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人民医院 730299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压力不断增加,部分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更年期女性人数不断增加,使更年期女性健康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更年期是妇女从成年期进入老年期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此阶段,雌性激素水平相继下降,导致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更年期症状,而在一系列症状中,心理状况的变化十分突出。为了提高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保证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更年期;抑郁症;护理干预
更年期抑郁是一种因雌激素下降引起的负性情绪和症状{1},是一种心境低落,即沮丧和悲伤的情绪过程。患者主要表现为{2}:情绪低落、沮丧、压抑,伴有焦虑、身体不适、睡眠障碍、少言寡语、厌恶社交、似有大祸临头的感觉。经常被无助、孤立及凄凉的感觉所包围,对工作无信心,缺乏性兴趣,对任何事情都感到无意义,常无故地感到内疚及注意力不集中等。
1 更年期抑郁症状的病因及影响因素
以往大量医学研究表明,雌激素是维持妇女健康的重要生命物质。于是,在针对更年期相关症状的临床诊断中,过于单纯强调了生物因素的致病作用。目前研究证实{2},绝经时各种抑郁症状的增加可能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因此,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更年期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1.1生物因素:妇女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锐减,导致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失调,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会出现烦躁,易激动等异常情绪。
有躯体疾病史的女性心理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躯体症状病史者,强迫、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体验会加重其生理上的不适,形成更年期综合征的恶性循环。
1.2个体心理因素。包括角色冲突和认知水平。Hasllstrom认为,某些人格特征,如神经质较强、有负罪感、患有神经症的女性与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主要由于患者对更年期的生理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心理准备,当各种躯体症状和不适出现时感到非常紧张,为此情绪低落,多疑多虑,出现睡眠障碍和失眠。有些学者认为,工作不稳定者,家庭经济收入低下者、饮酒者、婚变者、性格内向者为抑郁高危人群。
负性生活事件是更年期女性出现情绪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生活事件能否引起个体的应激反应,主要取决于个体对于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和主观感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在研究发现,地处边远山区、信息闭塞、缺少文化教育的女性,较少出现更年期心理变化或症状较轻;相反,一些受过文化教育,经济比较富裕,社会地位比较优越的女性,则心理负担较重,发生更年期心理症状也较明显
2.护理干预
2.1 心理支持: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日常应急水平,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促进机体康复。更年期抑郁症心理干预的第一步是{3}:临床护理人员要给患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影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先决条件。只有护患双方达成治疗联盟,共同创建一个尊重、信赖、平稳、温和的想出气氛,这是心理治疗的前提。更年期抑郁症心理干预手段提倡采用“罗杰斯来访者中心治疗观”的人本主义治疗方式,护理人员要无条件积极关注更年期患者,以真诚的态度产生共情式理解,与患者建立共同改善抑郁症状的信心。
2.2 认知干预 更年期是人体从成熟逐渐转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是生命的必然过程。指导更年期妇女学习和掌握有关更年期心理、生理变化规律的知识。出现不良情绪时,保持积极、客观、理智的态度,真确对待更年期出现的各种生理反应和变化,努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消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切记紧张、疑虑、沮丧而导致心理疾病。护理过程中了解患者的错误认知和行为帮助其调整认知结构,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3 充分利用各种支持系统 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关怀、体贴患者,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另外,社会各方面的精神和物质支持也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性因素。情感支持{4}是心理干预中很重要的技术,护理人员运用得当时,具有积极作用;但若运用不恰当,则会影响患者的自我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在运用情感支持技术时,一定要坚持适当、适度的原则。
2.4建立有规律的生活 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因为,合理的膳食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和改善更年期抑郁症的症状。
2.5 预防自杀 部分患者有悲观厌世、自杀的倾向,当患者伴有明显激怒和焦虑时,自杀的危险性很大。患者一旦有自杀的念头,随时会采取行动,所以应高度重视。
从整个心理干预过程来看,护理人员经历了建立相互依赖的护患关系、积极表达关注、抚慰抑郁情绪之后,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已经形成了良好牢固的治疗关系;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是为了准确具体地分析病情,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
成功心理干预的意义在于{5},通过临床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解决现阶段更年期抑郁症状的问题;同时让患者从治疗过程中,学会建设性的人机互动方式和解决情绪问题的技巧,有效地应用到未来的人际交往中去。
参考文献:
[1]赵更力,渠川琰.更年期妇女心理异常的防治.中国农村医学,1995,23(12):31-33
[2]杨慧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心身护理.光明中医,2001,16(96):18-21
[3]杨眉主编.妇女热线咨询手册.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130-136
[4]周金霞,刘邯梅.浅谈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特征及护理.邯郸医学专报,1994,7(1):8
[5]陈玉平.刘雪琴.骨髓移植成年白血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62-363
论文作者:来耀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更年期论文; 心理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妇女论文; 抑郁论文; 女性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