己也承认,他是“2001年在纽约和华盛顿发生的致命袭击的唯一负责人”(美联社开罗2007年11月30日电)。由于他受到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领导人奥马尔的庇护,所以布什总统决定对阿富汗开战,摧毁塔利班政权,消灭本·拉丹和奥马尔。因为美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又有阿富汗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的配合,而且有巴基斯坦、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提供方便,所以战争进行得很顺利。从2001年10月7日进行第一次大轰炸,到11月13日北方联盟军攻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塔利班政权就基本上被打垮了。2001年12月5日,卡尔扎伊被出席阿富汗问题波恩会议的阿富汗各派代表推举为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12月22日正式就任。这标志着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宣告结束,美国对阿富汗的占领正式开始。2004年10月9日,阿富汗首次举行了全国大选,美国支持的过渡政府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以55.4%的得票率当选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12月7日,阿富汗历史上首位民选总统卡尔扎伊宣誓就职。
塔利班(普什图语的意思为“宗教学生军”)是1989年2月苏联军队撤出后,在阿富汗内部各派斗争中,于1994年下半年涌现出来的一支武装力量,1996年9月攻占喀布尔,取得全国统治权。它基本上代表着约占阿富汗人口40%的普什图族的利益,主张“铲除军阀,重建国家”,奉《古兰经》为最高法律,其领袖是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
美国针对塔利班发动的阿富汗(“反恐”)战争,主要是以巡航导弹和飞机轰炸方式进行的,实际上是击溃战,而非歼灭战,它既没消灭塔利班的有生力量,更没有迫使塔利班领导核心缴械投降。喀布尔丢失后,奥马尔和本·拉丹一起逃至托拉—博拉基地,随后美军对该基地进行了密集轰炸,但他们毫发无损。与其说他们是从首都喀布尔被赶走的,不如说他们是为了保存实力,避免和强敌硬拼,主动撤出了首都和大城市,转入地下,转入农村,转入崇山峻岭和沙漠之间,蓄积力量,准备长期抗战。他们用引蛇出洞的办法,打了就跑,让美军疲于奔命,陷入一场持久战,从而给美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负担。
二、占领军不得人心,塔利班东山再起
布什总统发动的阿富汗战争,被原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称为“无限正义战争”,后来又定名为“持久自由行动”。令人遗憾的是,它的“正义性”越来越小,它的“持久自由”一直没有能够实现。八年的历史表明,美国占领军是不得人心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滥杀无辜,以致引起阿富汗人民的反美情绪日益高涨。
阿富汗人民曾一度将美国视为救星,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美国的意图产生了怀疑。2002年7月1日,美军空袭了乌鲁兹甘省一个村庄的婚宴现场,共投下7枚炸弹,造成48位平民死亡、117人受伤。7月4日,上百名阿富汗人在联合国驻阿援助机构门前示威,抗议美军轰炸无辜平民。这是塔利班倒台后,阿富汗人民第一次举行针对美国的示威活动。但是,美军并未停止其暴力行动。2006年11月17日,《纽约时报》以《美国对阿富汗空袭陡增》为题发表文章指出,“空军在过去6个月里对阿富汗实施了2000多次空袭”。路透社认为,2006年是“阿富汗最为血腥的一年”。但是,后来的事实表明这个结论下的过早了。香港亚洲时报在线2008年10月22日报道称,据“人权观察”组织的马克·格拉斯科统计,仅2008年6月和7月间,美国就在阿富汗投下27万多公斤的炸弹,几乎相当于2006年全年的投弹量。平民伤亡最惨重的一起事件是,在2008年8月22日美军对赫拉特省阿齐扎巴德村的空袭中,有包括50名儿童和19名妇女在内的95名平民遇难。2009年1月20日的《今日美国报》说,军方记录显示,美军战机2008年在阿富汗的空袭次数创下了新纪录,达19603次,2007年为13695次。
美军无休止地滥杀无辜,不仅激怒了阿富汗的广大民众,也激怒了卡尔扎伊总统,他在2007年5月2日就曾发出警告:“我们不能再接受平民伤亡”,“我们已经忍无可忍”。他要求美军“立即结束这一状况”。他在2008年11月25日与来访的联合国安理会代表会晤时还提出,“阿富汗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西方的军事干预行动会结束”。英国媒体认为,“这是卡尔扎伊首次明确要求西方部队制定撤出阿富汗的时间表”。
美国向阿富汗投掷价值成百上千亿美元的炸弹,炸死成百上千的无辜平民,破坏他们的家园,是不在乎的,是“慷慨”的,但它对阿富汗的重建事业,对发展经济、改善阿富汗人民生活的投资却是十分吝啬的。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08年3月26日报道,西方国家承诺2002年至2008年向阿提供250亿美元援助,但迄今为止,只兑现了150亿美元。美国承诺在此期间向阿提供104亿美元的援助,但目前只支付了50亿美元,还不到它承诺数额的一半。美国这种不顾阿富汗人民死活的作为,实际上是帮助了塔利班东山再起。
2007年4月8日,英国《独立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阿富汗百姓说,我们希望塔利班回来》。文章引用坎大哈一位名叫卡尔加里的居民的话说,塔利班在这里时,我们从不担心家人,但是最近三年,我每分钟都很担心。“我们怎么能原谅美国人呢?我会用我能做到的一切方法与他们斗争”。2008年9月25日,美国《华盛顿邮报》也发表文章说:“这里的人们越来越怀念1996年至2001年的塔利班统治时期,认为那时的生活是安宁祥和的。”
由于塔利班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有贩卖毒品所获得的大量资金(每年可获得5000万至7000万美元),又有通过不同方式得到的数十万件美欧式武器,所以它的队伍在壮大(目前约有20000人),它所控制的地区和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路透社在2007年11月21日的报道中说,阿富汗的冲突已发展到“关键时刻”,卷土重来的塔利班分子已经占领了阿富汗的一大半地区并逼近了喀布尔。
2009年2月11日,塔利班武装分子在首都喀布尔同时向三个政府部门(司法部、教育部、监狱管理局)发动袭击,共造成26人死亡、55人受伤。这是2009年以来在阿富汗发生的一起最为严重的袭击事件。德新社称之为“史无前例的袭击事件”,“将阿富汗首都变成了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2月12日的报道中认为,策划周密的喀布尔袭击显示了塔利班的实力。而且,这次袭击是在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考虑要把驻阿富汗美军人数增加一倍的时候发生的,这被认为是塔利班对奥巴马的一个挑战。它无疑也促成了奥巴马“阿富汗新战略”的出炉。
三、布什战略失败,奥巴马“新战略”出炉
塔利班卷土重来,是布什阿富汗战略失败的一个突出标志。值得研究的问题是,他为什么会失败?现在看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所坚持的方针路线不正确。具体来说,是由三大错误构成的。
一是指导思想错误。他是真反恐,还是以“反恐”为名谋独霸全球之实?一开始就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是后者,而非前者。他把成建制的北约部队调到南亚来,把没有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上签字的印度和日本一样视为“最亲密盟友”,以及大搞“颜色革命”等行为,就很难说与“反恐”有关。另外,他是“反恐”,还是反对伊斯兰?这也令人怀疑。以倡导宗教信仰自由为己任的美国总统,为何提出了“新十字军东征”的口号?这分明是要旧恨引新仇,是要挑动“文明冲突”。“文明冲突论”的宣扬者亨廷顿教授说过:“伊斯兰文明是唯一使西方存在受到过威胁的文明”他在2003年6月与德国《商报》记者的谈话中还肯定地说,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确实是“文明冲突”。而且,他告诉记者,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是布什政府的决策者一读再读的书(《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与美国政府的实践》,《领导科学》2006年6期)。布什使用的“反恐战争”这一概念,也不甚妥当,现在奥巴马政府也和英国政府一样,不再使用它了。
二是战争方略错误。小布什在发动阿富汗战争时,强调要消灭“基地”组织和塔利班,要捉拿本·拉丹和奥马尔,但他打的不是歼灭战,而是击溃战,不是乘胜追击,而是贻误战机,另有所谋。2002年1月,他抛出了“邪恶轴心论”,2003年3月,他以两条子虚乌有的理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占领了伊拉克,消灭了与本·拉丹无联系的萨达姆,把“反恐战争”的重心由阿富汗转到了伊拉克。英国《独立报》2006年9月10日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认为,“偏离正题出兵伊拉克”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美国式的搜寻并摧毁战术”激怒了阿富汗民众,“考虑到目前北约掌控的资源以及我们寻求的战略,我们根本无法取胜”。
三是“反恐”方法错误。标本兼治是公认的“反恐”良方,而布什却是治标不治本。他重武攻轻文攻、重破坏轻建设、重安全轻发展,宁肯不断伤害阿富汗人的民族感情,也不愿做一点儿安抚民心之事。所以,阿富汗人民对美国和北约军队越来越没有好感,以致“反恐”越反越恐怖。英国媒体说:“阿富汗战争像伊拉克战争一样,已成为吸引决心与西方军队作战的极端分子的磁石。”
布什的战略已宣告失败。临危受命的贝拉克·奥巴马既要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又要应对其前任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问题。他对这两场战争的基本方针早在竞选时期就有定论,即从伊拉克稳步撤兵,对阿富汗继续增兵。他为什么不同时撤兵?因为阿富汗战争没有偏离“反恐”正题,还能为美国民众所接受,而且它也符合美国战略东移的需要,所以奥巴马决心要再打一打。如何打法?他从2009年1月20日入主白宫后,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调查和精心策划,于3月27日提出了他的“阿富汗新战略”,又称“新的阿富汗—巴基斯坦战略”,其主要目标是“瓦解、铲除和击败盘踞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基地’组织”(《华盛顿邮报》网站2009年3月27日)。奥巴马的战略和布什的战略相比,有何新意?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点。
第一,“变革”理念,确保重点。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说,“现在,阿富汗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为扭转败局,必须适时“变革”理念,抛弃布什的单边主义和默武政策。奥巴马和他的国务卿希拉里十分赞赏约瑟夫·奈的“巧实力”论,即“将硬实力手段和软实力手段结合起来的高明政策”。他的政府主张接触、谈判、对话,主张实行多边主义,谋求建立一个多伙伴关系的世界。奥巴马声称,阿富汗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力图把各种力量集中起来解决阿富汗问题。他建议成立一个阿富汗问题联络小组,以处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反叛活动问题。这个小组包括北约盟友和其他伙伴,包括中亚国家、海湾国家、伊朗、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奥巴马认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改善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消解那里日益增强的反美情绪。希拉里在2月中旬的亚洲之行中,刻意访问了印尼,她是要向这个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示好。4月上旬,奥巴马访问了连接西方和伊斯兰国家的桥梁——土耳其。他在土大国民议会的讲话中表示,要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伊斯兰世界广泛接触,消除误解。6月上旬,奥巴马访问了在伊斯兰世界中颇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沙特阿拉伯和埃及,并在开罗大学向全球15亿穆斯林发表了40分钟的讲话。他说:“我来开罗是为了谋求美国与全球穆斯林的新开始”,“周而复始的怀疑与不和必须终结”。法新社认为,这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讲”,白宫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大公关”。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则认为这个讲话“一钱不值”,他说:“对美国的深恶痛绝源自中东人民的内心深处。”(俄罗斯《生意人报》2009年6月5日)
第二,文武并重,依武求成。奥巴马在2月17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他相信阿富汗问题不能单以武力解决,美国将使用外交及发展等手段解决阿富汗问题。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琼斯在解释奥巴马的“阿富汗新战略”时,强调了“军事能力之外”的东西。他说,要加强对阿富汗政府的管理,进行司法改革;强调警察的作用和发动“反毒品战争”;强调要赢得人心,要让人们填饱肚子。驻阿美军最高指挥官麦基尔南在4月初发给官兵的一个指导文件中强调,“在阿富汗取得成功不能依靠单纯用武力开展旨在维持安全的行动”,要求部队“着眼于治理、发展和安全三管齐下”。北约新司令——美国海军上将斯塔夫里迪斯在7月2日的就职仪式上说,“将在阿富汗实行文武并重的策略”,希望这一策略能够奏效。但是文武二者相比,奥巴马政府还是偏重于用武。2月17日,奥巴马批准五角大楼向阿富汗增兵1.7万人。3月27日,他又宣布增兵4000人。到2009年底,驻阿美军将由去年的3.2万人增至6.8万人,加上北约的3.2万人,总兵力达10万人。在大量增兵的同时,也会有一个“文官潮”,旨在构建阿富汗的公民社会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保证在阿的军事行动,军费也在猛增。在2010年的美国财政预算中,用于阿富汗的军费首次超过了伊拉克,前者由今年的470亿美元增至650亿美元,而后者则由870亿美元降为610亿美元。为瓦解塔利班,今年3月,奥巴马表示有意和某些塔利班武装分子进行谈判。随后,希拉里提出了与“温和派”谈判的想法。7月份,她再次向塔利班伸出橄榄枝,表示欢迎放下武器的塔利班分子“加入阿富汗宪法中宣告的自由、开放的社会”。但是塔利班不买账,称希拉里的话为“疯狂的设想”。
第三,阿巴互动,两面夹攻。阿富汗问题是奥巴马力图在地区框架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巴基斯坦是否合作,又被认为是他的“阿富汗新战略”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他将“阿富汗新战略”定名为“新的阿富汗—巴基斯坦战略”,就凸显了巴基斯坦的重要性。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说,“阿富汗新战略”的关键内容是要确保美国在帮助巴基斯坦打击边境部族地区的叛乱分子时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同一群叛乱分子的存在,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我们要与巴基斯坦更密切地合作,以清除这些被叛乱分子作为行动大后方的避风港”。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奥巴马任命以强硬派著称的霍尔布鲁克为阿富汗—巴基斯坦问题特使,穿梭于阿巴和印巴等国之间,做了不少促进互相合作的工作。5月6日,奥巴马把卡尔扎伊和扎尔达里两位总统召至华盛顿,进行了三方会谈。为坚定巴基斯坦的反恐决心和信心,美国承诺在未来5年内每年向巴提供15亿美元的援助。扎尔达里向奥巴马保证将严厉打击塔利班武装分子,还发誓要“完全消灭好战分子”。在此之前,4月26日,巴基斯坦军方代表声明,应西北边境省政府和迪尔居民的请求,安全部队已对迪尔、布内尔和斯瓦特山谷地区开始军事行动。在这次行动中,250万平民被迫逃离了家园,但武装分子并未停止活动,他们在拉合尔、白沙瓦等大城市不断制造爆炸事件。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在7月16日就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发表了一篇评论,其结论是:“这场战斗显然尚未打赢。”
第四,攻占一点,治理一片。奥巴马总统在他的“阿富汗新战略”中提出了三项任务,即向阿富汗大量增派美军,扩大阿富汗安全部队(准备在2011年前把阿军从9万人扩至13.4万人,把警察人数保持在8.2万人),争取塔利班“温和派”的支持。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认为,“新战略”需要新的军事思维。所以,他在调兵的同时,也在考虑换将。5月11日,他解除了麦基尔南的职务,并决定由刚晋升为四星的麦克里斯特尔将军担任驻阿美军最高指挥官,罗德里格斯中将任副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具有尚武精神,有指挥特种部队的经验,曾在伊拉克指挥抓获了萨达姆,击毙了恐怖头子扎卡维。盖茨用他的目的,是要他以更大胆、更具创造性的方式处理阿富汗问题,要在明年夏季之前扭转战局。5月15日,麦克里斯特尔上将走马上任。他说,保护阿富汗人民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必须保护他们免遭暴力活动侵扰,必须尊重他们的宗教和传统。他决定调整兵力部署,撤离几乎没有人烟的偏远山地,将兵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地区,保护人口聚居中心。不难看出,他的作战方针既不是狂轰滥炸,伤害平民百姓,也不是遍地开花,消耗兵力,更不是白天打了就走,晚上让叛乱分子回来报复,而是重点出击,安营扎寨,给阿富汗人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区,让人们相信阿富汗政府比叛乱分子更能给人们带来安全与繁荣。简言之,就是攻占一点、治理一片。由于有巴基斯坦方面的配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于7月2日黎明对阿南部赫尔曼德省河谷地区的塔利班腹地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代号为“匕首行动”,又称“利剑攻势”。这是奥巴马政府在阿富汗采取的首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美军试图将这把“利剑”插在塔利班命脉所在处,摧毁其核心力量,切断它的财源和联络网,促进“温和派”势力成长,并为8月20日的阿富汗大选创造有利条件。塔利班的对策仍然是“你来我走”,不与美军正面交战。所以,“利剑”所到之处,风平浪静,塔利班武装人员有的遁迹于民众之中,有的绕到东部发动攻击。塔利班发言人艾哈迈迪说,他们将用游击战、用“铁网”行动予以回击,“他们的匕首将陷入我们的铁网之中”。塔利班武装分子走了,但他们留下了许多地雷和路边炸弹,已经给美军造成巨大损伤。7月份,驻阿美军死亡人数高达43人,这是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牺牲人数最多的一个月。对英军来说,7月也是“最血腥的月份”,共计阵亡22人。“利剑攻势”利不利,能不能实现美军的预想目的?这不仅是对奥巴马“阿富汗新战略”的一个严峻考验,也将对阿富汗战局的发展和8月20日的阿富汗大选产生直接影响。
阿富汗战争打了8年,未能收场,说明了什么?首先,它说明,尽管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它的力量仍然是十分有限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就提出准备打两个半战争,其后他们又修正为打一个半或两个战争,但他们都没有付诸实践。新世纪伊始,小布什就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作了大胆的试验,结果很不顺利。现在,美国军方已公开承认,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打的这两场战争,使他们的人力物力吃紧,已经很难再在世界其他地方实施任何重大行动;美国政要已表示:放弃两场战争战略。这也算是他们的一大收获。其次,它再次说明,阿富汗人很刚强,从不害怕侵略者强加给他们的战争。阿富汗早有“帝国坟墓”之说。19世纪,他们和当时的世界头等强国英国较量过,从1839年到1919年的三次抗英战争,迫使大英帝国低了头,他们赢得了独立。20世纪,他们又同二号超级大国苏联进行了较量。从1979年12月24日苏联入侵阿富汗到1989年2月15日苏军全部撤出,历时近10年,苏联动用了10.9万大军,结果牺牲了15000人。这是苏联输掉的唯一一场战争,以致加速了苏联的解体。21世纪伊始,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就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结果是陷入了阿富汗泥潭。7月18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明确表示:“美国无法用一年时间打赢战争。”他说:“美国军队疲惫了,美国人民更加疲惫。”美国会不会成为第三个失败的帝国,历史将作出回答。(注:2009年8月1日完稿)
责任编辑:介明菊,E-mail:ldkxjmj@163.com,电话:0371-63919054
标签:阿富汗战争论文; 塔利班论文; 奥巴马论文;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论文; 奥巴马演讲论文; 中国巴基斯坦论文; 贝拉克·奥巴马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美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