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毓先 张贵生 贵州省福泉市马场坪黄丝小学
【摘要】阅读对人一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小学阶段的孩子是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大家都高度重视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但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迷恋电子网络游戏,对于阅读毫无兴趣。究其原因,跟时代的发展、周围的阅读氛围、小学生自身的特点等都有关系。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因人而异,注重环境、年龄等的影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让孩子们找到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自身的需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小学阅读 兴趣需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133-0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小学阶段的孩子是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重视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自身的需要。让语文教育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角度讲,都必须重视语文阅读。要从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想读书、爱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至关重要。
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各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低年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段(3—4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段(5—6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振华教育在线曾在2018年做过一次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有喜有忧:喜的是,孩子们对于阅读仍然有比较高的兴趣,忧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升高,孩子们自由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孩子们阅读的图书中,按照受欢迎的程度依次为:动漫卡通类、故事类、科普类,但父母给孩子们推荐的书籍主要是教辅和作文大全之类,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父母给孩子推荐过四大名著和《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之类大众熟悉的文学作品,虽然新课标推荐有阅读书单,但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推荐的阅读书目,只有少数孩子能够阅读完推荐的部分书目,有的孩子迷恋看电视、玩电子网络游戏等,对阅读毫无兴趣可言,总之小学阶段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二、当今小学生阅读现状原因剖析。
电子时代的发展造成了阅读氛围不浓,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电子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学习机等电子产品逐步进入到小学生的生活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而电子产品正好具有“形、声、光、色”的特点,所以,现实中小学生对这些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繁,热衷程度比较高,电子阅读在视觉上呈现出许多新鲜的形式,图像音效比传统文字更有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在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小学生对于直观性强、互动性强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文学类的书籍对于孩子来说,就显得单调无味,难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这也就是我们常听见许多父母说自家孩子更喜欢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而对阅读却没有兴趣。“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大家环境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很大,但在电子文化盛行的时代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深处的阅读环境堪忧。成人每天都被智能手机捆绑,“低头族”越来越多,他们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有些父母甚至和孩子交谈的时间都不多,应试教育让阅读具有功利性,许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安排下,只读课本上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这样的读书,目的只是追求高的分数,和学生个人的喜好没有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无益。最后,孩子们身边喜欢读书的同伴越来越少,周围没有形成读书的氛围。
三、课题组认为培养阅读兴趣的策略有以下方面。
1、社会阅读、家庭亲子阅读引导阅读氛围的营造
主持人董卿制作的《朗读者》在全民中推起了阅读的热潮,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倡导为自己的家人、朋友或是想要为之朗读的人朗读三分钟,正是这样的节目,让身处浮躁和喧嚣的人们得到了一丝阅读的乐趣。通过制作朗读类的节目,广泛地引导了大众阅读的氛围,正是由于志愿者们通过公益讲绘本故事的活动,引导营造了孩子们的阅读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由此可见,社会阅读、亲子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否读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给孩子讲过故事,那时发现孩子小时候很喜欢听爸爸妈妈讲故事,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讲故事在不知不觉中戛然而止了。父母不讲了,孩子不听了,阅读也终止了。在父母讲故事的这种亲子阅读形式慢慢退去的时候,家长就要考虑如何让亲子阅读以其他的形式保持下来?首先家长的阅读习惯不能丢。例如,我们在一则网络漫画中看到,地铁上坐的两对父子,其中一父亲在看书,他的儿子也在看书;另外一父亲在玩手机,他的儿子也在玩手机。可见,父母的业余爱好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其次,给孩子交流读书心得的机会。孩子们在看完书之后会急于分享,作为父母要耐心地听孩子讲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及时鼓励。第三,家长要根据孩子的阅读兴趣,准备相关的书籍,让孩子随时都有书籍可读。
2、学校阅读活动丰富阅读氛围的营造,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学校是学生读书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责任。《新课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目前许多学校都在打造“书香校园”,无论能硬件和软件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要真正达到书香满园,需要通过具体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例如,有的学校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有的学校开展的“阅读储蓄”活动,有的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每天一分享”等各种各样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兴趣是习惯养成的润滑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学生在这种活动激励下,自觉形成“追赶超越”的风气,课外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良好氛围也形成了。学生对阅读具有浓厚兴趣,本身就是阅读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学生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拓展了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
3、教师要渗透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如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会阅读,要以阅读实践为纽带,让学生把握阅读方法的过程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在阅读的类型和方式上,要注意把自主阅读与合作性阅读,接受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理解性阅读与欣赏性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现实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是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4、学校要拓展阅读空间,让学生多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书读的多,见识就多,作文就好写。课程标准也提出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这以成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的死读课本,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所以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世界是课本”的崭新天地,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向学生推荐名篇佳作,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阅读或上网等多种方法去收集资料,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又让语文教学“活”起来。但阅读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教学中还要以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形成,主要是将学生的阅读活动通过一系列“讲”“演”等实践活动展现出来,他们是有效阅读的保证,是深化阅读活动,促进阅读出成效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交流实践能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情趣,体验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浓厚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一轮的阅读中去。
总之:阅读会让不同的人成为独特的自己,随着基础教育向纵深推进,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意义,在科技大发展、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每个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小学阶段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定会使其受益终生,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的乐趣,促进了学生读书习惯的形成,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将来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平:《小学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9月
2、邱凤莲:《如何大声读给孩子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3月
3、沈力:《低段小学生阅读积累能力培养研究》重庆师范大学 2016年5月
基金项目:贵州省福泉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034课题组阶段性成果
论文作者:唐毓先,张贵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孩子论文; 孩子们论文; 习惯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1期论文;