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红英
(凌云县人民医院 广西百色 533199)
【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临床一线的16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取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制自评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测评,分析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下,164名护士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7.32±10.79分,抑制自评量表评分为53.65±12.75分;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学历、职称、工龄、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偏重的处罚模式、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低(r=0.24、0.18、0.23、0.35、0.48、0.59,P<0.05)。结论: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影响下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具有焦虑及(或)抑制心理,影响因素具有多样化,与学历、职称、工龄、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偏重的处罚模式、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低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护士心理;护理不良事件;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188-02
在医疗管理中,护理不良事件更倾向于护理方面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由于当前紧张的医疗环境,医疗纠纷发生率逐年递增,导致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对护士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化,不利于护理风险管理,进一步增大护士的工作压力,降低护理效率[2]。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的16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主管护师34名、护师25名、护士97名、护工8人,在临床一线的护士152名;年龄范围18~53岁、平均年龄(32±4.5)岁;护龄范围0.97~33.5岁、平均年龄(7.8±1.2)岁;婚姻状况:未婚47名、已婚117名、离异10名;学历水平:中专43名、大专109名、本科12名;值班情况:白班89名、夜班75名;合同关系:合同制118例、编制46例。
1.2 研究方法
采取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制自评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测评,分析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4];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采用5级评分:从没有1分、很轻2分、中度3分、偏重4分、严重5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大于70分为重度焦虑;抑制自评量表评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大于72分为重度抑郁;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下,164名护士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7.32±10.79分,抑制自评量表评分为53.65±12.75分;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学历、职称、工龄、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偏重的处罚模式、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低(r=0.24、0.18、0.23、0.35、0.48、0.59,P<0.05);详情见表。
表 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
3.讨论
近年来,国内医患关系逐渐紧张,信任危机逐渐突显,医疗纠纷不断增多;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的不理解,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不断增大。此外,医疗人力资料与工作量的不匹配,护士的工作量大、责任心重及精神高度紧张,进一步恶化护士不良的心理状态[5]。本研究中,对164名护士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多种测评因子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提示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影响下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此外,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7.32±10.79分,抑制自评量表评分为53.65±12.75分;进一步提示护理不良事件可导致护士处于焦虑、抑制的心理状态。在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学历、职称、工龄、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偏重的处罚模式、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低均作为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随着护理学历、职称升高,工龄延长,护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更强,心理适应能力更好。此外,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导致护士在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下,易产生消极的应激心理状态;而偏重的处罚模式可进一步增大护士的心理负担,导致焦虑、抑郁情绪发生[6-7]。
综上所述,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影响下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具有焦虑及(或)抑制心理,影响因素具有多样化,与学历、职称、工龄、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偏重的处罚模式、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低等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杨媛媛,蔡洁,潘柳萍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对护士心理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12(7):617-619.
[2]孙晔,张华,张国红等.我院急诊科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9):806-807.
[3]Lesly A, Kelly,Teri L, Wicker,Richard D, Gerkin . The relationship of training and education to leadership practices in frontline nurse leaders. . The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 2014,44(3):158-63
[4]任雅欣,周英,黄美凌等.护士心理弹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大样本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5):7-10.
[5]张丽娜,蒋银芬,谭丽萍等.护士长变革型领导方式对护士心理授权和情绪劳动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3):1006-1008.
[6]吴勇,杨芳.护士心理韧性研究进展分析及其对我国护生培养的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6):62-64.
[7]胡碎钗,郑晓彬,李贤连等.心理资本在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授权与离职意愿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7):831-834.
论文作者:劳红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护士论文; 不良论文; 事件论文; 心理论文; 自评论文; 量表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