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多雨地区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方案论文_吴杰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 上海 200032

摘要:柬埔寨作为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道路受洪水及雨水冲刷影响较大,以8号国道为例,每年雨季过后路基、路面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毁损害,本文通过分析水毁病害特点及原因,在修复改造设计中提出针对性的处治方案,可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多雨地区;水毁病害特点;处治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

柬埔寨8号国道(NR8)是公路网主干线之一,位于柬中部,成西东走向,全长123.7公里,于2011年完工。位于湄公河冲积平原区,其中PK30~PK82属湄公河滞洪区,雨季易受洪水影响。

1.2 气候水文

NR8所在区域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500~2000 mm, 90% 降水集中在每年5~10月雨季。

1.3 历史养护情况

2011年,柬埔寨遭遇特大洪水,NR8出现较严重水毁病害,水毁修复完成之后,又经历6个雨季,每年地方会对破损病害进行一定的养护维修,以保证通行。但随着交通量及使用年限不断增加,以及受雨季及重车反复作用影响,局部水毁现象仍陆续出现。桥头锥坡冲毁、路基边坡侵蚀、路面损坏等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图1 NR8路面破损严重

NR8原设计采用中国三级公路标准,已达8年设计年限。根据目前水毁病害状况,结合交通量调查及预测等,拟对NR8进行修复改造,以满足交通量增长需求及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2 路基路面病害特点及原因分析

2.1 老路路基病害特点及原因分析

(1)当地水老鼠较多,雨季因洪水位较高,土路肩被掏挖较多“鼠洞”,造成雨水下渗至路基,以致边坡被掏空及冲毁、路基塌陷等现象。

(2)土路肩出现纵缝多集中于河塘路段,主要原因为洪水在涨退过程中在此形成紊流,长时间的冲刷造成路基坡脚软化掏空,从而带动上部路基出现纵向开裂。

(3)通过弯沉及探坑检测发现大部分路基填料松散、湿润,路基路面出现了较多的整体性结构损坏。

2.2 路基防护病害特点及原因分析

(1)原NR8水淹区大部分未防护至路基顶面。调查发现部分桥头土路肩硬化路段防护效果好于未硬化路段。由于土路肩未硬化,雨季会因老鼠掏挖形成“鼠洞”造成雨水下渗,另一方面,与圬工防护体之间易形成雨水入渗,雨季在动水作用下,边坡土体顺坡脚流失,造成边坡脱空,浆砌与预制块防护易松散错位,失去防护能力。

(2)水淹区桥头锥坡、桥头涵洞两侧路基冲毁尤为严重,主要因洪水期间,桥梁下部及涵洞进出水口流速极快且过水断面饱和,洪水发生快速的紊流,不断冲刷防护基础,当基础底部的地基被掏空后,基础失稳塌陷,上部开裂下沉。

2.3 路基排水病害特点及原因分析

(1)NR8仅在局部村镇路段设置了盖板边沟排水。后期道路两侧房屋场地填筑一般高于现状路面,当地百姓对既有盖板边沟进行了接高,以方便汽车通行,造成盖板边沟入水口高于路面,不能及时排除路面积水。另外,由于养护不及时,现状盖板边沟损坏、堵塞等现象严重,已基本丧失排水功能。

(2)随着NR8建设后带来的经济发展,村镇规模发展迅速,存在较多村镇路段尚无排水设施。另外,道路两侧场地填高散落的路段较多,造成道路标高低于路侧场地,雨后两侧路肩积水严重,路面破损尤为严重。

2.4 路面病害特点及原因分析

PK65~PK98段原为半刚性路面:5cm AC-13沥青砼+16cm 水泥稳定碎石+16cm 水泥稳定砾石土;其余路段为柔性路面:5cm AC-13C沥青砼+32cm 级配碎石+16cm 砾石土。病害发展至今,具有分布广、类型多、程度重、渐扩大的特点,主要病害类型有:连续补丁、网裂、车辙、拥包、纵向裂缝、沉陷、坑槽、泛油等。

(1)全线较多路段路面出现整体性结构损伤。最普遍病害为连续补丁,通常修补后病害再次出现。弯沉检测显示: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1]评价96.4%为“次”及“差”,路面强度明显不足。分析主要原因:① 目前设计年限已到,现状路面结构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轴载需求。② 轻微病害未能得到及时养护,在柬埔寨多雨环境下,造成雨水入渗;日常性养护的小修小补,一般压实不足,沥青混合料一般离析较严重,孔隙率较大,造成雨水入渗;另外,由于雨季滞洪期间,路基长期泡水,部分水从侧向又渗入路基,在重车及动水压力综合作用下,使路面、甚至路基均出现了结构性的水损害。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段,总体路面破损指数(PCI)[1]及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均较级配碎石基层路段差。分析主要原因:① 半刚性基层路面最普遍病害为反射裂缝,由于裂缝出现后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降水沿着裂缝下渗之后,弱化路基与路面各层的强度与整体性,加快病害的发展。② 柔性材料受温度、湿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小,且对路基变形有一定的适应性,纵横向裂缝相对较少。

(3)村镇、超高段内侧等低填路段因排水不畅,雨后积水严重,路面破损尤为严重。

(4)圆盘路段因交通量较大,造成路面破损尤为严重。

3 修复改造设计

分析认为NR8水毁病害主因为:雨水、地下水长期浸泡导致路基路面强度降低;交通量大幅度增加,且重载车辆比例较高,超载情况严重,加速水毁病害发展;NR8通车至今已达设计年限,目前的路面结构满足不了超过使用年限日益增加的交通量需求。通过分析病害特点及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改造设计。

3.1 老路处治及拼宽设计方案

(1) 老路处治:根据现场探坑开挖揭示情况,结合弯沉检测数据,老路处治方案如下:

① 现状实测弯沉值<120.0(0.01mm)路段:挖除老路108cm并换填60cm厚砾石土至新路路床顶面以下60cm。

② 现状实测弯沉值≥120.0(0.01mm)路段:挖除老路128cm并换填80cm厚砾石土至新路路床顶面以下80cm。

挖除后现状基底采用羊足碾反复压实,提高基底承载能力。施工中需根据现场实际开挖情况,对松散软弱层进行彻底换填处理。

(2)老路拼宽:根据土路肩及边坡损坏严重特点,本次原则上采用两侧拼宽方案,以新建路基土路肩及边坡,增强路基整体抗冲刷性能。

当老路填高>2m时,需开挖防滑台阶,台阶高度1m,宽度不小于2m,内倾坡度4%,然后新填路堤进行分层填筑与压实。

(3)低填路段设计方案:道路两侧新增的填筑土多为虚土,较松散,挖除换填砾石土至新路80cm路床以下。

3.2 路基防护工程处治设计

(1)水淹区一般路段:采用15cm厚钢筋砼护坡结合反滤土工布方案。坡脚设置80cm宽×150cm高的C20砼护脚;原浆砌防护用块片石挖除后可设置于坡脚,即作为150cm宽×60cm高的护脚平台,防止土体流失[2];考虑造价因素,一般路段边坡防护至9.0m,拼宽部分路基优先采用老路面挖除的级配碎石进行填筑,以减少雨季“鼠洞”现象。

图2 水淹区防护设计图

(2)桥涵路段:在水淹区一般路段防护方案基础上,防护至顶,并对土路肩硬化。圆管涵、盖板涵路段两侧各防护5m、10m,桥头冲刷较轻微的两侧各防护20m,对于冲刷严重的各防护100m。局部桥梁间短路基路段采用全路段防护。

图3 桥涵路段钢筋砼防护至顶

3.3 路基排水工程设计

(1)盖板边沟:村镇路段设置盖板边沟排水,并适当抬高路面标高,使路面边部高于村镇路段地势10~15cm,以减少路面积水。盖板边沟顶标

高低于路面标高4cm,以及时排除路面雨水。

(2)浅蝶形土质边沟:除了村镇路段外,考虑造价因素,短且散落的低填路段采用浅蝶形土质边沟疏通排水,深10~15cm,排至两侧地势低洼路段,避免路面积水。

3.4 路面工程处治设计

(1)一般路段:采用沥青砼路面,4cm AC-10C细粒式沥青砼+5cm AC-16C中粒式沥青砼+36cm 级配碎石+30cm 砾石土。

上面层选择封水能力较好的AC-10C;基质沥青根据当地环境采用50号沥青。

(2)圆盘路段:圆盘因交通量较大,对路面影响较大。本次圆盘路段采用钢筋砼路面:22cm钢筋砼+40cm级配碎石+ 20cm砾石土。

单层钢筋间距20cm×20cm;因当地气温高,控制砼坍落度120mm,每天施工结束后(约100m)设置一道胀缝,防范裂缝效果较佳。

4 结语

本文以NR8为例,介绍了多雨地区路基路面常见的病害,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在修复改造设计中提出针对性的处治方案,可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

[2]刘建楼等.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桥涵防冲刷设计[J].公路,2008(09).

作者简介

吴杰(1984年11月),男,工学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境外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吴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5

标签:;  ;  ;  ;  ;  ;  ;  ;  

柬埔寨多雨地区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方案论文_吴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