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论文_刘萍

刘萍

五峰县人民医院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护理前,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减轻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了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急性脑血栓为临床危险性较高的疾病,确诊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受到的护理质量非常关键和重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41-75岁,平均年龄为(60.26±1.22)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42-76岁,平均年龄为(60.25±1.2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急性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方法

两组实施溶栓、抗凝、降压、脱水等治疗;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依据原有的护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操作。

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内容为:①掌握患者的资料和病况,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为患者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健康宣教,详细的讲解该疾病产生的原因、危害性、治疗措施等,提升患者的认知度,能够引导患者主动配合治疗;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找出患者滋生负面情绪的原因,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改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掌握患者的身体康复情况,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引导患者保持舒服的治疗姿态,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训练,咽部功能锻炼和肢体功能恢复锻炼。③引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训练进食、更衣、洗漱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情况。神经功能缺损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估,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反之,越轻。生活能力评分依据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强,反之,生活能力越弱。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护理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护理前,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血栓形成作为典型危急病症,该疾病的产生与饮食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存在密切的联系,这些因素导致患者的动脉血管形成堵塞、狭窄等现象,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对患者的脑部组织产生缺血、缺氧症状,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产生神经功能缺损,应及时、有效为其进行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缺血、缺氧症状,进而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患者的脑部组织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极高,值得选用[3]。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减轻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了生活能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值得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秦文霞,张利敏.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评价[J].临床研究,2017,25(3):160-161.

[2]许飞.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266-267.

[3]黄春英,杨柳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2):1303-1303.

论文作者:刘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论文_刘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