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愈发的增加,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了关乎我国基础人民生活的重点保障性建设工程。与此同时,随着220千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出现对我国供配电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220千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为我国未来的电力产业发展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电容式电压互感器;220千伏;技术;应用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需求愈发的增加,与此同时,随着220千伏变电站在我国大范围的推广、普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了出来,有关变配电站内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应用、试验工作成为了我国电力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如何通过对220千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技术的不断试验、应用,从而探究出最合适的运行方法,成为了我国电力供给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
一、220千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概述及其发展现状
(一)220千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概述
截止目前,我国220千伏电容式电压互感设备通常情况下由用以分压的电容设施和电磁感应单元两个部分共同组成。其中,高压耦合装置中的上下节电容和电容分压的下节共同组成了电容式电压互感装置,同时,存在于设备油箱下节中的电磁单元还包含中间类型的变压设备、抗电流干扰补偿设备、阻尼器能装置。其中,抗电流干扰补偿设备的作用是对电容式电压分流装置中的融抗施加必要的补偿功能,并对电容式电压互感装置中产生谐振的磁铁进行阻尼。
(二)220千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有关电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的随之发展,大批量的变电设备在我国各地兴建,其中220千伏变电设施作为我国电力设施所占比例最多的电力供给设施愈发的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电容式电压互感设备的管饭应用,其中的问题也逐渐的显露了出来,如何在保障高压变电设施在承受到巨大风力、拉力等不可抗力影响下仍旧可以正常的进行工作,成为了我国电力研究人员工作的重点。针对这一情况,目前,我国通过“水泥胶装金属法兰”的方式进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套瓷”操作,并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经该技术操作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能够在其机械的实际强度上符合行业的标准。同时,在通常状态下,电容式电压互感设备中应用的电抗器、阻尼器等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效的阻止电容式电压互感装置内部“谐振”的发生,但是为了保障其设备后续的安全、有效运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人就应用相应的技术针对每台设备进行“铁磁谐振”试验。
二、220千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试验的方法
(一)针对C1、C2分别进行测量
在实际的电力试验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可以应用“自激法”进行有关C1、C2参数的测量工作,并根据试验阐述绘制接线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测量C1时链接的高压线电桥应在后续的测量中与C2中的低压电桥端进行连接,并将该互感设备中的高压引线部分与中间变压设备的尾部进行绕组后接地。从而使得后续的加压工作可以通过低压电桥的输出端进行施加。这种方法的优势是通过2v-3v左右的试验电压就能够相对有针对性的计算出上述两个模块的容量介损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将C1、C2两个模块进行串联还能够计算出上述两个单元的电容总容量情况,其接线方法如图一,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从计算得出的参数中比较其与预期电容间的误差情况,进而帮助后续的应用。
(二)应用正、反接线法对C3进行检测
在实际的变电站工作过程中,针对高压引线实际运行阐述的测量是进行220千伏高压变电站电容式电压互感装置试验过程中最为主要的部分。目前,我国针对这一部分的常见检测方法是通过“正接线法”或“反接线法”进行常规的检测工作。其中,“正接线法”是指将高压变电设施中的高压线缆分别与C3的上部、下部进行连接,从而获得相对较为准确的检测数据,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种方法往往由于其拆除、修复等后续工作较为繁杂,相对更加费时、费力,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选用这一方法操作人员有限。“反接线法”是在实际的线路连接过程中,将C3的上端作为试验的“接地端”,而将其下端与高压线连接,进而将短接与电容式电压互感装置的滤波设备相结合,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了因对其设备拆、卸的麻烦。
图一 测量C1、C2接线图
(三)应用“新反接线”法对C3进行测量
这一方法对传统的C3测量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良,添加了能够增加屏蔽低压性能的器材,并在线路的链接方面沿用了传统的“反接线法”。其中C3的下端进行有关高压电桥芯线的链接并在电容式电压互感设备的接地装置开启是对已经进行短接操作的两段进行屏蔽,从而测量出C3上的实际电容介损情况。根据实际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新型的反接线法和传统的反接线法中针对电容值的测量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测量误差均小于百分之一,与传统的正接线法中测量的介损值相差也不足百分之零点五八,所以,综上所述,“新反接线”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获得相对较为准确的实验参数。
三、220千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在进行电容式电压互感装置介损的自激法测量过程中
首先,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如果工作无法顺利的进行开展,大都是由于电容式电压互感装置被装入瓷套后放置在油箱管线中去的同时,电压互感装置仍旧处于相对较为稳定的链接状态。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工作人员可以应用自激法进行相应线路的接连,进而开展相应的测量工作同时,搜集测量参数。其次,在实际工作中,电容式电压互感装置通常情况下是相对密封的存在,多以,当该装置上出现裂缝或者一定情况的渗漏出现时,空气中的潮气进入,进而影响其装置的应用,所以,在日常的巡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尤为注意这一问题。最后,该装置中用以测量的分压装置也是较为精确的仪器,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当多个元件发生损毁时,很大情况下容易造成有关电容容量的变化,进而致使互感装置的适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参照实际的电容容量设置,进而进行综合评估后的参数测量工作。
(二)在进行现场取样环节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电力设施中的高压设施处于相对安全状态,所以通常情况下该设备都处于密封状态,由此,该设备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发生一定情况的“热胀冷缩”情况,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现场抽样工作的进行,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电磁单元的抽样进行相关试验技术的检测、分析工作,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的科学性上存在一定的争议。
(三)在控制相对参数的准确性环节
在实际的工作中,测量准确性更高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参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后续试验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所以,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需要进行一定的准确性控制工作。例如,在测量工作中应用恰当的压臂等装置,从而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保证参与测量产品质
量的合格性,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参数的正确性。
(四)电容装置应用的材质选择环节
就目前来说,随着我国高压并联电容设备介质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容式电压互感装置大都应用电容耦和绝缘材质进行有关互感设备的耦合操作。尤其,是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将新型的纸膜复合材质代替传统的纯纸膜材质,越发的受到电力人员的关注,近年来,随着该技术推广的深入,现如今已经有很多企业应用复合纸膜进行了有关电感设备的耦合操作。这种全膜介质在很多情况下存在很多好处:首先,这种介质具备相当优异的绝缘效果,很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介质的损耗情况。其次,由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全膜介质中个别元件被损坏、穿透后,介质的两侧极板仍旧可以正常的进行设备间的短接,从而使得应用全膜性介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介质的损耗程度。最后,合理的全膜介质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介质中的含水量情况,进而大大的提升全膜介质应用的时间,进而缩短加工、操作流程的同时加速完工周期,在提升实际的操作品质的同时为后续的测量、操作打下更加夯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电力互感装置应用规范的深入,针对我国220千伏变电设施中装置的试验、检修工作越发的受到电力工作者们的重视,尤其是规模较大、走线较为复杂的高压电站,如果应用传统的互感设备试验方式进行设备仪器的检验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基础生活感受,由此,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电力供给设备中电容式电压互感装置的试验、检修作出了阐述、分析,从中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注意事项,以此为我国未来的电容式电压互感试验技术工作人员的试验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杰.浅议220千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试验技术应用[J].电子制作,2013(14).
[2]贺绍鹏,王瑞,郭小凯,李萍.22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不拆高压引线试验方法总结[J].机电信息,2015(36).
[3]乐健,柳永妍,李琼林,余晓鹏,刘开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谐波测量误差试验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08).
[4]李秀珍.22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试验技术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0).
[5]霍成智.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应用和制造技术进步[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6]卢智成,邱宁,程永锋,钟珉,孙宇晗,鲁先龙.特高压TYD1000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抗震试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5(11).
[7]郭天兴,徐杰,王璇,王洪波.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传递过电压的试验研究[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08(01).
[8]李顺尧.22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试验方法探讨[J].高压电器,2008(03).
作者简介:
李华(1964-),男,广东省中山人,大专,中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高压试验工作。
论文作者:李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电压互感器论文; 电容式论文; 测量论文; 装置论文; 电压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