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力资源配置探讨_人力资源配置论文

深圳市人力资源配置探讨_人力资源配置论文

深圳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深圳论文,人力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活力的因素。邓小平同志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讲,关键在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

深圳进行第二次创业,必须科学地、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

我市目前存在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人力资源高度集中的计划配置方式。也就是以计划为主要决定机制的就业分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人力资源宏观的总供给与微观的配置都由统一计划来调节,人力资源实行计划管理。劳动者一开始就由政府包下来,再由政府统一分配。所以这种方式又叫“统包统配”的就业方式。我市建立以来的十五年中,对人力资源配置(包括毕业生分配)基本上采用的是这种方式。

二是似为市场实为高度集中的计划配置方式。这种方式指令性计划虽然表面看来有所削弱,但仍起决定作用。这种方式看似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协调,是通过市场和计划两个途径来实现,计划和市场在混合起作用,虽然比“统包统配”的方式灵活了一些,但并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配置方式。如近年我市搞的热热闹闹的这“招聘”那“招聘”,没有计划指标,结果一个也招不进来,近于瞎忙乎!

三是人力资源放任自流的配置方式。这种方式不论宏观人力资源供求比例,还是微观劳动力配置,都由市场的自发力量来调节,市场就象一个“调压阀”,控制着人力资源的“流量”,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时候,市场就会自行降低劳动力的价格,反之价格上升。这其实是一种自由放任的市场就业方式。在我市三资企业的员工就业,相当多是用这种就业方式。就分布来讲主要在宝安、龙岗两区,以小型企业居多。人员又以外来劳动力占绝大多数。主要产生原因是业主为了节约劳动用工成本,逃避政府部门的监管;其次是政府对这些企业的私招滥雇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惩治手段,按章办事与否结果都差不多。

四是政府宏观管理下的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方式。这种方式是企业根据市场人力资源供求情况和自身经营状况来配置人力资源,而劳动者则根据自己的能力、专长、兴趣等来选择职业和单位;政府不直接干预就业,但实施间接调控。这种就业方式,积极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也发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如我市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直坚持的“凡我市院校和生源毕业生可以解决的,一律不从市外院校接收”的原则,干部调配中“先市内后市外”原则,市劳动部门在调工过程中,部分专业工种限制,部分放开从市外引进的做法都属于这一种方式。

我市建立以来,劳动人事部门对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是延用“统配”方式,企业因工作需要进干部、毕业生、工人等,必须先申请进入计划、有关部门下达进人和岗位计划,然后执行计划。这种单一的指令性计划,源于所有制的单一性,统配计划的实施,又强化了所有制的单一化和计划经济体制,突出了行政手段的作用。

应该说,这种就业方式,适合深圳当时企事业单位数量不多,百业待兴,各方面关系较为单一,各用人单位能够自觉地使本单位利益服从于深圳总体利益的实际,对于深圳初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建特区的头几年,中央组织部、广东省委用行政手段给深圳选调的干部,以及其后在中央组织部支持下,在部分中心城市公开招聘的干部,在深圳的发展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这种就业方式也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深圳的发展,深圳建立初期使高度计划得以顺利进行的外部条件逐步丧失,具体表现在企事业单位数量几百倍、上千倍于建特区初期,方方面面关系错综复杂,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高度计划的体制无法正常运行,其特征(功能)都以体制弊病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构筑和确立,这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了,甚至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利于宏观调控和管理。统包统配条件下,工作方法上突出了一个“统”字,即“清一色”、“一刀切”,不管什么企业,一律由市劳动人事部门下达指标。全市现有企业近4万家,不可能都管过来, 只能管到其中一部分,而要切实管好,管理部门就必须了解企业的情况。假如我们以一个主管干部一天了解一个企业来算,要使这个干部了解全市的企业,需要109年,且节假日一天也不能休息, 如以五个人每天每人了解二个企业,也需11年时间!何况企业还在发展、变化!因此,可以说,统一管理企业,不可能做到供需一致,科学实效。大多数时候只能是凭印象表态,宏观调控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是突出了调,忽视了管,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深圳是个发展中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每年从外地调入大量人才,可是这些人员调入后工作情况怎么样?各产业人员分布情况如何?这些人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现阶段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到底全市还缺多少人才?缺些什么类型、什么专业的人才?富余人才有多少?产生富余人才的原因有哪些?这些问题事实上都是人力资源配置活动中必须明确的。市委一权威机构最近在对我市人力资源市场进行了全面考察后指出:我市对人力资源市场缺乏权威的、统一的宏观调控管理,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全市现有人力资源储备状况不清楚,对全市人力资源的结构、各专业人员的富裕和短缺,多凭抽样摸底和感性估计,没有反映真实情况的具体数据统计报告;二是对今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和适用劳动力缺乏较精确的评估和预测;三是对今后人力资源市场发展,需采取哪些配套改革措施,市场机制和结构的培育,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都没有明确的设计和决定;四是仍没有对政府管理部门与市场的关系、计划调控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没有进行整体改革统一实施的方案。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管理体制也不顺。而社会上包括在部分领导心目中,一提到劳动人事部门,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部门是“调人”的,弱化了管理和培养。

其三是束缚了人们自谋职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长了人们单独依赖政府安排就业的消极被动思想。本来,劳动者是生产活动中最主动最活跃的因素,社会需要的劳动工作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劳动者可以根据社会需要主动地千方百计地找活干。但是由于国家实行“统包统配”的就业方式,劳动者就失去了这个主动权,只能被动地等待国家包到自己头上,否则无业可就。没有工作找政府;有了工作不好好干,失去了工作也找政府。其结果不仅造成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局面,甚至出现有人有事不许干的反常现象。

其四是不利于产业的平衡发展。从我市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来讲,每年指标分配都有其不合理的地方,重点企业可以“吃饱”,一般企业得到指标较难。事实上,我市近年产值利润等主要经济增长指标的半数以上并不都是这些“重点”企业创造的。应该说,无论什么企业都一样为国家创造税收,因此各类企业应在人力资源政策上享有同等权利,当然这样做也有一定难度。市委一权威部门的课题组在最近的一篇调查报告中指出:从当前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现状看,它已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今年三月以来,深圳各种传媒先后发表了30多篇报道和消息,不约而同地反映了当前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矛盾问题。有些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样不利于发挥所有企业的积极性,影响各产业的平衡发展。

随着我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逐步确立,原有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和全民所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打破,就业朝着多元化、多形式方向发展,双向选择已成为基本就业取向。从有利于有效克服上述人力资源高度集中的计划配置就业方式的四个弊端来说,第二种就业方式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制约、与第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配置方式没什么两样。第三种就业方式虽然发挥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个积极性,但其市场调节是盲目的,也是一种自由放任的,目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采用这种方式,直接导致不负责任、私招滥雇,使人力资源市场进入无序状态,极不利于技术人才相对稳定,造成社会不安定,影响经济的发展。

比较而言,第四种就业方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就业方式,是一种政府通过制定政策,规划、协调、指导人力资源配置的方式。这种就业方式下,政府的作用就是“政策指导,素质把关,全程服务”。我市要全面推行第四种就业方式,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要走的路还很远。

首先是转变观念,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放开人力资源市场,要按政府的有关政策,逐步实现人才闲置与人才奇缺向市场交流、调济余缺、合理使用转变;逐步实现人才的单位、部门所有向互通有无、合理流动、社会所有转变;逐步实现人才流动由单向选择向双向选择转变;逐步实现由“统包统配”的高度计划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向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模式转变。要真正落实企业用人自主权,在用人问题上,把企业的分散决策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无论企业数量多少,都不再成为做出微观决策的障碍。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又可以将这种分散决策的综合结果纳入到深圳人才队伍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要加强法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使我市人力资源配置市场成为一个由政府政策导向、法规保护规范的市场。使人才市场成为在我市已初步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结构下,吸收先进发达国家地区管理经验,又有深圳特色的在全国领先的人力资源配置中心,为我市二次创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力资源。

其次是结合特区实际,积极推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合理使用。人才的使用要根据市场的要求进行合理流动,合理流动才能合理配置,合理使用。人才合理流动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人才合理流动实际上是按照社会再生产的要求,进行人才再配置,不断实现生产力要素的最佳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过程。在我市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发展经济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我们理解,依靠科技进步,首先离不开掌握科学技术的各类人才。人才资源是我市社会、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重要资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是实现我市第二次腾飞的重要条件,是关系到我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措施。

人才合理流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包括劳动力等也要进入市场。而劳动力进入市场的前提,就是要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劳动人事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疏通流动渠道,保证包括各类人才在内的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从劳动人事制度自身的改革看,无论是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机构改革,还是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企事业单位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都需要人才的合理流动。

其三是要正确处理吸引外来人力资源与本市居民就业的关系,切实实行本市居民优先就业制度,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建立我市现有人力资源信息库,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弄清我市现有人力资源的分布以及各个个体的素质情况、工作状况,以切实保证快速有效地调剂现有人才余缺。要真正做到本市可以解决的人才不再从市外接收,有效避免人力资源的积压浪费。在我市控制人口总量的政策条件下,使有限的职工人数机械增长量发挥引进各类急需人才的作用,杜绝一方面人员过剩,另一方面人才不足的局面。

其四是要与国际惯例接轨,为迎接香港九七回归,做好深港两地衔接的准备工作。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深圳市率先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的构想,以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各类人才合理流动中的主渠道作用。作为人力资源市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市人事部门最近正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下,加紧人才大市场的筹建工作。按人事部门的设想,这个人才大市场为方便各类求职的人才和用人单位,将实施“一条龙”服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规范人才市场的人才交流活动,以使党和国家的各项人事政策得到有效贯彻,使之成为一个宣传、贯彻党的人事政策的场所,成为群众看政府形象的窗口;广泛吸引特区急需的全国以至海外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投身特区建设,使之成为优秀人才的集散地,为我市第二次创业提供人才保障。做到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择人,市场调节供求,完善社会化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使人才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形成灵活开放、平等竞争、高效有序的人力资源配置市场体系。只有主渠道畅通,公平合理,管理到位,私招滥雇现象才能得到有效遏止;人才的管理措施得力,政策深入人心,才能使人才有序流动,合理配置,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我市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与我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为我市第二次创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标签:;  ;  ;  ;  ;  ;  ;  ;  ;  ;  

深圳市人力资源配置探讨_人力资源配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