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开发实践研究论文

校企协同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开发实践研究论文

校企协同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开发实践研究

戎 成1,孙喜地2

(1.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311112;2.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摘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结合部省共建,打造全国现代综合交通示范区,浙江省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正处在“互联网+”的大变革、大发展时代,智慧交通成为关键核心,行业急需的技能人才职业培训体系亟待构建,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协同方式开发“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为例,采用调研、设计、论证、制作、实施和反馈为一体的循环开发过程,运用项目化理论教学模式和岗位模拟实训方法,贴近岗位真实环境和技能要求,推进和发展智慧交通职业技能培训。

[关键词] 校企协同;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岗位需求

一、国内外职业培训包开发现状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结合部省共建,打造全国现代综合交通示范区,浙江省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正处在“互联网+”大变革、大发展时代,智慧交通成为关键核心,行业急需的技能人才职业培训体系亟待构建,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在这里,是后生们进屋上楼梯时唱的歌,从“一脚”唱到“八脚”,每一首歌都是表达对姑娘找到良人的祝福。脚步由低到高,在意思上从“来看两结缘”层层递进到“郎来伴到六十年”,随着步步的推进,使人们对唱的内容印象更深刻。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澳大利亚培训包实施至今,己经成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首选的优质教学资源,截至目前,澳大利亚已经拥有100多种专业的培训包内容,用以替代原有的12500多个认证的课程,智慧交通涉及信息通信技术(ICT)与交通行业的精密深度融合,相关研究较少。

国内目前已有的关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文献涉及的领域包括资格证书体系、培训框架体系、管理以及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师生情况、教学技术与方法的比较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但有关智慧交通行业领域的培训包还处于空白。

移动机器人在室内环境下的模型如图1所示,在图中建立两个坐标系,XYZ坐标系为导航坐标系n系,XrYrZr为机器人坐标系b系。移动机器人通过UWB标签输出的信息获取其位置,通过陀螺仪获得其姿态,里程计可为机器人提供线速度。

二、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开发意义

本课题的基本思路是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或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组建开发团队。针对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开展调研,围绕特定岗位的技术、知识、能力三要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汇编》的要求,结合智慧交通领域岗位需求将职业技能培训目标进行分解,按专业类别设置培训模块,将职业技能训练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模块设计。按照企业订单,将模块组合成企业需要的培训项目开展培训。通过质量评价反馈,对“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进行开发与修订,使其与生产实践结合更紧密。由于“培训包”有行业专家参与制定,能够保证体现行业特色和满足行业的需求;教育专家的参与又能使其符合教学特点,并与高等职业教育接轨。培训包每隔三至五年修订一次,以保证其与时俱进。

三、研究思路

2015年,我校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合作院校”,目前省内高职院校唯一的智慧交通ICT行业创新基地。“校企协同,开放办学”是我校发展的核心战略,并与多家国内外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紧密。其中,通过ICT行业创新基地的建设,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产教融合发展的合作探索,共同建设功能完整的新一代ICT技术实践教学与科研平台,共同建设及运营充分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专业,共同成立面向智慧交通领域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培训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高校对外培训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持。因此,课题组选择本研究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整合企业和学院双方优势。首先是培训师资互补。其次,学校发挥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优势,提供专业技能训练场所。企业在培训包建设中将新技术、新设备等资源建设融入其中,结合员工实际情况与职业生涯发展要求,针对不同学习者的要求,定制个性化培训内容。

学校和企业在“培训包”建设过程中优势互补。学校有丰富的、师资深厚的交通行业背景,是开发“培训包”的中坚力量。企业有大量的技术专家和市场信息,工程经验丰富,了解岗位具体要求,对技术升级有强烈愿望,是开发“培训包”的有力支持,同时也开拓了培训项目的市场。

四、研究方法

校企协同建设“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项目的创新性在于紧紧把握信息通信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紧密融合,结合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面向智慧交通应用、服务等岗位开发“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项目,不仅要求校企双方按照培训包开发细则完成职业标准、培训标准等基本文件的编订,而且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体现学习者为主体的理念,积极开发便于自主学习,满足不同需求对象的培训资源。“职业培训包”的开发是调研、设计、论证、制作、实施和反馈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过程,具体实施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和岗位现场实训方法,使培训过程不流于形式,更贴近岗位技能与素质要求,是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之一。

5.重视校企协同建设“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在学校进行校企协同建设的微观层面上,引入第三方质量监控,从跟踪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实施与评价、项目效果评估、培训项目改进情况等方面建立“职业培训包”开发及应用效果评估机制。

在汽车驾驶技术的智能化方面,无人驾驶、新能源已成为先进汽车技术的代名词,并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美国作为车轮上的国家,无疑将进一步加大对汽车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此提升交通的安全性。此外,智慧城市、清洁能源、教育技术等领域在2015年美国创新战略推出之后相继取得不同进展。由此可以看出,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为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更重要的是,科技创新为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4.培训过程校企全程参与,共同打造职业培训包。经过校企联系确定培训项目,提出培训要求,由企业高工和学校教师组建培训团队实施培训,理论授课结合实际案例项目化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提高培训效果,全程在项目化教室开展信息化一体教学,培训教师讲授结合企业学员分组实操、讨论、汇报等形式丰富培训课堂。

2.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引入行业领军企业中兴通讯SMART睿智职业规划体系;通过MIMPS(M:模块化的教材构架;I:分层-交织的实训内容;MPS:以分组→布置任务→小组实施→完成任务→成果评价→自我评价的任务驱动的授课来方式推动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学法、工程师自主教学法、职业化管理、信息化教学平台等四大助推器将职业技能培训与交通行业发展紧密对接,针对性地开发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

五、研究实践

1.依托教育部-中兴通讯ICT智慧交通行业创新基地,成立校企协同建设“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项目小组,规范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小组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工作,制订详细可行的具体实施工作方案,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建立长期开发团队,保证培训资源的时效性,实现项目管理规范化。

智慧交通学院依托教育部-中兴通讯ICT智慧交通行业创新基地联合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推行工学结合,实施“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项目,并创新性开展“3+2+1”岗位轮训模式工学交替实施方案。根据企业岗位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要求以及岗位工作性质,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情况与企业岗位需求,最终确定在智慧交通学院2016级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实施网络优化岗位“3+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学生从第一至三学期在校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并由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派驻校师资团队承担专业基础课程和企业化管理,第四至五学期采用一周在校学习1天、在企业实习4天的“半工半读”模式进行培养,分别针对从事岗位不同工作内容进行岗位轮训并考核,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成绩由企业和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考核,在校企联合教学的基础上,校企共同组建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双导师),明确分工和职责,学生培养结束后,由学校发给现代学徒制考核达标学生入学专业的毕业证书,用人企业将考核达标并有意向学生自动转为正式员工。

播种当年于8月3日在苜蓿盛花期进行第1次刈割,留茬5 cm。9月10日对再生草分种取样,选取顶部往下数第3~4片无损坏叶片10 g,在液氮中迅速冷冻,带回实验室后,存放冰柜中保存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NBT光还原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脯氨酸(Pro)含量采用酸性茚三酮法测定[17]。

六、结语

通过本次“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项目的实践探索,得到参与学生与合作企业的较高认可,形成一套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校内教师、企业师傅协同培养为支撑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可为其他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施“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项目,为校企合作打造新平台。从企业的角度,有效控制成本,保障项目资源建设与企业需求相匹配;从学院的角度,通过项目建设保证了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的一致性,丰富学院社会服务功能,提升教师团队职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茹.“职业培训包”功能分析与基本框架搭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2).

[2]张茜.校企合作开发“职业培训包”的思考与初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4).

[3]孟令臣.澳大利亚行业主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4(3).

[4]李茹,张海伟.基于“职业培训包”项目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0).

[5]樊正斌.交通运输人才培训模式及对策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3(6).

[6]梁伯栋.深圳市智能交通技术与产业人才技能认证体系的构建[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7]常兴华,尹力卉.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9).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056-02

①本文受2017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研项目(2017051)资助。

作者简介:

戎成(1980—),男,副教授,硕士,工作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研究成员的相关研究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团省委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全省杰出青年岗位技术能手”,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是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

孙喜地(1984—),男,高级工程师,学士,工作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担任项目运营管理工作。

◎编辑 武生智

标签:;  ;  ;  ;  ;  ;  

校企协同智慧交通职业培训包开发实践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