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麻醉分析论文_刘丽

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麻醉分析论文_刘丽

刘丽

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 157000

【摘 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宫颈癌根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3例宫颈癌患者限期手术,临床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全部顺利麻醉成功,无麻醉意外。结论:宫颈癌根治术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用药量小、术毕清醒快,术后利用硬膜外管行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创口疼痛,是该手术很好麻醉方法之一。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麻醉;宫颈癌根治术;

【中图分类号】R782.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252-01

宫颈癌指的是在子宫阴道部和宫颈管出现的恶性肿瘤[1],该病的临床实际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但患者的病死率在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中却高居首位[2]。宫颈癌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Ⅰb --Ⅱa期的早期宫颈患者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巴结清扫术。在腹部大型手术中,为手术提高麻醉效果,保证患者麻醉安全,防范出现麻醉意外事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以往单纯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变不稳定,拔管清醒时间过长、应激反应强烈[3],合并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提高了麻醉效果。我科于2014年3月~2015年9月对33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进行麻醉,现将麻醉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女性患者,年龄39~74岁,平均54.5岁;ASA分级:Ⅰ~Ⅲ级;宫颈癌按FIGO临床分期标准Ⅰb期19例、Ⅱa期14例。

1.2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30min均肌内注射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用惠监护仪监测ECG、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SPO2,行中央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静脉通道同时监测CVP,于T9~12行硬膜外穿刺置管,2%的利多卡因5ml试验量,测试并确定麻醉平面后行全身麻醉诱导,以咪唑安定40ug/kg,3 μg/kg瑞芬太尼,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次静脉推入,麻醉诱导成功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后经硬膜外导管推注0.5%布比卡因5~8ml,每隔60~90min经硬膜外腔导管注入同等量机械通气维持PETCO235~40mmHg(1mmHg=0.1333kPa)。术中微泵持续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术毕前15min停止静脉输注麻醉药,术后行硬膜外腔导管接镇痛泵。

2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稳定,术毕患者均于15min内清醒、成功拔管,无麻醉并发症。无烦躁、呕吐不良反应。

3讨论

宫颈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的年龄非常广,主要发病高峰年龄段在30-50岁之间[4]。相关研究表明,年轻妇女人群的宫颈从20年前的6.7%上升到目前的11.4%,说明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在呈现上升的趋势[5]。目前,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有效方式就是手术治疗。手术中麻醉方案的恰当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是保证手术顺利开展,保护患者机体的关键因素[6]。临床单纯全麻只能抑制大脑皮层边缘系统或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不能有效地阻断手术区域伤害性刺激对中枢的传导,其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轴反应仍然存在,使得手术刺激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率增加、血压升高。采用全身麻醉时麻醉药物用量大,也会引起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并影响术后苏醒时间和质量[7]。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剂量使用全身麻醉药物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延长,易发生躁动等并发症[8]。硬膜外麻醉对肝肾功能影响小,操作相对简便。但单纯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将手术范围的相关交感神经充分阻滞,无法达到完全的麻醉效果,脏器牵拉反应仍然存在,易产生抑制呼吸,难于完成一些难度大、复杂、时间长的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取长补短,收到良好的临床麻醉效果。硬膜外腔麻醉可获得良好肌松和镇痛作用,对正常生理干扰轻,静吸复合麻醉能使患者神志消失,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两者联合应用优势互补有利于适于麻醉深度的维持和保证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减少全麻药用量及肌松药的残余作用,减轻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减少对循环系统的干扰,使病人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毕早苏醒、早拔管、早恢复到生理状态。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会导致心动过速、心脏增加氧消耗,心肌缺血、梗死机会增多[9]。据文献报道,硬膜外麻醉能充分将心脏交感神经阻滞,冠脉血管扩张,心肌供养增加以及心肌耗氧减少,有效的改善了心肌供需的平衡,进而将术后心肌缺血和梗死几率大大减少。同时便于术后镇痛,消除伤口疼痛,利于早期下床活动场所咳嗽、排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硬膜外腔残留局麻药的镇痛作用,便于患者能尽早咳嗽,咳痰,排出气管及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复合硬膜外麻醉则使全麻药用量明显减少,减轻麻醉药对循环、呼吸的抑制,所以患者术后清醒快、拔管早。患者所采用的联合麻醉方案通过靶控输注以药效即药代动力学位基础的新型静脉给药方式,与传统麻醉给药比较,药剂量少,且能更好控制术中麻醉深度[10]。瑞芬太尼+丙泊酚起效快,量效关系良好,半衰期短,配合靶控输注技术,可使麻醉药量得到合理控制,术后患者会在短时间内恢复意识,同时可以良好控制术中患者血流变力学的变化,使患者机体内环境处于较稳定状态,降低围术期风险。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优点为麻醉维持用药总量减少,术后可快速清醒和恢复意识状态,增加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在术中更为安全,术后恢复更快,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欣.宫颈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0):144-144.

[2]韦燕珍.年轻患者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16(22):173-174.

[3]程向阳,顾尔伟.相同麻醉深度下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身麻醉的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25-27.

[4]陆晓楣,李晶,刘畅浩,卢淮武,王丽娟,林仲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10.

[5]王又又,向群英,佘茜,谭云,等宫颈癌高发区妇女HPV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3:259.

[6]卢先卿.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白细胞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657-658.

[7]陈奇涵.老年上腹部手术实施硬膜外阻滞并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148-149.

[8]王又又,向群英,佘茜,谭云,等宫颈癌高发区妇女HPV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3:259.

[9]尤本军,李江悦.硬膜外阻滞对全麻气管插管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实用全科医学,2007,5(11):985.

[10]张家光,贺爱妮.麻醉方式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32(3):84.

论文作者:刘丽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麻醉分析论文_刘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