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施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论文_李玲

衡阳市第二精神病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 年3 月至2016 年3 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式护理(CNP),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评分、PANSS 总分、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和PANSS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86.67 %,对照组为70.00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 %,对照组为76.67 %,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式护理(CNP)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CNP)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Methods collected in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our hospital of 6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30)for routine care,observation group(n = 30)clinical nursing path type(CNP),compar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of schizophrenia symptom scores,total scores of PANSS,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after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ymptom score,the score and total scores of PANSS negative symptom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was 86.67%,70.00%,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3.33%,the control group was 76.67%,P < 0.05).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 type(CNP)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to improve the patient's treatment adherence and recognition degree of nursing work has a positive effect,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 schizophrenia;Clinical nursing path;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重症精神疾病,该病具有病程迁延、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科学合理的治疗对于控制精神分裂症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患者仍然会出现认知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的不良情况[1],患者正常回归社会的难度较大,因此再给予患者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基于此,我院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式护理(CNP)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 年3 月至2016 年3 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 例患者接受CNP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3 例,年龄24~66 岁,平均年龄41.83±8.94 岁,病程1~9 年,平均病程5.71±2.84 年,未分化型14 例,偏执型12 例,紧张性 4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14 例,年龄26~71 岁,平均年龄42.62±9.14 岁,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6.17±1.99 年,未分化型16 例,偏执型11 例,紧张性 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患者治疗药物,同时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日常观察,每日准确给患者发药,督促患者按时吃药,加强对患者的生活照顾,给予必要的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CNP护理干预,即 ① 成立CNP小组 科室内成立CNP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同时让科室内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小组内成员进行精神分裂症相关临床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明确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岗位职责;② 制定CNP路径表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日常护理措施作为纵坐标,纵坐标内容主要包括诊断、检查、健康教育、对症治疗、社会能力训练和生活指导等[2],CNP路径表的制定需经小组内所有成员商议,确保小组内成员认可路径表的可操作性;③ CNP路径表的实施 责任护士作为日常护理工作的主体,应严格按照之前制定的CNP路径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工作,并对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完成时对执行的内容标注并签名;④ 路径表的改进 主管护师每天应进行集体查房,一方面督促责任护士严格执行CNP路径表,一方面对CNP路径表的实施效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强化,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积极制定改正措施,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评分、PANSS 总分、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精神分裂症症状分别考察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治疗依从性评价,完全依从:患者完全遵医嘱接受规范化治疗;一般依从:患者基本遵医嘱接受治疗,偶尔出现不规范情况;不依从:患者经常不遵医嘱接受治疗,治疗过程中不坚持治疗或中途中断治疗。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PANSS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分裂症症状和PANS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治疗依从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86.67 %,对照组为70.00 %,见表2。

Z=-2.278,P=0.023,P<0.05。

3.讨论

CNP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依据患者实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通过制定标准化、有序化的护理操作流程,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护理操作成本。CNP路径表的实施,一方面可以让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3],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同时患者也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自己所处的治疗阶段,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及护理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式护理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燕,朱意平,陈超,等.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广东医学,2013,34(17):2742-2744.

[2] 张小青.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施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250-251.

[3] 何秀英,陈剑英,吴风云,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49-52.

论文作者:李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8

标签:;  ;  ;  ;  ;  ;  ;  ;  

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施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论文_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