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英(大庆市第四医院163712)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腰椎骨顾着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在2008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4 例腰椎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前、术后2 个阶段进行专科护理、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并进行同源对比。结果采用手术治疗、完善的各项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以及心理的支持, 本组1 例下肢瘫痪未能完全恢复, 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患者的心理观察, 实施针对性专科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干预, 缓解病人的症状及减少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等, 促进术后康复。
【关键词】 腰椎骨骨折手术专科护理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62-01
腰椎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创伤, 它需较长时间的卧床治疗,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对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手术是治疗腰椎脊髓损伤最重要的手段, 但手术风险与难度大, 术后并发症多, 因此,做好手术前后各项治疗护理、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 才能最大程度地恢复神经功能, 降低致残率,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现将我科2008年至2010 年骨科中24 例腰椎骨折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 年至2010 年本科室经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4 例, 其中男l5 例, 女9 例; 年龄16 ~ 68 岁, 平均年龄42 岁; 重物砸伤2 例,高空跌伤6 例, 车祸16 例; 合并脊髓损伤17 例。入院时有1 例带入初期褥疮; 住院最长6 个月, 最短住院为2 个月, 平均4 个月。
1.2 方法本试验采用同源配对对照, 即同一病者既属试验组, 又属对照组。通过体检与观察手段, 记录病者的情绪变化。选择情绪变化作为心理状态测试指标。结果采用秩和检验。情绪表现采用心理研究方法中的量表法检测, 见表1。
1.3 手术方式本组在全麻及连硬膜外麻醉下行骨折切开复位+AF 钉内固定16 例;+Dick 内固定8 例; 本组术后并发尿道感染5 例,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应用, 生理盐水+ 庆大霉素行膀胱冲洗,2 次/ d, 及对症处理,2 ~ 4d 感染症状得到控制; 并发呼吸道感染3 例, 给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定时变换体位, 轻轻叩击胸背部, 嘱患者深呼吸, 做扩胸运动, 雾化吸入后3 ~ 5d 感染症状消失。本组其中1 例下肢瘫痪未能完全恢复, 其余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 了解病情通过询问病史、交谈、护理体检、翻阅病历等方式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不适症状、自理能力、康复愿望、家庭环境、心理状态、有无其他系统疾病存在以及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等, 全面正确地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健康需求。
2.2 术后护理(1) 一般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回病室让病人平卧于硬板床, 观察切口有无出血, 引流液的量, 保持输液通畅, 全麻未醒者应平卧, 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人呼吸道引起窒息, 硬膜外麻醉及腰麻醉应平卧6h。
(2) 压疮的预防。为防止压疮的发生, 硬板床上应加放气床.两踝之间、足跟后上面均放置软垫, 每2 小时轴心翻身1 次, 轻轻按摩受部位皮肤,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床单平整, 经常检查骨突处皮肤,防止压疮的发生。本组经上述护理未出现压疮病例。(3) 深静脉血栓。每天定时活动下肢, 结合定期翻身, 预防腓肠肌部位长期受压,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经上述护理未出现深静脉血栓病例。(4)肢体畸形。为了恢复瘫痪的肢体功能及防止肢体畸形, 每天数次活动, 按摩髋、膝、踝及足趾各关节, 并用预防垂足板托起双足, 防止挛缩或畸形本组无肢体畸形发生。(5) 康复训练。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训练是恢复神能的重要保证。
3 结果病人手术前后情绪的变化非常明显(P<0.001), 病人由术前的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表现, 通过手术治疗及心理护理干预, 情绪即转为平静心境, 甚至愉快心情。本组资料结果表明,24 例脊椎骨折病人在手术前普遍存在强烈的心理反应。病人术前出现焦虑(14例, 占58.33% ), 抑郁(8 例, 占33.33% ), 甚至恐惧(2 例, 占10.25% )。所以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 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切实做好手术后各种治疗、护理、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
4 讨论手术治疗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之一,而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及心理护理的干预是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恢复功能的主要手段如果脊柱损伤后不锻炼活动,就会增加软组织的粘连及组织纤维化的机会,还可使脊柱各关节活动性减退,影响以后的脊柱运动,导致腰背部慢性疼痛[5],背部肌肉常因疼痛而发生保护性痉挛,使患者不敢活动背部,从而导致背肌的废用性萎缩。所以,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工作,适量的功能锻炼能帮助患者消除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达到治疗骨折的目的。
做好基础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脊柱骨折后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 容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临床上我们对生命体征的动态观察、每天的晨晚间护理、会阴护理、褥疮护理等基础护理, 虽然很琐碎, 但却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之。手术治疗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之一, 而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及心理护理的干预是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 恢复功能的主要手段。如果脊柱损伤后不锻炼活动, 就会增加软组织的粘连及组织纤维化的机会, 还可使脊柱各关节活动性减退, 影响以后的脊柱运动, 导致腰背部慢性疼痛, 背部肌肉常因疼痛而发生保护性痉挛, 使患者不敢活动背部, 从而导致背肌的废用性萎缩。所以, 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工作, 适量的功能锻炼能帮助患者消除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 达到治疗骨折的目的。
参考文献[1] 段旭玲. 腰椎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49-50[2] 王今凤,赵玉贵主编. 骨科护理学[M].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64[3] 顾沛. 外科护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16[4] 黄家驷. 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26[5] 杨有红.128 例非手术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体会[J]. 青海医药杂志,2009,
论文作者:王轶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腰椎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脊柱论文; 手术论文; 病人论文; 目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