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改革的成功范例--山东省诸城市中小企业自由化与放开调查_投资论文

中小企业改革的成功范例--山东省诸城市中小企业自由化与放开调查_投资论文

中小企业改革的成功典范——对山东省诸城市放开放活中小企业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诸城市论文,山东省论文,典范论文,企业改革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解中小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全国总工会调查组于1996年4月初对山东省诸城市进行了调查。

一、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改革背景。

诸城市共有乡镇以上企业288家,其中市属企业37家。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通过向企业“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改税,改善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及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等多项改革措施,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这些改革措施没有触及深层次的矛盾,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经营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是:

⒈企业亏损面大,亏损额高。据1992年4月对市属150家独立核算企业进行资产清理结果,有103家明亏和暗亏,占企业总数的68.7%;亏损额高达1.47亿元,而实际情况比审计报告还要严重得多,有些企业早已成了空壳,资不抵债。

⒉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其中最主要的流失渠道是明亏暗亏。从32户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国有企业资产评估情况看,明亏暗亏达11564万元,其中积压产品、滞销商品削价损失2843万元,占24.6%;应摊未摊费用3043万元,占26.3%;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4399万元,占38.1%;固定资产盘亏报废1031万元,占8.9%;呆账死账248万元,占2.1%。

⒊企业债务沉重,后续乏力。仅诸城市属国有改制企业负债就达10.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93.55%;“七五”期间企业技改投入不足3亿元,有的企业只有十几万元。

⒋企业自主能力弱,自主权不落实。重大经营决策、内部资产处置、技术改造等,都要上级部门审批,工作效率低下。

⒌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职工收入水平低。1992年,诸城全市财政收入只有1.09亿元,市属企业职工年平均收入只有2147元,特别是印刷厂这样的困难企业,职工月平均收入只有110多元,职工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企业亏损,经济落后,不深化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已无路可走,构成了诸城市下决心改革的大背景。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成为诸城市先于全国对国有中小企业进行改革的直接动因。1992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诸城视察工作时,要求各级领导同志积极探索,和中央一起研究解决国有企业困难的办法。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国有小型企业,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给集体或个人经营”。江总书记的指示和十四大报告精神又给诸城市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机遇。1992年10月,诸城市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开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诸城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突破口,以推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对国有中小企业进行全面改革的开始。

(二)改制形式。

诸城市是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突破口,因企制宜,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外交嫁接、产权转让、破产、租赁、兼并等形式,对全市企业进行了改制、改组和改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92年9月到1993年4月为试点阶段;1993年5月到1994年7月为面上推行阶段;1994年8月到现在,为不断深化和配套、完善阶段。

1992年10月,市里分管市长牵头,组成专门工作组,选择了国有小型企业——诸城市电机厂进行改制试点,通过由全体职工以企业内部持股的形式,将270万元的生产经营性资产全部买下,成立了诸城市开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把国有企业变成由277名股东共同拥有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新机制从1993年1月开始运行,很快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各项技术指标成倍增长,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于是,市委、市政府又选择了一家市属集体企业、一家商业流通企业和一家乡镇企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都取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的决定,从1993年5月开始,在面上全面推开。市里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抽调市直150名领导干部组成35个工作组,经过培训,进驻市属企业和乡镇现场指导,各改制企业也成立了改革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负责企业改制的各项筹备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到1994年7月,大面上改制基本结束。

对企业的改革,他们因企制治宜,采用了多种形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七种:

⒈股份合作制:共210家,占77.2%,就是将企业的存量资产评估后,将生产经营性资产折股出售给企业内部全体职工,把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造成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后的企业全部资产为职工个人所有,但归集体占有,共同使用,民主管理;分配形式为按劳分配与按股分配相结合,留有公共积累;领导体制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职工通过劳动合作和资金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是诸城市企业改革的一种主要形式,210家股份合作制企业中,有市属国有企业32家,集体企业11家,供销合作企业46家,乡镇企业121家。

⒉股份制(也叫公司制):就是对规模较大、经营较好、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像山东针织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共有4个法人股东组成,总股本2200万元,其中,中纺进出口公司、省纺进出口公司和潍坊纺织品进出口公司841万元,占38.23%,其余为诸城市原针织厂所有。这种改制形式全市共1家。

⒊外资嫁接:就是通过引进外资、兴办合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如市外贸公司,近几年先后利用外资3997万美元,办成11家合资企业,加快了企业发展。目前,公司总资产已达11.4亿元,比1992年增长了3.6倍。1995年完成产值18.9亿元,实现利税1.09亿元,创汇500万美元,跨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全市实行这种形式的企业共7家,其中国有企业2家,乡镇企业5家。

⒋产权转让:全市共1家。即对市场前景好,但投入大、技术要求高、靠自身力量难以加快发展的企业,实行产权整体转让。如北汽摩公司诸城车辆厂,前身是市农用汽车厂,1994年改制时将576万元资产无偿并入北汽摩公司后,两年引来资金7200万元,年生产能力由2000辆发展到5万辆,1995年实现产值3.1亿元,利税1200万元,其中税金415万元。

⒌破产:在坚持多兼并、多联合、少破产的前提下,对个别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挽救无望的困难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如市印刷厂,原是市属集体企业,近几年受多种因素影响,一直不景气,生产无资金,产品无销路,资不抵债达840.7万元,濒临倒闭。对此,经企业申请,法院依法裁决破产,440名职工由政府一次性安置到市属各企业。近三年共有1家国有企业、1家市属集体企业、1家乡镇企业依法破产。

⒍租赁:即对微利或亏损小企业、小门店,通过租赁过渡生产经营管理权,实行公有民营,集体抽回资金办新项目,全市实行这种形式的企业共48家,全部是乡镇企业。

⒎兼并:即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使优势企业更优,劣势企业获得新生。全市共有2家乡镇企业被兼并。

近两年来,诸城市在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基础上,又积极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兴办合资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发展企业集团,促进产权重组和流动;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优化企业资产结构等途径,进行复合改造,推动股份合作制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有210家股份制企业中,搞外资嫁接的有60家,组建企业集团12家,有限责任公司4家。

二、改革的主要效果

诸城市的企业改革,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开始转换经营机制。

(1)较好地实现了自主经营。企业改制后,实现了政企分开,由过去的政府附属物变成了独立的市场主体,经营活动、重大决策的自主权得到了落实,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自主进入市场。像企业技改,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紧缩银根的情况下,企业变“等、靠、要”为主动出击,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两年全市开工技改项目944个,总投资18.5亿元,完成财务支出13.8亿元,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有28个。

(2)实现了自负盈亏。企业改制后,对全部资产拥有了法人财产权,自然生成了自负盈亏机制,强化了风险意识。像项目投资,原来是国家拿钱上项目,企业敢借敢花不管还;现在是股东出钱搞投入,一分一厘自己掏,因而格外谨慎,注重实效,投资效益大为提高。近两年新上的技改项目,70%以上是当年投资,当年见效,这在以前是少有的。反映到银行贷款上,信贷资金质量明显提高,据4家国有银行对272家改制企业统计,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由1992年的14.1%下降到1995年的12.5%,下降了1.6个百分点。

(3)克服了短期行为,实现了自我发展。改制企业在利益驱动和竞争压力下,自我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不断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像龙昌公司,1994年实现利税220多万元,生产经营形势一直比较好,但没有满足,1995年又与日本合资建立了诸城华日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引进世界80年代水平的先进设备,技术水平一下子从50年代跨到了80年代,产品高附加值,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利税3000万元。

(4)克服了随意性,实现了自我约束。改制企业依法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订了公司章程,形成的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有个公司改制后发展很快,效益不错,董事长想把吉普车换成轿车,股东大会没有通过,让其把资金用于生产,董事长只得作罢。还有个效益很好的公司,是一个中型企业,厂里仅一部桑塔纳公务用车,1994年,客户用一部价值50万元的“子弹头”抵顶货款,职工一致建议公司留用,但经理们着眼于企业发展,还是把车变卖了,用于生产经营。

(二)政府较好地转变了职能。

企业改制后,促使政府对企业由过去包揽一切,转向集中精力抓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一是积极帮助企业跑资金、跑项目、招揽人才。1995年,政府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引进资金4亿元,跑成项目316个,招揽人才300多名,引进外资5300多万美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市里投资6000万元,新上了22万伏输变电工程;完成了5条干线公路的拓宽硬化;邮电通讯,新开通了地下光缆通信和两大无线寻呼系统,乡镇全部实现了电话自动化;城镇重点搞了自来水管网改造、垃圾污水处理场、小区开发等十大工程;投资1亿多元建起了龙城、密州两大商城。三是改革政府管理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全市顺利完成了市乡机构改革,共精简机构29.9%。政府机构压缩后,减少对企业的干预行为,以往的那些达标升级、检查评比等活动明显减少,改制企业各类不合理负担比往年减少100多万元。

(三)国有(集体)资产在流动中实现了保值增值,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一是企业扭亏效果明显,从根本上堵住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所有改制企业,1995年全部盈利,无一亏损。一些资不抵债的企业,改制后弥补了多年的亏损。如橡塑公司,改制前资不抵债150多万元,到1995年末已全部填平。许多微利企业成为利税大户。市四达公司1992年实现利税87.6万元,其中上缴47万元,1995年实现利税1024.7万元,其中上缴526万元,分别增长10.7倍和10.2倍,年均递增127%和124%。二是搞活了存量资产,折股出售的国有(集体)资产在流动中实现了保值增值。据统计,全市210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共收回国有(集体)生产经营性资产价款8910.6万元,全部投放企业周转使用,既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政府又每年收回利息近千万元,其中1500万元集中到了陶瓷、造纸、服装、化工、家具、鞋业等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业,这些企业1995年新增利税1000多万元。三是增加了土地收益。过去土地被企业无偿占用。现在是有偿使用,1995年国家从市属改制企业中收取土地租金和税费195.6万元;同时,由于土地仍为国家所有,土地增值收益还是国家的。1992年城区征地平均每亩7万元,1995年末达到10万元,升值率42.9%。仅市属改制企业有偿使用的土地增值就达7660万元。四是发展壮大了公有制经济。在存量资产折股出售的同时,改制企业通过增量扩股、吸收社会法人入股等途径,使资产迅速增加,发展大大加快。对未改制的国有(集体)企业,落实了资产保值增值经营责任制。整个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壮大。1995年末,已改制国有企业净资产达到63336万元,其中土地使用权13642万元,收回国有净资产3121万元,剥离职工社会宿舍1509万元,国家股829万元,净资产44235万元,资产总量比改制前净增40470.2万元,增值率达到177%。全市整个国有资产总量达16亿元,比1992年增长45%。

(四)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分散了国有资产的风险。

改制前,国有企业只有国家一个投资主体,产权集中,风险也集中,企业亏了赔了都是国家的。改制以后,追求最大利润的动力和盈亏自负的压力,驱使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使单一投资主体变为了多个。这既使资金在广阔的范围内实现了迅速积聚,又使企业资产经营的风险扩散到了不同所有者,特别是增强了企业和职工的风险意识,促使他们千方百计筹措并用活资金。市化工公司改制后,先后从青岛外贸、山东外运等大企业引进资金180万元,吸引港商投资26万美元,职工扩股100万元,共计600万元投入企业搞了技术改造,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据统计,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实际完成技改投入8.1亿元。改制企业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743万元,比1992年增长1.8倍,年均递增40.2%;投资渠道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实际投资中,政府有偿使用投资所占比重由1992年的12.1%下降到10.2%,国内贷款由40%下降到16%,引进外资由1.7%上升到7.8%,自筹资金由38.6%上升到64.4%。

(五)企业实现了较快发展。

通过改革,企业普遍实现了生产发展,效益提高,后劲增强。从用电量看,1995年达到5.3亿千瓦时,比1992年增长36.8%,工业用电量在潍坊12个县市区由第9位上升为第1位。从企业规模看,1992年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1家,中型7家,现在发展到大型企业7家,中型25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992年1家,1995年达12家。从发展后劲看,1995年改制企业共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6332.7万元,主要用于企业生产设施建设。投资能力大为增强,1995年全市工业技改投入比1994年增长42.1%,绝对额是“七五”投资总和的3倍多,是1992年的3.4倍。

(六)实现了国家多得,职工多收。

改革使企业活力增强,效益提高,职工个人收入和对国家的贡献也相应增加。1995年,市属改制企业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4097元,加上股本分红,人均年收入达到5149元,是1992年的2.4倍。从对国家的贡献看,1995年工商企业上缴税收1.88亿元,比1992年增长135.6%,财政收入近3年以33.8%的速度递增。其中改制企业上缴利税的递增幅度为49.7%,超过同期财政收入增幅15.9个百分点。从地方财力来看,1992年仅有6924万元,1995年达到15887万元,增长129.4%,年均递增31.9%,使财政变成了盈余财政,近两年,财政每年都拿出几千万元用于城市和社会事业建设,1995年达到5714万元。

三、改革的主要经验

诸城市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也为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突破口,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是我国现阶段国有小企业改革的较优选择。

国有中小企业大面积亏损虽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一方面,由于企业没有法人财产权,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企业经营自主权得不到落实,企业的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职工不拥有资产所有权,对企业资产不承担责任,职工的积极性也难以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所以,明晰产权关系,对国有中小企业进行全面改革,是使国有中小企业摆脱困境的关键,而股份合作制是其中的一种有效形式。

股份合作制是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相结合的一种经济形式。企业职工既联合劳动,按劳分配,又联合资本,按资分配、共负盈亏。其优点有:一是产权相对明晰,责权明确,使企业的行为日益市场化,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二是强化了资产的约束机制,尤其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择和约束监督,增强了企业经营者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三是企业资产所有者与劳动者一体化,使职工在企业改革中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企业的单纯的劳动者转变为劳动收益与资本收益的双重身份,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责任心。四是坚持了公有制原则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并举的原则,改制的阻力较小,有利于尽快打开国有小企业改革的局面。

诸城市的实践表明,产权明晰使企业焕发了生机,解放了被束缚已久的生产力。诸城市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诸城开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1993、1994、1995年国家增收分别比改制前的1992年多29万元、88万元和152万元,人均收入三年分别增长17%、14%、77%,1995年达到4787元;年人均分红额在4000元以上;企业净资产增值率高达254%。四达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后,当年有10项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其中销售收入增长1.7倍,利税增长1.9倍,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1倍,200人为国家纳税300万元。

(二)要使国有小企业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促进企业发展,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中应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国有中小企业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1992年改革之初,国有小企业——诸城市电机厂被选择为改革试点单位。开始市里设计了两套改革方案:一是按有关规定,个人股不超过20%,国家完全控股;二是将企业存量资产出售给职工,国家以土地作价入股。在企业座谈讨论征求职工意见时,两套方案职工都不同意,他们要求将企业资产全部买下,土地有偿使用。经过比较分析,广泛征求意见,最终采纳了职工的建议,形成第三套方案:即由全体职工以内部持股的形式,将270万生产经营性资产全部买下,成立诸城市开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把国有小企业变成由277名股东共同拥有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所以说,是职工群众自己选择了股份合作制这一使产权明晰的有效形式。

在股份合作制企业建立以后,职代会和工会组织的作用较好地得到了发挥,保证了职工当家作主。在处理股东大会和职代会的关系上,实行“两会”合一,职能分开,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股东大会有权选举或罢免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对公司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投资及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进行定期审议;公司在研究决定工资福利、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重大生产经营等问题时,必须事先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并邀请工会和职工代表参加有关会议。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保证了职工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了职工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积极性。

(三)严格把好“三关”,保证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改革的目的在于搞活国有经济,不能让国有和集体资产因改革而造成流失。诸城市的做法主要是严把“三关”:

⒈把好资产评估关。企业的清产核资由企业和主管部门负责,国资局进行监督指导。评估结果由国资、财政、审计、税务、体改、土地、企业主管部门等一起进行审核验证,最后由国资局确认。由于把好了评估关,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诸城市在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32户市属国有企业中,改制前账面总资产76150万元,总负债67673万元,净资产8477万元;改制时评估总资产94124万元,总负债67310万元,处理资产损失11546万元,净资产15250万元,资产评估升值率为23.6%。

⒉把好产权界定关合理设置股权。产权界定,按照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国有企业的资产全部界定为国有资产。股权设置,企业净资产确认后,根据职工的承受能力和入股的自愿性,采用定额认购和自愿认购两种方式。职工认购股份,发给记名式股权证,一年后可在企业内部转让。

⒊把好出售资产收缴使用关。由国资部门具体行使国有资产监督权、投资经营管理权和收益权。对出售股份回收的生产经营性资产价款,由国资局负责收缴。凡不能一次缴清的,一律与国资部门签订借款合同,按照国家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按季缴纳有偿使用费,对超期欠缴部分,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加罚50%收取有偿使用费。目前,全市出售的国有生产经营性资产价款已全部收回。

(四)抓好配套改革,为改制创造良好条件。

一方面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企业改制后,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方法。(1)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公司选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之前,组织、人事部门会同主管部门到企业进行民主测评,帮助酝酿候选人,然后按照程序选聘,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因改制而弱化对企业干部管理的问题。(2)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指导、检查和督促企业财务工作,确保“两则”、“两制”的贯彻实施;由审计部门定期审计企业经营结果、资金来源和投向等,企业更换法人代表时进行离任审计。建立经营责任制,对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第一季度董事长、总经理向董事会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第二季度仍不能扭亏的,向股东大会检查;第三季度继续亏损的,主管部门给予黄牌警告;一年内不能扭亏的要主动辞职。(3)引导企业增加投入扩大生产。所有改制企业每年必须有技改投入、上新项目;公司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不得改变用途;资产年增值率低于10%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不得评为先进;上缴利税年增幅度低于28%的企业不得受奖。(4)对企业分配进行宏观调控。工资总额的提取,坚持“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实际收入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原则,由企业自主确定,报劳动、财政部门审核。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首先用于弥补亏损,再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和5—10%的法定公益金,并根据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后才能分配红利。企业分配红利必须于年度财务决算结束,经有关机关审查验证后一次分配,年内不准预分,应缴而欠缴国有资产价款的企业一律不准分红。

另一方面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养老保险统筹比例按工资额的25%提取,其中企业负担23%,个人负担2%,市属改制企业27180名职工已全部参加。(2)改革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建立大病医疗统筹、职工个人医疗保险专户金和医疗调剂金三项制度,已在市属企业全面推开。大病统筹费按在职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4%从企业提取,由市劳动保险处集中管理使用,实行定点治疗。到目前,已有47895名职工享受到大病统筹,运行情况良好。职工个人医疗保险专户金由企业、职工个人分担,个人拿工资收入的1%,企业拿5%,每人单列账户,不足的个人负担,剩余的归个人所有。医疗调剂金按工资额的2%提取,主要用于个人负担不起的医疗费,参加统筹职工51678人。(3)试行工伤保险。按行业伤亡事故发生频率,确定投保比例。投保后,发生的安全事故全部由劳动部门负责善后处理,三年内不发生事故,根据行业实际,奖给企业第三年投保金额的30%—50%,统筹人数为56105人。(4)搞好失业保险。实行单位筹集与个人交费相结合,按工资总额的1%由企业向劳动服务公司投保。到目前,全市有53864人参加了失业保险。

诸城市的企业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的来看是成功的,做到了方向正确,做法稳妥,成效显著,职工群众满意,给全国的中小企业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标签:;  ;  ;  ;  ;  ;  ;  ;  

中小企业改革的成功范例--山东省诸城市中小企业自由化与放开调查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