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娟娟
(山西焦煤古交矿区总医院儿科 山西 太原 030200)
【摘要】 沟通分为护士与患儿及患儿家属,因为患儿并不能通过语言正确表达出自己的一些情况,所以儿科护士与婴幼儿间更要注重非语言交流,婴幼儿的一个动作一声啼哭都应该成为护士注意并借此判断婴幼儿身体状况的方式。
【关键词】 沟通;婴幼儿;家长;护士;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273-01
儿科护士和其它科室护士之间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儿科护士面对的患者基本上是不能表达或者是不能比较正确表达自身情况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对于这些只有几岁甚至是刚出生的新生儿,婴幼儿能准确了解他们的需求将使护理工作变得优质高效,现如今大多数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护理好这些孩子也是对于孩子父母的一个巨大安慰,同时对于缓解现如今日益紧张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家属和医院的良好沟通,对于构建和谐医院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护士和婴幼儿家长之间有很好的沟通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1.沟通方式
1.1 非语言沟通是主要手段,在儿科护理中,由于年龄的原因护士与患儿的眼神和目光的交流是格外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他们可以通过目光沟通情感,表达信息,儿科护士的特殊之处在于不能通过语言和婴幼儿顺利交流,平常护理中通过言语间的交流护士就能大概得知现在病患的身体状况,再根据以往病例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就能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但这个方式在婴幼儿护理工作中并不奏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婴幼儿不能说话,为了能了解其目前的状况儿科护士必须学会观察一切能体现婴幼儿感受的动作,眼神,啼哭,在婴幼儿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感受时,能敏锐的洞察婴幼儿发出的微弱都能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关键作用。
1.1.1儿童,婴儿由于具备很强的探索性。像一朵花,一个小玩具往往能紧紧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儿科护士能有一颗童心是很有必要的。在对儿童,婴儿进行护理时无疑能促进工作的进行,能让他们喜欢上这位正在为他们健康努力工作的白衣天使。
1.1.2不同于其它病房需要的安静,儿科病房还应考虑孩子们所拥有的童心,他们不同于一般成年病人,儿童们喜欢一个新奇的世界。在儿科病房保持安静的同时在走廊上,病房的窗户,病床张贴卡通画,纸折星星能让病房充满童趣和温馨的物件对于这些可爱的小病患的成长和康复都是有利的,当他们能安静下来时对于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1.1.3微笑是世界通用语言也是最美好的语言。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能带着笑脸工作就使病房不再是“病房”而是小病患康复的小港湾,一张灿烂的笑脸将拉近护士与患儿及家属的距离,同时也能使沟通顺利进行。
1.2 语言沟通
1.2.1在沟通过程中主要采用尊重家长,同情患儿,耐心解释爱心温暖的原则主动与他们交流,注意文明用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结合肢体语言和行为语言,面带微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取得患儿的信任及配合。
1.2.2虽然非语言交流是和婴幼儿交流的重要方式,但是儿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如果能多多鼓励他们,将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鼓励下他们可以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的进行。同时有了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护士的心情也会更加愉悦,这种相互促进的方式是良好沟通需要的。
1.3 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是构建和谐医院的必要条件
1.3.1如今的现实是医患关系十分紧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虽然有良好的护患关系不能完全解决紧张的医患关系,但是却能让这种紧张得到缓和,在儿科护理中护士和患儿家长的良好关系是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核心。
1.3.2对于大多是家长,病房中的孩子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在生病或是在医院接受护理时家长们心理无疑是焦虑的,他们的健康牵动着家长们的每一根神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能对护理工作更加苛刻,对工作中出现的疏漏更加在意,甚至可能因为孩子康复的不理想而将这种负面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当面对这些儿科护士应对家长耐心解释让家长对孩子的病情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当家长对孩子病情有更好的了解后就能合理的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而不是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失望和愤怒。
1.3.3护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病人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宗旨,做好护患沟通非常重要。护理也是患者疾病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护理工作的对象就是患者,所以让病患能尽快的康复是我们护理工作追求的目标。在儿科护理中也是如此,要能达到尽快康复和患者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黄瑞玉,陈明月.浅谈儿科护患沟通论[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26)2069 2070.
[2]包海燕.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4)1733-1734.
[3]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3.99.
论文作者:黄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儿科论文; 护士论文; 婴幼儿论文; 家长论文; 语言论文; 孩子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