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_资本论论文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_资本论论文

《资本论》和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论文,初级阶段论文,社会主义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分类号:0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0)07-01-07

目前对《资本论》的研究存在着两个偏向:一是用《资本论》中的只言片语批评当前的改革开放政策;二是在没有准确掌握《资本论》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随意批判《资本论》,鼓吹《资本论》无用论。克服这二种偏向的关键是转变研究《资本论》的思路。《资本论》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斗争的武器,而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则是经济建设的指导理论。今天我们处在社会主义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新社会。适应我们面临的中心任务和经济背景的特点,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也应相应转变。其基本要求是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依据《资本论》的逻辑和方法发展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时合乎逻辑地推导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经济特征。例如在商品拜物教部分所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经济的特征,在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中指出的剥夺剥夺者以后建立的新社会的所有制特征,在《资本论》第二卷关于社会再生产部分设想的计划调节社会劳动分配的机制,以及散见于其它部分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论述。

应该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推导出的关于替代资本主义后的未来社会的规定是合乎逻辑的、是科学的。根据马克思的逻辑,这些规定是在发育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而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我们在实践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要求时,就不能教条式地实践这些规定,应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现实条件来研究社会主义规定性。这就提出了对《资本论》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坚持和发展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特定的要求。所谓坚持,就是要坚持讲马克思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而不是坚持《资本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的只言片语,更不能将社会主义成熟阶段的规定当作其初级阶段所要坚持的教条。所谓发展,就是要仔细研究《资本论》作出有关社会主义规定所需要的经济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资本论》的逻辑得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些规定的要求的结论,并且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寻求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目标的所要创造的经济条件。

最为明显的是,在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分析框架中是不需要“价值”即商品货币范畴插手其间的。《资本论》在界定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自由人联合体”经济的特征时规定了其实行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仅仅为了同商品生产进行对比,我们假定,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第95-96页.)实行这种计划经济的物质条件实际上非常严格。这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那时,一件产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可以不必首先采用迂回的途径加以确定;……人们可以非常简单地处理这一切,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注:恩格斯.反杜林论[M].第304.)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是生产资料还没有达到全社会占有,社会劳动量还不可能直接计算,因此,不可能直接实践这些规定,无论是社会劳动的分配,还是按劳分配,都还需要价值关系及其必须形式商品货币插手其间。

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力必须高于资本主义社会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尚处于初级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不但尚未达到并超过资本主义国家所达到的水平,而且还要在这个阶段发展本应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基本思维,不应该是当批判家,即用《资本论》中的某些提法作为教条去批判改革开放中的某些做法,而应当建设者,也就是根据《资本论》的逻辑和思维,根据《资本论》阐述的基本理论分析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并对国家的改革开放提出建设性的理论和对策。《资本论》在现阶段的有用性和生命力主要就在这里。

过去学习和研究《资本论》存在的一个偏向是排斥《资本论》中的一些范畴在社会主义经济学中的使用。这就使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失去了许多分析工具,在一些学者那里不得不从西方经济学那里寻找分析工具。明确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也就提出了对《资本论》的需求。现实的经济发展和运行需要马克思《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一般理论和市场经济一般理论的指导。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完成其他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生产社会化、经济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任务,需要发展市场经济。这样,《资本论》中所概括的与资本一般和市场经济一般相关的经济范畴及其规律仍然可以分析当前的经济关系。

显然,认清现阶段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根据《资本论》的思想方法,明确在当前阶段所要保留的经济范畴,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就是说,由社会主义现阶段还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出发,《资本论》中所概括的一系列范畴,如:资本、市场、资本积累、商品所有权规律、利润、股票、地租、虚拟资本等都可以成为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的工具。

二、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要求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性在于,依据生产力发展的进程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例如,从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分工到机器大工业。同样,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也要依据这个科学的方法。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属于初级阶段,归根到底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归根到底也要依赖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在说明自由人联合体中实现对物质生产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时特别补充说:“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第97页.)显然,我们当前所要做的,不是放弃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定性,而是要为实现这些社会主义规定性创造物质基础。进一步说当前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着重点,不是追求制度上如何先进,而是追求社会生产力的先进,以此来推动制度的发展。

虽然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但决不意味着当前所发展的生产力是落后的生产力,而是应该以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标准来发展生产力。强调这一点,对当前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生产力的发展,根据马克思的概括来源于三个方面:“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3卷.第97页.)先进社会生产力如何界定,我们可以从《资本论》中关于机器大工业的分析中得到启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界定的先进社会生产力就是机器大工业。

根据马克思的思路,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是区别经济时代的标志。这就是他说的:“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第204页.)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依存的社会生产力,以简单协作为起点,经过工场手工业分工,只是到机器大工业才建立起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工业的特征是机器生产机器。“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这样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第421-422页.)根据马克思的分析机器所产生的生产力作用就在于两个方面:“劳动资料取得机器这种物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第423页.)显然,机器大工业的这两个方面要求正是我国当前所要发展的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参照系,概括地说,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就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生产力。

其实,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动态的概念。就象马克思所说,大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现在我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可能已经大大超过马克思当年所处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但仍然不能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原因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依赖其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不断地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由此其生产力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所讲的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就不能局限于《资本论》中所描述的机器大工业水准,应该以现阶段发达国家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作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参照系。先进社会生产力每一时期有其新的内容,产业结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100多年前讲先进社会生产力是机器大工业,现在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我们特别要注意到20世纪末,美国等发达国家依靠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对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的概括,其效应已经和正在显示出来,其创造的生产力可能高于过去数十倍。这种新经济所反映的生产力也可以用《资本论》的方法来解释。如果说机器大工业是用机器来代替包括人力在内的自然力的话,新经济则是用信息和网络技术代替脑力。它也可能改变过去经济学上的一些原理,如:规模边际收益递减可能变为递增;由于新经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形资源的需求相对减少,因此经济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高速增长而不至于出现过热并陷入危机;企业的成长期可能缩短,但企业的衰退期可能加快;企业规模不再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依赖信息和网络的优势中小企业也可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可能不再是劳动、资本,而是知识和技术,这个结论将直接影响分配的方式。

我们必须承认,如果我们不能紧紧跟上发达国家新经济的步伐,我们已经缩短的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这同时给我们提出了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明确的参照系和基本内容: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必须代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真正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现代科学技术素质,积极采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反映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高科技产业就成为当前产业升级的内容。一是发展真正意义的高科技产业,特别要注意在信息产业、生物化学、新材料工业等领域形成新的优势。按此要求,支柱产业必须有目标地向高科技产业方向更新换代。二是发展高科技服务产业。我们特别要注意到美国在同我国关于WTO谈判中最感兴趣的是进入我国的金融、保险、通讯、网络等服务业。这些恰恰是我国发展较为落后但潜力最大的部门。

三、依据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

根据马克思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是依靠行政的强制,而是依靠其更高的生产力水平更高的效益支持的

长期以来,作为公有制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的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太低,究其原因同国有经济没有资本概念相关。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认,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中的资本概念也得到了确认。现在的问题是要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资本理论寻求提高国有经济整体效益的路径。

根据马克思的界定,资本是能实现价值增殖的价值。这就是说,国有资本经营的目标也是价值增殖。现在企业改革,重要的内容是明确企业的资本增殖的目标,并且要通过改革寻求资本人格化的途径。

与价值增殖相关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资本本身的增值。在资本论中有资本积累的概念。根据马克思的分析,资本积累是资本增殖目标的必然要求,企业要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就要追求不断地将利润转化为资本。由此实现资本的增值。

资本的本意还提出了国有资本本身的配置问题,国有资本应该在能够实现价值增殖和资本增值的企业中经营。现在国有经济正面临着“有进有退”的布局调整。根据资本的规定性,国有资本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逐步地从不能实现增殖的企业中抽出,投入能实现增殖的企业(除了某些特定的行业)。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给资本下的另一个定义:资本就是运动。在他看来,资本的运动一旦停止,资本就不是资本,仅仅是作为货币存在。就象一些企业,通过上市,通过有效的生产经营,掌握了大量的资本,但不知道向哪里投,只得把它存入银行。这时这些资本就不是资本,而是货币。资本是运动的定义规定了资本经营的重要内容很多。其中包括:

资本循环和周转的运动,即资本不间断的实现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到货币资本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是关键的环节,是“惊险的一跳”。从这一意义上说,资本经营同市场经营是结合在一起的。

资本从一个部门流向另一个部门的运动。根据马克思的分析,竞争的主要方式是资本在部门间的流动,目标是谋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显然,资本在部门间的流动是资本经营的重要方面。

现在国有企业面临着战略性改组的任务。其路径同样可以从《资本论》中得到启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概念来说明资本扩张的途径。在他看来,如果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来积聚资本,那么资本扩张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资本集中则能迅速实现资本的扩张。他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第688页.)由于资本集中扩张资本的速度最快,因此马克思把它看作是社会积累的新的强有力的杠杆。显然,实现资本集中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内容。根据马克思的分析,竞争和信用是集中的两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就竞争来说,它是集中的强制手段。其途径是马克思所说的:某些资本对其他资本占压倒优势的引力中心,打破其他资本的个体内聚力,然后把各个零碎的碎片吸引到自己方面来。而信用和建立股份公司则是一种平滑的集中办法。现在的兼并、收购和企业上市都可以看作是资本集中的重要方式。当然,在卖方市场条件下进行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是投资推动,集中资金投向瓶颈部门,这是资金的增量结构调整。而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结构调整是要解决产品的市场实现,因此其主要途径将是市场推动。根据马克思揭示的竞争规律,需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推动资金存量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市场推动方式很多,其中包括:依靠市场机制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培植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提高优势产品的市场集中度,淘汰缺乏竞争力的落后产品;依靠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推进企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经营途径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淘汰落后企业。

四、依据《资本论》所阐述的一般市场经济理论指导经济运行

《资本论》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论述,更为重要的是其一般经济理论。其一般经济理论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理论。尽管《资本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中阐述市场经济理论的。其中的许多理论在抽去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规定性后,对现阶段社会议经济的指导作用也非常明显。

现在理论界都喜欢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特别是许多本来就能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能够说明的问题,硬要用西方经济学说明,似乎只有西方经济学才能说明,这是不公平的。

我国的经济体制在转向市场经济后,许多经济条件与《资本论》分析的经济条件相近。商品货币理论,竞争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总产品实现条件理论,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流通费用理论,地租理论,信用经济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等,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研究和经济实践都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压力,国家正在采取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等途径拉动经济增长,以防止和避免经济衰退。研究《资本论》中关于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的理论对我们分析现实的经济波动和确定正确的拉动增长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

如果不加偏见,我们将发现许多西方经济学中所讲的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概念和原理所涉及的思想在《资本论》中可以找到。略举几例:

例如关于市场调节的内容及其效应,许多人喜欢用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来表述,实际上,马克思的分析更为全面而深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区分了关于工场手工业分工与社会分工时阐述市场调节的深层规律和表面形态。其深层的规律是:“不同的生产领域经常力求保持平衡,一方面因为,每一个生产者都必须生产一种使用价值,即满足一种特殊的社会需要,而这种需要的范围在量上是不同的,一种内在的联系把各种不同的需要量联结成一个自然的体系;另一方面因为,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社会在它所支配的全部劳动时间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实现形式是:“不同生产领域的这种保持平衡的经常趋势,只不过是对这种平衡经常遭到破坏的一种反作用。在工场内部分工中预先地、有计划地起作用的规则,在社会内部的分工中只是在事后作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自然必然性起着作用,这种自然必然性可以在市场价格的晴雨表的变动中觉察出来,并克服着商品生产者的任意行动。”其机制便是,社会分工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相互对立,“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他们互相利益的压力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强制”。

再如产权理论,现在一讲产权人们便讲科斯理论。其实,在《资本论》中多处讲的所有权问题就涉及产权问题。第一卷第2章分析交换过程时就指出交换关系实际是所有权的让渡,彼此承认对方的私有者的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第102页.)第22章分析了商品所有权规律向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转化。第23章分析的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的功能实际上分析了科斯所分析企业代替市场和产权调整的理论。

再如,在说明集体劳动的监督问题时,人们经常会提到现代企业理论中的队生产理论。其实《资本论》在分析简单协作中的监督管理时就全面分析了现在所讲的“队生产”理论中所分析的特点和监督的必要性:“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第367页.)“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职能。”“在同一资本指挥下共同工作的大量工人也需要工业上军官(经理)和军士(监工),在劳动过程中以资本名义进行指挥。监督工作固定为他们的专职(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第369页.)”。至于现在广泛交易成本概念,在《资本论》第二卷所分析的流通费用理论就包含着这种思想。

指出上述西方经济学中与马克思《资本论》中接近的经济思想,不是要模糊这两大理论体系,也不意味着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完全取代和排斥西方经济学理论,而是要公正地确定其直至今天还具有的科学的学术地位和生命力。

经济分析涉及两大层次:经济本质层次和经济运行层次。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领域来说,基本上属于研究经济本质层次的经济科学。《资本论》研究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是注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它建立的各种经济范畴都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但是,这些从本质中概括的经济范畴可以用于分析现实的经济运行。例如,价格范畴,《资本论》界定为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运动表现价值规律的作用。再如对资源配置,《资本论》界定为社会劳动在各个部门的分配,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再如对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资本论》界定为剩余价值分割的形式。并由此确定了各自量的界限。我国目前经济研究的重要方面是根据改革开放的实践调整经济关系。其中包括所有制结构调整、企业制度建设、分配结构和分配制度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国家与企业关系的调整,等等。《资本论》分析经济关系的原理和方法对所有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分析都能起到指导作用。

收稿日期:2000-05-05

标签:;  ;  ;  ;  ;  ;  ;  ;  ;  ;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_资本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