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律环境构建法律共同体_社区营造论文

营造法律环境构建法律共同体_社区营造论文

营造法制环境 建设法制社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制论文,法制环境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栅栏街道是我们首都中心街区,毗邻天安门广场,政治位置重要,地理位置优越。大栅栏街道是历史文化保护街区,1.26平方公里基本上都是平房区,有114条胡同。房屋建筑中西合璧、古今杂陈,保持着良好的民俗历史风貌。

街道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一方面始终将搞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城市管理当作我们首要的政治任务,努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局面;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其将普法工作当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平台,紧紧围绕保持地区稳定的需求进行;紧紧围绕不断提高居民依法维权的需求进行;紧紧围绕各个时期街道中心工作的需求进行,并从工作需求的推动变为理性的推动,探索规律,突出重点,创新形式,注重服务,促进了街道各项工作的发展。

“四五”以来的普法工作

(一)普法宣传在社区——提高素质,全面深入,营造浓厚的法律宣传氛围

街道在11个社区,依托“工商、税务、城管、环卫、房管”执法人员“五员进社区”和律师事务所专业法律人员组成北京市首家社区法律宣传服务站,定期组织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居民层面成立了由居民、居委会主任参加的社区学法小组,自上而下地构筑了社区普法网络体系。同时,形成党政领导共同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分头抓,驻区单位协助抓,基层组织一起抓的运作机制,形成了普法教育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社区普法以“营造法制环境,建设法制社区”为主题,街道在财政紧张、辖区用地非常有限的条件下,投资上百万元,建设了前门西街文化广场和盼盼文化广场两处群众文化宣传活动阵地。11个社区普遍投资在街巷设立了风格多样的法制宣传栏。结合文明小区创建,发动群众创造了百余幅胡同普法墙画。街道每年组织2-3场大型文体活动,利用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自娱自乐的法制宣传,举办普法文艺汇演,组织居民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地区居民、单位参加法律宣传周活动。通过开展群众性普法活动,既丰富了地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营造了浓厚的法制氛围。

在创造普法氛围的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吸引群众自觉参与。街道连续5年在居委会开展了“争创五杯”和社区居民投票评优推选好片警活动。在青少年法宣活动中,建立了一所社区青少年“法制学校”,向青少年发放法制“维权卡”,请“法官妈妈”尚秀云为学生讲法制课并开办少年模拟法庭,多角度的培养孩子们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各社区居委会建立了法制图书角,同时开展子“一居一特”普法活动,如延寿街社区根据残疾人多的特点建立了盲人法律图书角,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百顺社区建立了“每周一法”普法活动;西河沿社区建立了北京市第一家社区法律图书馆和外来人口自管站。

(二)依法行政建社区——抓难点,建机制,为建设法制化社区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1.外来人口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在街道探索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单纯政府管理向政府和社区共同管理,外来人员配合实现自我管理转变。2002年西河沿社区设立社区人口管理站;成立外来人员自管组织,设立外来人口协会等,对外来人员实行“三级”管理,减少了管理不到底,工作不到位现象。二是对外来人员由单纯管理向依法和热心为外来人口服务相结合转变,在管理中加强服务,解决他们生产经营场地、办照、子女上学、生活中诸多不方便等问题。

2.防火是大栅栏地区重点工作。去年街道完善了地区的4个义务消防站,配备灭火器600个。向居民发放消防法规知识手册和《致居民一封信》。

组织公安外勤民警和社区居委会主任20余人,到北京市消防训练中心接受了消防法规培训,提高居民的灭火自救能力。近几年街道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2002年在市区政府重视支持下,建立了大栅栏地区消防中队,增加了地区的消防力量。

3.街巷整治是街道难点工作。街道办事处坚持创建安全文明小区连片推进的思路,按照创建安全文明平房小区的标准,2002年创建3个安全文明平房区、12条精品胡同、1条精品大街,同时加速示范社区居委会的创建工作。在创建中建立起科普健康街、双拥共建街、文明卫生街、绿色环保街等,突出了安全文明小区的特色。社区居委会在街巷中设宣传栏,设计文明墙画,宣传法律知识、科普知识及公民道德规范,营造了共建文明社区的环境氛围。同时结合文明小区建设市民休闲广场,增添文体设施、美化街巷环境,一街一文化特色,提升胡同文化品味,受到了居民的拥护,增强了共管共建意识。

(三)法律服务在社区——抓服务,强管理,以社区法制建设提升社区形象

街居两级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目标”,用服务构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用服务增强群众对法制社区建设的信任。街道司法所组织社区调解委员会形成法律调解网络为群众服务,对生活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社区服务中心成立法律服务所定期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活动。今年为了建立完备的社区法律服务体系,实现“法律服务不出社区”的目标,我们在硬件条件差的情况下,积极筹措,建立了宣武区第一个民事调解厅,目前正在进行人员培训。投资万余元建成的北京市首家社区法律图书馆,藏书达二万余册,配备有6000余部常用法律法规的光盘,并实现了同区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的联网,实行了区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间图书查询、借阅“一卡通”的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借阅图书途径,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获得所需要的法律知识。

(四)依法自治强社区——抓换届,建机制,增活力

1.抓住社区第五次居委会换届选举这一契机,积极推进政治民主进程。

健全社区代表会议制度和依法选举制度,形成社区居委会依法选举产生、对社区代表会议负责的社区领导体制。社区居委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社区代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联席会,就社区的重要事项提交社区代表会讨论决定,就社区的6项职能向社区代表会汇报工作,由社区代表就居委会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居委会按照社区代表会的意见进行整改。

在社区管理机制上,进行“大社区,小班子”建设试点。即:将社区按2000户左右依地域和方便居民原则进行调整,居委会人员按5-7人配备。与此同时,赋予社区人员使用自主权,每年给每个社区1.5万元志愿者补贴经费和1.5-2万元社区活动经费,使社区志愿者和居民自我管理有了经费保证,自治有了实质性内容。

2.依法发挥社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权。街道每年召集社区代表会议,由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城管分队等政府职能部门向社区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社区代表、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考评监督。探索社区建设创新机制,推行了“五员进社区”工作,将民警、城管监察员、工商管理员、房管员、环卫保洁员请进社区,每周或定期在社区办公,年末进行推优评选,实现了“下考上,民考官”,使政府工作更贴近群众和基层,也使群众对政府监督工作落在了实处。

3.以“一居一特”为载体,丰富普法形式和内容,将法制管理引向深入。鼓励各社区“抢山头、插红旗、走新路”。有的社区建立了代表监督岗,加强居民监督促进居委会工作;有的社区充实社区代表会职能,请居民代表参与审议低保工作;商居混杂的西河沿社区将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组织起来成立自管协会;百顺社区总结防控非典工作经验,建立了社区治安、防疫警示牌,提高居民应急意识和防护意识。这一时期他们又开始建立每周学法日制度。加上去年延寿社区开展的残疾入学法图书角、石头社区开展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等活动,大栅栏11个社区在宣传法律、提供服务上多数都形成了自己工作特色,经过定期工作交流和研讨,互相学习促进了工作。

在营造社区法制环境创建法制社区主题之内,我们继续强化机关和干部的法制学习,提高干部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服务能力水平,这里不一一介绍。我们决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执政,执政为民,普法为民,不断创新和发展“四五”普法工作,深化依法治街,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实现更好地为居民和地区发展服务。

标签:;  ;  ;  ;  

营造法律环境构建法律共同体_社区营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