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研究

王永浩[1]2004年在《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之比较》文中认为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所取得的宝贵的理论财富。二者既存在着广泛的一致性,又有着众多的不同点。加强对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化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同时对我国现在进行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分为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横向比较,分析了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一致性与差异,然后又通过纵向比较,分析了邓小平法制思想与毛泽东法制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因为民主与法制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比较二者法制思想时,也注意结合了二者的民主思想来分析。 第二部分,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个人方面,更重要的是从历史条件方面,深入分析了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之间存在着一致性与差异的原因,以及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是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原因。 第叁部分,在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加强立法、法治道路的选择、依法执政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四个方面,总结出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比较研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法治建设的启示。

秦位强[2]2003年在《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的理论观点是毛泽东和邓小平民主思想的理论来源,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理论继承者。毛泽东和邓小平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创立和不断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主张严格区分两种类型的民主,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就是领导人民争取和实现民主的伟大实践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于民主建设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是根本一致的,邓小平民主思想是对毛泽东民主思想的直接继承、丰富和发展。具体地说,在民主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上,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在民主的形式问题上,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明确反对搞大民主,又都曾肯定过“四大”。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方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邓小平主张坚持和完善这些民主政治制度。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强调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在民主监督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人民监督思想,邓小平坚持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提出了“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的主张。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官僚主义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官僚主义的表现、危害性和存在的根源,提出了克服官僚主义的途径。 但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主思想也确实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经济和文化对于民主发展的基础作用方面的认识上存在差别。毛泽东始终坚持K\硕士学位论文Q一少 川n盯11丫SI厂0Is人民主权的思想,但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人民民主的物质经济条件考虑得不够,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张为实现人民民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在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存在视角上的差异。毛泽东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原则,邓小平则强调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及其相互作用。叁是在民主政治的保障方面也存在差异。毛泽东虽然提出过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制度化的问题,但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和正确贯彻。邓小平不仅在理论上反复强调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问题,而且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使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得到了认真贯彻。

郭恺[3]2011年在《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毛泽东、邓小平在其各自的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并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了各自的民主政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建国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过曲折,但总的来说,它是向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在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体现在国家政治制度改革的稳步进行;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理性参政需求的不断提升。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毛泽东和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对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需要进一步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制度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全文共分引言、正文和结语叁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说明了论文的选题意义、介绍了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正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理论、民主集中制理论和党内民主的重要思想。第二部分: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的论述、政治体制改革的论断、民主制度化和法制化的重要思想。第叁部分: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比较分析了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异同点,对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四部分:通过比较分析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阐明了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重要意义,并且从民主的定义、民主的两个维度出发,对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的路径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探究。结语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及文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同时,说明了在论文研究的过程中,自己所挖掘的有限的的研究空间。

尹杰钦, 唐姿慧, 黎力[4]2014年在《2000年以来毛泽东、邓小平党建思想比较研究综论》文中研究指明毛泽东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党建思想体系完整,内容完备,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诸多方面。邓小平党建理论,不仅是对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继承和坚持,而且在很多方面以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党建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2000年以来,学术界围绕"毛泽东、邓小平党建思想比较研究"作了多层面、多角

李合亮, 吴欣[5]2001年在《20世纪90年代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泽东的民主、法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 0世纪 90年代 ,学者们对毛泽东的民主、法制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 ,民主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历史分期、毛泽东民主观的深思、毛泽东民主观的评价等方面 ;法制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毛泽东的宪政思想、刑法思想、行政法思想及毛泽东法制思想的评价等方面 ;同时也对毛泽东、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进行了对比研究。

姚秋霞[6]2007年在《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政治家,他们一生都关注和重视人民民主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思想,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是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30年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提出来的。它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基本原理,同时又具有其独特的内容,其着力点则在如何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方面。从理论到措施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设计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分析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各自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比较研究了两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异同点,并客观评价了他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启示。全文共有五个部分:一、引言;二、系统阐述毛泽东和邓小平各自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叁、深刻分析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相同点;四、深刻分析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不同点;五、客观评价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对当今我国建设的启示。

唐淑楠, 冯贺[7]2015年在《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毛泽东和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主政治思想。他们对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对于民主是目的还是手段以及民主的实现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当前,展开对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志梅[8]2003年在《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法制思想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的宝贵财富,也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之一。二者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在法治的道路上做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辉煌成就又有深刻教训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加强对二者法制思想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对我国加强依法治国,坚持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洋[9]2011年在《论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发展的有机统一:从马克思到邓小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等经典作家的民主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产物,它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继承与发展的体系。各经典作家的民主思想的精粹凝炼抽象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这种基本原理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与非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根本区别。在这一前提条件下,各时代经典作家的民主思想却又不是整齐划一地、机械地统一,而是在思想的侧重点、表述的层次、与实践的应对关系等方面各不相同,但这种不同恰恰形成了它们相互之间互补、互应和耦合的关系,成为一种“和而不同”的价值组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有机统一。本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比较与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将上述各经典作家对民主的具体论述归纳为民主思想提出的宏观背景、民主的价值取向、制度(政治)建设与民主、党的组织建设与民主等内容,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进行整体性把握。通过对不同时期经典作家民主思想内在逻辑和具体内容的梳理,本文认为,经典作家在论述以上四个方面时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关注于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和对人的自由解放的追求;列宁主要关注于建立革命先锋队带动群众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转化为现实;毛泽东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通过给予广大民众广泛的权利,激发他们参加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权的巩固;邓小平则强调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民主是重新焕发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的应有之义,必须将民主制度化与法制化。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聚焦呈现出“人-政党-政权-社会”这一内在演变逻辑。相应地,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基本特点可归纳为:呈现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民主的价值性一一列宁、毛泽东从革命和建设的现实出发,强调民主的功能性作用一一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初步实现了民主价值性和功能性的相互统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丰满着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它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是不断发展的有机统一体。通过厘清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认清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历史方位,并为其提供历史借鉴和思想资源。

杨松[10]1999年在《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泽东与邓小平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观点,但是在民主的地位、形式和实践保证等方面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认识与实践。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毛泽东与邓小平不同的思维方式:毛泽东具有明显的理性主义特征,邓小平则具有经验主义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之比较[D]. 王永浩.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2].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研究[D]. 秦位强.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3].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D]. 郭恺. 昆明理工大学. 2011

[4]. 2000年以来毛泽东、邓小平党建思想比较研究综论[J]. 尹杰钦, 唐姿慧, 黎力.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

[5]. 20世纪90年代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研究[J]. 李合亮, 吴欣.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

[6].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D]. 姚秋霞. 南昌大学. 2007

[7].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比较研究[J]. 唐淑楠, 冯贺. 传承. 2015

[8]. 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比较研究[D]. 王志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3

[9]. 论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发展的有机统一:从马克思到邓小平[D]. 张洋. 复旦大学. 2011

[10].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分析[J]. 杨松.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标签:;  ;  ;  ;  ;  ;  ;  ;  ;  ;  ;  ;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